年内,网络对书法的影响受人关注。5月2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东方艺术·书法》杂志以“书法‘网’事——网络对书法的影响”为题召开座谈会。邀请国内几大知名书法网站负责人就网络对书法的影响以及书法网络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年内,中国书协不再邀请书法网络对国字号展览评选进行现场监督、报道,这不仅使已经习惯于通过网络了解展览评选的书法作者们感到一时难以适应,也使得不少书法网站(论坛)因此失去了很大一项信息资源。这也就促使书法网站(论坛)要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打造自己的特色。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运作、磨合,目前几大知名书法网站(论坛)已经逐渐显露出各自的特色“中国书法网”侧重于当代人物品评并借此关注当代书坛、关注当代书法创作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选题及言论的学术氛围也日愈浓烈。“中国书法家论坛”以一种平民化的思路,通过诙谐、通俗的语言“忽悠”书法,阐述自己对书法的态度。“书法江湖”在努力光大着自己教学特色的同时,注意到了对当今书坛热点事件、人物的评说。“当代书法网”通过在全国各地招聘特约记者的方式及时报道各种书法新闻,在注重新闻时效的同时,更加注意新闻的多样化和严谨性。“书艺公社·书坛”围绕书坛热点话题策划开展活动。 作为新兴媒体,书法网络已经在许多方面对书法产生了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还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如何认识网络对书法的影响,如何充分发挥网络对于推动书法传承发展的作用,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特别是书法界的重视和思考。 从年内几家知名书法网站(论坛)的运作以及内容看,几乎不约而同地将对当代书坛的监督、批评作为了主攻方向。这种努力为当代书法发展建立一个公平、透明、有序的愿望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任何愿望的实现,都需要有一定的严谨、规范的方式、方法作为保证,批评也应该建立在以事实为依据和对人对事起码的尊重基础之上。否则,批评的结果就很难达到或实现其应有的愿望。在目前的网络书法批评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或者以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为依据,或者对当事人的言谈任意曲解、无由放大,或者只抓住事件的某一细节做文章忽视事件的整体,或者只按照个人的主观感觉行事……凡此种种,再加上书法网络开放性、自由性的特点和参与者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所以经常使得一些很有意义的话题在进行过程中要么浅尝即止,无法得以深入;要么因为对个别文字的纠缠而跑题变调,有些甚至演变为恶语相向、人身攻击。如何解决和改进这些情况,需要每一个关心书法网络健康发展的人思考并付出努力。同时,对于每一个书法网络话题的参与者来讲,在敏锐地发现当今书坛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并予批评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提高自己对问题的分辨、判断能力也十分重要。人云亦云、跟风起哄、单纯追求话题的点击量的做法,很难保证和维护网络书法批评的正常进行,更无法保证批评的效果。今天,那些视书法为杂耍的“江湖书法家”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不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今书法网络中存在的没头脑、没思考、没观点、没事实、意气用事、胡编瞎侃、仅凭发帖数量、言辞激烈即可成为知名网络写手的现象也一定会得到改观。 实际上,网络以及网络信息广阔无垠,书法艺术本身的内容也包罗万象。对于当代书法创作、管理、体制的批评、监督不过只是书法传承发展中诸多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书法的保护、传承、发展过程中,书法网络不仅仅只是冷眼旁观充当“环境治理”的裁判员或者“批评家”、“评论员”,它还有可能也应该成为书法艺术大厦建设的砖瓦沙石成为普及书法的专业学校,成为书法研究者的资料库,成为谈书论道的休闲“茶馆”,成为书画收藏的商场等等。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报刊等已经历经了无数次的改版、调整,其目的无非是在努力营造自身的特色形象。作为新兴媒体存在的书法网站(论坛)在面临的激烈竞争中立足也同样离不开对鲜明个性追求和运作。“书法空间”网站以“永不落幕的书法博物馆”为宗旨,倾力收罗古今与书法有关的各种资料,在书法网络普遍热衷于当今书坛批评的今天可谓是独树一帜这种运作模式及其成功经验很值得人们去认真对待。 ——2009年中国书法年度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 撰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