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武术 >

王芗斋传奇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王芗斋,河北深县人。生于1886年,即光绪12丙戌年,光绪33年(1907年)离师。1963年去世。王芗斋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武术大家、武术改革家,武术哲人。晚岁号“矛盾老人”。王芗斋是“中国拳学”之奠基者。
    王芗斋自幼体弱,又患喘疾,家人担心其健康,遂送其至形意拳名家郭云深处学艺。郭为形意拳承前启后的人物,素以半步崩拳打天下而独步武林,有“不倒翁”之美誉。当时郭已年迈,行动不便,本不欲再收弟子,郭的弟子们也多不愿再有个年幼的小师弟,但时值郭之爱子郭深坠马身亡,郭云深看小王芗斋机灵可爱,遂破例收王芗斋为入室弟子,且留住于郭氏家中学艺,爱若己出。王芗斋则侍师如父,加之聪颖过人,练功刻苦,进步极快,深得郭氏欢心,将形意拳秘诀倾囊相授。
    一日,王芗斋看师兄周明泰师兄用细竹条劈西瓜,自己也想试试,结果没成功。因为年幼,性情不定,加上好奇心,不满于每天站桩等功法训练,偷偷从师兄处学练拳套招法,,被郭发现之后,狠狠训斥:阎罗王教你不好好学,你找小鬼学。以王芗斋之聪慧,立即理解了郭云深之用意。从此百折不回。
    王芗斋第一次村口与周明泰交手(出村):郭云深逝世后,师兄弟们知郭独传王芗斋功法,遂问王得何秘法,王说仅桩功等等。诸师兄不信,商定以武相逼,其必还手,则可看清用何招法,王芗斋情急之中,急忙招架相应,而相触之瞬间,来者已跌出丈外,双方皆惊而不知何故。
    光绪三十三年1907(郭云深去世)王芗斋离师决意外出闯荡一番事业,来到北京,因盘缠用尽,投奔会友镖局(会友镖局与郭云深有交情)。王芗斋进于院内,见武器架上有许多兵器,随手拿起一白腊杆试手,伙计见后大惊,马上入报总镖头。因为过去各行有各行的规矩,镖行有镖行的规矩,如有动兵器者,即示为无礼,甚至是要寻衅比武。镖头赶来喝道:“小孩子不许乱动!”并奔来夺王芗斋手中的白蜡杆,王顺手一抖,镖头已摔出丈外,仰跌于地。镖局知道王芗斋身手不凡,同时也看出王芗斋的功夫似曾相识,遂表面以礼相待,问明王芗斋住处.晚上,镖师手提酒肉到王芗斋住处深谈,二人谈及人生理想、抱负、武术精神、民族危难等。后镖师感慨云;“大丈夫何不报效国家!”随建议王芗斋从军。
    王芗斋听从了镖头的建议,在北平投军当了一名伙夫,常与兵卒嘻闹。一次,王芗斋担水前行,一兵卒以足钩绊其腿,谁知王仍照常行走,而兵卒却跌翻在地,众皆目瞪口呆。王芗斋得中国武术核心功法之精髓,那是一般士兵所能比的。适值军中统帅吴封君将军经过此,见状甚喜,知其功夫非一般传授,遂召见,攀谈之中知王芗斋得郭云深晚年之真传,且王芗斋英俊威武,人品学识都很满意,于是其女吴相许。吴将军之女亦喜习武,所练为形意拳,且书法诗文均有较深造诣,这对王芗斋影响很大,使他后来成为文武双全的上乘拳学家。王芗斋在吴将军府上,白天读书作文,早晚习拳站桩,用功结束,夫人则以汗水在地面的脚印检评其功夫之进境。
    1916年左右,北洋军执政者成立“武技术教练所”(此名见刘文华著《形意拳术抉微》),目的是培养中高级军官,时陆军部长为靳云鹏,次长为齐振林。聘请王芗斋主持“武技术教练所”教务工作。当时训练方法传统的与现代的兼有,现代训练主要是身体素质,技术方法还是以武术功法训练为主。在此的名家有刘殿琛、刘风春、刘纬祥、尚云祥、马玉堂等。主要以形意、八卦、摔跤为主。这时王芗斋收了第一个弟子周子岩(其中有周与王芗斋较技比武的经历省略)。与此同时,在武技术教练所之外,齐振林之子齐执度亦拜在王芗斋门下,这一时期,王芗斋所传授的是形意拳。这是郭云深晚年所传给王芗斋的形意拳,与郭云深早年所传的拳法不同,但亦讲站桩,为三盘落地桩与推窗两种。
    
    1918年后,因时政等原因,王芗斋潜心拳学,负笈南游,曾到过河南、湖北、湖南、至福建等。这些历练,对后来王芗斋拳学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在河南访到少林心意把传人衡林和尚,湖南谢铁夫,福建方恰桩、金绍峰等大家,北归路经淮南遇拳术巨匠黄慕樵先生,从学健舞。剖析研究了他们的拳术内容和拳理,使王芗斋开阔了视野。视野的开阔、对拳学理论不倦的研究、大胆的实践,对拳术的理解的深度已不拘于形式,结合当时拳术界的“花法”现象,他认为形意拳之重点应在于“意”而不在于“形”。1926年,提出舍形取意,称自己所练为“意拳”。在京期间与太极拳家杨少候、杨澄甫交谊颇深,使王芗斋能清楚地认识了解太极拳。2g
    王芗斋先生当年在少林寺与恒林和尚切磋拳技,交流心得,有数月之余。切磋中王芗斋于瞬间爆发出常人不可想象的巨力后,二人即觉相见恨晚。并在月余的相互交流中,将心意拳真谛、心法合盘托出。
    王芗斋离开少林寺后,在湖南衡阳拜见了心意门巨擘解铁夫先生,解先生在武林中,人称“江南第一妙手”。此人年过半百,行为怪诞,很少与人谈拳,人们都管他叫“解疯子”。王芗斋同其交手数次,都输在“解疯子”手下,后来王芗斋先生在教学中,也曾对弟子们谈到解铁夫先生,据他所言:解先生与人搭手时,忽而手臂坚如磨盘,忽而又软似棉絮,看似慢动,但对方稍有欲动,他就能了如指掌,后发先至,使敌无从逃避,拳术已达神明之境。当时王芗斋先生见比拳不行,便请以器械比试,解先生笑着回答:“兵器不过是手臂的延长,你手不成,器械也不能胜。”经过较量王先生仍然不敌。王芗斋即倾心下拜,解先生说:“我纵横南国数十年,所遇名家甚多,但与我交手,皆如三岁顽童,任我施放。今天能与你相会,足慰解某平生。留下来吧,咱们作个忘年之交。”王芗斋先生住在解家,向他学习一年有余,拳学造诣突飞猛进。为以后拳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芗斋在少林寺拜访恒林期间,一日出外游玩,王芗斋与好友刘丕显(刘丕显,著名武术家,梅花拳传人,武功造诣极深,因其善使腿,人称神腿。)游至河南少室山附近,正值村民间相互对阵,准备械斗,出于对武术之挚爱,二人同住脚观看,扫视一边后,刘丕显说没有高手,王芗斋说持杆子的那位不错。过去,村与村之间常常为某种利益发生争斗,这次不同的是双方都请来了武术高手助阵,有的持双手带,有的用杆子。正说着,双方争斗已开始,只见持杆子者左拥右带,对方手中的杆子、双手带等兵器把持不稳,有的落地、有的东倒西歪……。刘丕显对王芗斋说:“按常理而言看不出此人是高手,你是怎么看的?”王芗斋说:“我感觉到他与我呼吸合拍”。(这是王芗斋讲给我的老师常志朗的)2001年,我拜访山西形意拳李桂昌先生时,李桂昌讲王芗斋看他走路的架势知他练什么拳(1957年在北京)
    1928年,王芗斋应李景林、张之江之邀,随师兄张占魁同赴杭州,参加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会上表演了发力、试声及游龙、惊蛇、挥浪、白鹤等舞蹈。使同道大开眼界。)
    1929年左右,王芗斋应友人之邀携赵道新等来到上海,时郭云深之弟子钱砚堂在上海武术界可谓风云人物,当初诸同门不信王芗斋是郭云深之弟子。钱一直闻听王芗斋功夫出众,颇得老师真传,一定要听听劲,看看到底如何;王则不便真作,故称不敢,但钱氏一定要试,并说:如果你功夫不行,单凭郭老的名字,在上海滩是站不住脚的。王芗斋遂回答道:“如兄愿看小弟之学业,弟请兄坐于身后中间沙发之上。”钱氏一笑,随即以上步崩拳直取之,王以臂迎击来拳,钱即飞落于指定沙发之上。王芗斋赶忙上前,扶起师兄,钱氏则激动的说:“没想到你真的得到了老师的真传”。经过一番了解、切磋后得出的结论,王芗斋乃郭云深当年英武之再现。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介绍王芗斋。以后几年里,王芗斋在上海武术界等的声望如日中天,出尽风头。与中外拳术家较技,无有一败。这时从学者有张长义、张长信、韩星桥(韩樵)。除韩星桥外,他们原来都从学于马玉堂。此阶段王芗斋的好友亦常与之切磋交流。如六和八法拳家吴翼翚,六和拳家佟忠义
    在上海期间,王芗斋广收门徒,从学者甚众。许多人是与其比武失败后而从师的。在众多弟子中,很多在比武大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张长信,卜恩富则是拳击和摔跤的全国冠军,高振东乃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尤彭熙号称“神拳”,在上海颇负盛名。王芗斋在教学中,发现许多人过于注重外形及招法的练习而忽略了精神意念的重要性,于是提出了“但求神意足,何须形骸似”的练功要领,遂称自己的拳为意拳。
    王芗斋在上海期间,与一些有文化、有思想的武术家如六合八法拳家吴翼翚先生常谈以武术强种强族,才能强国。洋体育冲击民族传统体育,欧洲人、特别时日本人,想利用“武功”征服、摧毁我国民之精神,当时,一大批爱国武术家聚集在上海青年会。青年会有欧洲拳术家英格,藐视武术,认为中国武术不堪一击。与之比试的中国武术家都不是其对手,且受其侮辱。在英格与人比试中,王芗斋仔细观察研究英格之拳技,又总结自己多年习拳心得,从自己的拳学角度看,英格的拳术虽有独到之处,然非整体之力。比试中,英格还在出拳以探虚实之际,就被王芗斋挂起,扑到在地。事后英格回忆说:看着王芗斋的眼睛,寒气逼人,精神紧张,心有点空。发出去的拳想回来的时候已经回不来了。如触电一般头超下载扑下去。(这是真实的故事,王芗斋的门生里就有人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做到。)英格曾在英国《太晤士报》发表了“我所认识的中国拳术”一文,谈及比武的经过。
    王芗斋曾言:中国拳术的主要特点就是整体之力。整体之力由站桩而得。
    
    王芗斋准备周游世界作拳术交流,以振国威。随于是1935年前后,带门下弟子卜恩富、韩樵、张恩桐、张长信等回老家深县系统训练(训练时间达二年左右)后由于时局动荡作罢。回北京完善自己的拳术。这一时期,王芗斋的拳术趋于成熟,王芗斋提出“在不动中求速动,在无力中求有力”的观点。
    王芗斋住在中南海,深居简出,研究拳术之外,教授弟子。同年秋天,北京名拳师洪连顺访问王芗斋后,随率弟子就教于王芗斋门下。著名武术家姚宗勋从此追随王芗斋先生。此后,就不断有人前来拜访切磋,李永宗、等投在王芗斋门下。这一阶段王芗斋博采各家之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参研究讨,汇集一炉又创拳学十二式。此时的拳术已没有早年所学习拳术的痕迹。因其以形意拳之整劲作基础,同时吸收了八卦掌的身法和步法,太极拳的柔化之力,以及鹤拳、健舞等武技,形式简易而内容极其丰富。朋友观之认为王芗斋的拳术已汇集各家之长,演化为新的拳学。随赠名大成拳,王芗斋说“欲却之而无从也,随听之而已”。大成拳练习要求形、神、意、气、劲、法高度统一,养、练、用并重。
    (本文源自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