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是古代塞外西戎与东胡民族的服装,与中原地区传统的汉族服饰有着非常巨大的差别,穿着胡服时活动十分方便,在公元前三百零七年就已经传入了华夏大地,随后逐渐地融入了汉人的生活当中,尤其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非常流行,常见有圆领袍、高腰襦裙、曳撒等。 胡服之所以传入华夏,最初时来自于战国时赵国的武灵王对胡服骑射的改革。由于北荻东胡的胡服与中国传统的深衣制度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衣长及膝,裤子紧窄,束有腰带,穿靴,非常便于骑射,为了对抗游牧民族的骑兵,于是在公元前三百零七年,赵武灵王颁布了胡服令,使军中战士穿着胡服骑马作战。由于胡服轻便实用,很快地从军队传入了民间,被广泛穿用。 胡服真正进入中原是在东汉灵帝时期,汉灵帝刘宏崇胡,甚至将自古流传下来的礼仪弃之不顾,全心全意地效仿胡俗,不仅只是穿着胡服,更是学习了胡人的生活方式。所谓上行下效,作为天子,汉灵帝的喜好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其他上层阶级的贵族,于是王宫贵胄们也开始效仿胡人的穿着打扮、生活方式,在首都洛阳掀起了一股胡俗的风潮。后来由于汉灵帝沉溺胡俗不理朝政,导致朝政大权落入别有用心的宦官手中,再加上朝廷里分帮结派导致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黄巾起义。动荡的年代、不断的战争,破事大量北方人民南迁,同时也带来了胡服,在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建立政权,按照汉族的习俗开始定制服制,以胡服为礼服,后受到汉族的典章制度影响,最终废黜了以胡服代替汉服为礼服的制度。 到了盛唐的时候,人们所说的胡服就不单单只是指少数民族的服装,而是还包括了大量的他国服饰。这时候社会发展到了巅峰时期,无论是经济、文化都是当时的佼佼者,前来长安城学习、经商的他国人云集,从他们身上,唐人也吸取了许多有益的东西,而胡服的流行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反映。与从前相比,唐人穿着胡服与前朝不同,穿着胡服的人以女性居多,这与当时所流行的胡舞不无关系。唐人热爱舞蹈,尤是胡舞,又称胡旋舞,其中最著名的大约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了吧,两人皆是胡旋舞中的佼佼者。由于上层阶级的提倡,胡舞在民间也非常流行,甚至还出现了女性效仿胡人所化的胡妆。 与唐朝不同,宋朝崇尚理学,对外来文化并不如唐朝般呈开放的态度,但在这一时期,北方的一些胡族如契丹、女真开始逐渐地强大,对宋朝朝政造成很大的威胁,统治者非常害怕胡俗在民间蔓延,同时也惧怕汉人在长时间穿着胡服、从胡风之后会导致民间宋人与胡人难以分辨,于是开始对穿着胡服开始进行强烈的阻拦。据《宋史·舆服志》等典籍的记载,两宋时期,朝廷就多次禁止民间穿着胡服、效仿胡族,但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于是在政和七年,宋徽宗不得不下旨规定,“敢为契丹者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 相较于宋朝,明朝相对开明一些,彼时明朝皇帝刚从蒙古族统治者手中夺得政权,对整顿与恢复传统汉族礼仪相当重视,也曾经因此而下令禁止穿着胡服、使用胡语等,但随着政局逐渐稳定,禁止的诏令逐渐减少削弱,并且在制定礼仪服饰的时候还吸收了元朝服饰的一些特色,于是胡服在明朝仍旧是被接受的服装。而在清朝的时候,政府靠武力推行剃发易服,但同时也有着十从十不从,当时的汉族女性仍旧可以保留从前穿戴的服饰,胡服也随之得以保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