壎,乐器也。以土为之,六孔。——《说文》。字亦作埙。 埙历史悠久,在新时期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非常盛行,至今依旧有着非常多的爱好者。埙是一种用陶土烧制的吹奏乐器,运用空腔与气流的碰撞产生音律,音色浑厚淳朴犹如地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原始艺术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埙至今已有七千余年的历史了。最初的起源是来自于一种名唤“石流星”的狩猎工具,新时期时代的时候,人们通常会将一颗石球或泥球系在绳子上,用力甩出击打鸟兽,其中有些球体是中空的,当投出去拉回来的时候空腔与气流急速碰撞,发出了“嗡嗡”的声响,人们觉得好奇有趣,便尝试用嘴吹这个球,结果同样也生出了非常有趣的声音,渐渐地这种石流星就演变成了埙。 初时的埙多用石头和兽骨制作的,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开始使用陶制,形状也有了更多的变化,其中梨形埙最是常见。埙的发展经历了一段很漫长的时间,从单一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三个音孔、四个音孔,直到春秋时期,才发展成六孔埙,能够完整吹奏出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秦汉以后,宫廷音乐中大量使用到了埙,具体分为颂埙与雅埙两种,前者体型较小音调稍高,后者体型略大而音调稳重,多与其他丝竹乐器相互配合演奏。埙曾经在乐器历史上得天独厚,可在后来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新式乐器,逐渐地取代了埙的地位,到了清朝的时候埙已无传承,直到直隶人吴浔源在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个埙,继而复制除了殷代的五音孔梨形陶埙,将埙这种远古的乐器面上的面纱解开,埙才重新得以传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