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
国学组织
国学典籍
诗词名句
文化史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未知
命理杂谈
道家文化
经文注解
陈景展
奇门遁甲
陈友冰
明一法师
《
民俗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天方夜谭
>
招财的秘法(含符画与咒语)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自古便有言,语:“人为财死。”可以说,物质基础不但决定着上层建筑,在当今社会,物质条件更是一个人社会地位与成败定夺的量化标准。
“钱”如一张万能通行证,越来越受世人所追逐。
贫困之人,想有钱;富有之人,想拥有更多的财富。
那么,在自我财富积累的路上,参以诸下符咒,加筑自己的信心与力量,也未尝不可。
需提醒的是,切勿妄图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要清楚任何法术都是只助有道之人。
【招财法术】
1. 财神分为正财神与偏财神,则有了正财法术和偏财法术两种法术。
财神:范蠡、管仲、比干、关羽、白圭、五路财神:中路为正财神赵公明、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
2. 先请香,看求法人的福泽是否深厚;再根据求法人福泽绵长或浅薄,用不同的术法求财。
【本命招财法】
根据求法人的八字找出黄道吉日,上请五路财神,保佑求法人,诸事大吉,进宝纳珍。
请香、看香,若求法人福泽深厚,则可使用招本命财法术。
此种法术,适合于命中财旺,但是被锁于困财局的时候。或者用法术使本命财提前汇聚。
法术根据天象二十八星宿,结合地脉群山之气,交感作用于人身之上,化开被困之财,使得自己渡过难关,让自己的财富逐次递增。
咒语:财君财君,上界遥闻,焚香拜请,红烛灯引,降福赐贵,进宝纳珍。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横财法】
此法顾名思义,属于短时间内聚财的法术,可为福泽不绵长的人而做。
根据求法人的八字找出黄道吉日,焚化符咒之后,掐诀念咒。
咒语:天催催,地催翠,仙师带财速降临,金童子,银童子,敬请徒弟开法路,踏七星,显毫光,法主请旨飞六斗。罩身三台蓋神通,神兵火急如律令。
制作一个稻草人,但是却跟和合法中的稻草人有不同的讲究。
横财法的稻草人需的是36跟稻草节段。取其天罡之数,八字和姓名用纸张写好,贴于稻草人身上。
连续做法七天,对应天罡北斗。各主一日。法术才算结束。
需注意,每天的主星不同,法术也会有相应的不一。
横财符之一
咒语:天催催,地催催,仙师带财速降临,弟子用法结法缘,金童子,银童子。敬请土地开法路,踏七星,显毫光,法主请旨飞六斗,罩神三台神通,神兵火急如律令。
使用方法:找三十六根稻草,炸成稻草人,祭练七日,将求法人的姓名八字,写上,加柳枝连符一起化开。
横财符之二
咒语:天送送地送送,财神赏谢是灵通,茅山法主催大法,珍珠财帛从天降,仙子通灵日月光。吾奉茅山法主神兵火急如律令。
使用方法:阴阳水花开,吞服,随身佩戴,七日后,可初见成效。
横财符之三
咒语:乾元亨利贞,有法生财不必惊慌,神通四海财源广,祖师福泽镇乾坤,弟子一心三拜请,金银祖师来降临,吾奉茅山法主敕令神兵火急如律令。
使用方法:一张化在门外,一张随身佩戴。
横财符之四
咒语:谨请金银仙师显神通,金银童子到两旁,飞云走马普光照,良金美玉归我用,弟子今日请仙师,列为财神急将临,神兵火急如律令。
使用方法:焚化与门外,随身携带一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异闻怪摘// 胆小书生 叶公好龙
下一篇:
阴间的鬼吃什么?鬼有节日吗?阴间也分春夏秋冬?我来告诉你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道学入门
学术研究
海外道学
道家百科
丹道养生
道医道药
祝由科
太极天地
道与科学
道教杂谈
道教辞赋
玄门讲经
道教仪范
百家论道
天方夜谭
民俗道艺
道教签文
其它
随便看看
时光流淌 接续守望 武汉大学研究团队
语文信箱:副词“曾经”不宜单用
教育随想:从“君子不器”看教师发展
马年说马·十二生肖马的象征意义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逐梦史&
说“正”
一家之言:中小学生应该学点儿繁体字
地名读音如何“名从主人”
尊师重教的风尚何必“物化”
【张淑红】宋王朝的好,究竟好在哪里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儒学
道学
诸子百家
琴棋书画
十二生肖
传统文学
传统节日
中国戏剧
中国建筑
语言文字
传统中医
宗教哲学
民间工艺
中华武术
地域文化
民风民俗
衣冠服饰
四大雅戏
动物植物
器物随身
饮食厨艺
茶文化
酒文化
传说神话
神妖鬼怪
中华民族
非遗文化
中华礼仪
易学文化
家谱族谱
拜师学艺
城市文化
古玩收藏
修行人生
教育
军事
科技
其它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当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古代人物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启蒙国学
青少年国学
国学教材
国学讲堂
国学题库
正蒙学堂
格物致知
明德讲堂
家庭教育
慈孝文化
学校教育
师道尊严
品读经典
其它
国学常识
入门概说
历史
天文地理
语言文学
哲学宗教
儒学
教育
政治军事
科技
典章制度
礼法民俗
国学典籍
艺术美学
衣食住行
称谓文化
古物
其它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
学科建设
学术史话
学人与机构
论著评介
综合述评
它山之石
中外交流
中国形象
走向世界
翻译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