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由科作为一种官方化的巫医,自隋代开始被纳入官方医学范畴,唐承隋制,在医署设立“咒禁科”主管禁咒,除邪魅之法。 祝由科的官制地位虽被传统观念的医家不齿,但还是在唐至明所属太医局(院)留有一席之地,清人入关以后,秉承了明朝官制,虽太医院已经废除祝由科一职,但满族信仰萨玛教,对患病者除正规医药外,尚保留“跳神”习俗,以为驱役鬼神。 祝由之“祝”,《说文•礻部》:“祝,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兑省。《易》曰:‘兑,为口、为巫。’”《玉篇•礻部》:“祝,祭词也。”《尚书•洛诰》:“王命作册,逸 祝册。”孔颖达疏:“读策告神谓之祝。” 由此可见,“祝”有三义: ⑴ 祭主赞词者:祭祀时司祭礼的人,即男巫,亦名觋(音席xi)。 ⑵ 祭词:祭神的祝祷词。 ⑶ 读祭词者,即用言语向鬼神祈祷求福的人。 祝由之“由”,据《说文》段玉裁注即“礻由”、“礻留”。祝由,即祝礻由、祝礻留。《说文•礻部》:“礻留,祝礻留也。”可见, 祝由即祝也。 清•俞樾《内经辨言》:“樾谨按:《说文•礻部》:‘礻留,祝礻留也。’是由字本作礻留。《玉篇》曰:‘礻由,耻留切。古文礻留。’是由字又作礻由。此作由者,即礻由之省也。王注曰:‘无假毒药,祝说病由。’此固望文生训。《新校正》引全注云:‘祝由,南方神。’则以由为融之假字,由、融双声。证以《昭五年•左传》:蹶由, 韩子《说林》做蹶融,则古字本通。然祝融而已,文不成义,若然,则以本草治病即谓之神农乎,全说亦非。” “祝由”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卷《移精变气论》第十三。在《移精变气论》中黄帝问曰:“余闻上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之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由此可见,用祝由之法治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而且只有祝由才能达到移精变气的目的。据记载:“黄帝官能有唾痈咒病之任,周官疡医掌祝药刮痧之齐以祝为治首,逎知祝禁之术,治病良法,仁政先务也”。“唾”是用咒治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实际就是禁法。黄帝本人就用禁法为人治病,后又亲自审定了由仓颉创造的密字灵符,即符法。所以中华民族的第一位祝由医学尊师非他莫属。 “祝由”的概念很广,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以及暗示疗法、心理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但就总体来讲,分为符法、禁法两部分。吴鞠通诠释为:“祝,告也。由,病之所从出也。”并告诫:“凡治内伤者,必先祝由详告以病之所由来,使病人知之,而不敢犯,又必细体变风变雅,曲察劳人思妇之隐情,婉言以开导之,安言以振惊之,危言以悚惧之,必使之心悦诚服,而后可以奏效如神。”吴鞠通还明确指出祝由科不得与巫医之流混同起来。巫是“术”,“祝由”是技。巫是先天性的,不是学来的,祝由后天的人人都可以掌握。巫术与祝由术的最大区别是:巫术没有师承,祝由术要有明师传授。巫可以降神,即神魂降之附于巫的身体上。巫可解梦,古人认为,梦是神示于人的方法,也是预兆,须由巫祝的解说,才能窥知神意。巫可以语言,可以祈雨,可以占星,也可以治病。 祝由术是施术者调动宇宙间的暗物质暗能量施加于患者或自己,激活人的“元神”,提高人体免疫力,包括有为法和无为法。祝由师治病的实质就是调动宇宙间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令其为患者扶正祛邪,也就是祝由师在治病时有“替身”在施术。这个“替身”常人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摸之不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