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美文:故乡的春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在故乡,春不是严格按照立春节气说来就来的,她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但闻楼梯响,不见玉人来。
    在故乡,追随春的脚步其实早已开始。过了正月初五,农人们就在田里忙活了,不是忙着把牲畜栏里的粪土起出来,就是把粪土挑到地里去。此时,土地尚未解冻,放羊人可以把羊群赶到麦地里。冬天山坡上没有什么可吃的,黄中泛绿的麦苗总还可以疗饥,地冻着,伤不了麦根儿。
    真正意义上的春是从惊蛰过后,山崖上那株山桃花绽放开始的。土地开了,羊啃麦苗时要伤到麦根,绝对影响夏季的收成,这时是要较真的。各家各户绝对严阵以待,防放羊人如同防盗。
    羊不准进麦地,就意味着人开始下地了。女人们到麦地里锄麦,麦苗晕出了地面,绿油油的煞是可爱,伴随而来的就是野菜和野草的恣意丛生。必须要把它们除掉,麦苗才能有好的生长环境。锄地者大多为女性。年轻女性拿着长把子的锄,站着锄草,顺着麦行,一次锄三行五行。年纪大的妇女腰不行,就用短柄锄,膝盖上裹着裹布,跪在麦地里,每次顶多锄三行。小孩子也不闲着,跟在后头捡拾野菜。花叶菜是最受欢迎的,挖回去在开水锅里焯一下,用笊篱捞出来放点醋、盐,拌着吃,很香。
    自从山崖上的山桃花独自盛开后,砍柴娃就兴冲冲地冒着攀爬悬崖的风险,采撷了一枝回家让妈妈插在瓶子里。每每闻着那春的气息,感受着那春的姿容,心情特别愉悦。把山桃花采回家,无异于把春天带回家。没过几天光景,山坡上的连翘花也盛开了,桃花、杏花、梨花等等花儿次第绽放。漫山遍野,田间地头成了花的海洋,故乡的春天再也不寂寞了。
    从地里走过,发现蚯蚓出洞了,蚂蚁不知忙碌着什么,车前子一丛一丛地长在路面上。农人回到家里,往院子角落放置农具,听见屋檐上有鸟叫,抬头一看,似曾相识燕归来啊,心里一阵激动。此时,麻雀也出现在了眼前,心想,麻雀再贪嘴、惹人嫌,能长年累月与自己一起厮守着这方水土,看守着这座院子,也不容易。
    院子一隅的菜窖深一丈有余,一冬天下来,里面堆放的萝卜、土豆、白菜、红薯吃得所剩无几。还好,土豆已留够了种子,准备过几天下种。红薯,也刻意留了优良品种。
    谷雨说到就到,地里忙成了一片。故乡大都是梯田,远远望去,一垄一垄的梯田,错落有致。麦田早已绿油油的了,无须再打理,等雨水来了施一次化肥,就等着夏天吃白馍馍了。农人早把粪土在地里撒开、撒匀了;地头、地尾用铁锹铲除得利利索索,干干净净的。农人一手扶犁一手持鞭,牲畜吃力地驾着犁在前面耕耘,身后划出一道深深的犁沟,散发着泥土气息;农妇单臂挎篮,一只手仔细地、均匀地往犁沟里点种子;最后面还有个男人,身上用根麻绳十字交叉,身前撑着一只粪箩,双手往犁沟里一掬一掬地施肥;小孩子嘴里吹着柳笛蹦蹦跳跳地过来了,柳笛音在身后漫无边际地响着……
    故乡的春,就这样烂漫成了夏日的前奏。
    (作者为语文报社副社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