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记》,称鸡笼山为“第四十二福地”。因其山峦连绵,上冠巨石,状似莲花,为“一州奇胜”。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门”、“一线天”、“溶岩洞”、“百岁缺”诸景点。相传,东汉末年,高僧金佛、金干、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后人为之兴殿名“三清殿”。奉为三毛祖师,塑像供于殿中,殿内两旁为十八罗汉。内悬大钟一口,重千斤;大鼓一面,鼓面直径近2米。每逢朔望之日,各地群众前往朝山拜佛,络绎不绝,故有“江北小九华”之称。历代有李白、许浑、李思聪、杨万里、贺铸、朱元璋、庄昶、王元翰、戴重、汤懋纲等,都留有题咏。其中: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界齐歌》诗曰:“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江山忧郁盘,龙虎秘光彩。蓄泄数千载,风云何 。特生勤将军,神力百夫倍。”唐许浑《题勤尊师历阳山居》诗曰:“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潜识子房心。苍鹰出塞边尘静,白鹤还乡楚水深。春坼酒瓶浮药气,晚携棋局带松荫。鸡笼山上去多处,自属斤黄精不可寻。”朱元璋《登鸡笼山》诗曰:“罢猎西山坐拥旗,一山出地万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撑着老天天自知。” 唐初,山上山下,寺庙甚多。后历经兵乱,原有建筑被毁较多。建国后,尚存寺庙37间,内供大小佛像百余尊,有僧数十众。“文化大革命”中,寺庙及佛像均被毁。1978年后,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将山麓至山顶道路,用石条重铺,并加钢管栏杆。凤林禅寺,亦修葺一新,内塑佛像七尊。现存有民国13年(1924)《凤林禅寺碑记》碑刻一块,每年接待来山香客游人甚多。 鸡笼山是著名的佛教、道教圣地,它坐落在和县西北隅,脚踏岚笼山,怀抱九条垅,群山环拱,一峰独秀,拔地而起,享誉“江北第一山”、“江北小九龙”、“中华四十二福地”之称。夏朝称亭山,秦称历山,唐谓鸡笼山,明曰凤台山。《和州志》云:该山“下盘绵峦,上冠巨石,纵列棱折,状若莲花,高数十仞,斫磴亘铁,引以登岭,俯视群山,无敢并者。”《太平寰宇记》载:“麻湖初陷,一老母提鸡笼登是山,因化为石,故名。”相传,东汉末年,有金福、金干、金坤兄弟三人在此山悟道成仙,被后人奉为“三茅祖师”,后人为之塑金身于佛殿,千百年来,香火不绝。风光绮旎的鸡笼山,山雀噪空而过,松涛撼谷而鸣。清风阵阵,令人神清志远,心旷神怡。历代诗人、墨客、学士名流、帝王将相,乘兴游览,托物抒情,每多吟咏。《竹书纪年》载:“夏桀放逐南巢,卒于亭山。”故桀之荒冢留之于此。唐武则天授封“游击将军”、赐“勤将军宅”的主人,便是鸡笼山壮士勤思齐将军。大诗仙李白游此山时,曾写下《历阳壮士勤将军思齐歌》,赞颂“神力百夫倍”的勤将军。 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在此山安营,喜得太子,把原淳熙宫(许由隐居之所)加赐匾额为“寿宁宫”。宋朝大诗人杨万里离开鸡笼山时写下一首《舟过鹅行口回望和州鸡笼山》。朱元璋在和州建立反元根据地时,偕夫人来此山狩猎游憩,一时诗兴大发,挥毫写下《登鸡笼山》。近代著名书法家草圣林散之先生游山时写下《和友登凤台山原韵》: 漫云明镜亦非台,松阁峨峨宾壮哉。 入夜钟声惊寤梦,满天风色太沉霾。 此山以作十年别,拜佛曾经两度来。 试问先生醉游处,春光能否到蒿莱。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秀美的景点,引来四面八方游客和善男信女,观光、朝山礼佛者络绎不绝。此山已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林深如海,松涛似曲,山泉淙淙,烟云飘渺。适逢雨霁,云雾升腾。“雨霁众山碧,松翠湿衣裳”,历阳八景之一的“鸡笼山晓霁”宛如画屏,令人赞美忘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