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是幼儿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是培养小孩思维能力的好时机,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要等到孩子该上学了才考虑这个问题,那时培养孩子各种学习能力的关键期就过了。有心的父母如能在此时细心培养,这对于实现小孩的优育甚有帮助。 (一)用宝宝的探索意识发展他的协调能力 1-3岁时的宝宝好奇心很重,我们可以顺着宝宝的这个好奇心,替孩子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让孩子在里面探索。这个阶段,孩子会对周围的许多事情充满兴趣:东西总要往下掉;圆形的东西易于滚动,而方形的东西不能;液体可以流动,没有形状,装在什么容器里就是什么容器的形状;大的容器比小容器装更多的水;固体有自己的形状,而且形状不能改变;泥土和面团可以捏成不同的形状。上述这些发现都是以孩子的协调能力作为前提的,协调不仅限于眼与手的协调,同时还需要身体、四肢方面的发育与成熟。 要求协调能力的玩具有利于孩子在这方面的发展。可以来取鼓励孩子在一条窄的踏板上行走的方式,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同时一定要跟在孩子身边,否则孩子很快就会失去信心,掉下来。可以用传递球的方法,锻炼孩子对球的认识,开始时最好使用大的、软的球。孩子喜欢蹦跳,在软物体上翻筋斗。在地上放一大块泡沫塑料,孩子便可以在上面耍杂技了。可以在两棵树之间拴上绳子,安上一个旧车胎,便做成了一个理想的秋千,这对于孩子的体力、协调能力和探索意识的发展非常有好处。 (二)用耐心与技巧训练宝宝的耐性 拥有耐性对于小孩适应将来复杂的社会来说非常重要,但耐性并非人天生就有的。父母必须时常引导孩子,而且孩子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学习。为使你的孩子学会忍耐,他必须获得两种重要的智力技能:估量、理解时间的能力和领会因果的能力。他还需要两种关键的情绪技能:忍受挫折的能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这些技能是相互依存的。例如,你的孩子只有在忍受一些挫折之后,才能做到延迟满足。 同样,因果思维依赖于时间如何流逝和事件如何彼此衔接的一些知识。父母要记住:对一个婴儿来说,忍耐意味着只能等待两三分钟。如果不及时地满足他的需要,他的哭声就会逐渐升级,同时他已经学到的所有关于忍耐的要求会被忘记得一干二净。如果你的反应迅速而且具有一致性,那你就是在教你的孩子相信他的需要会得到满足。这就使他信任你,并鼓励他下次能等待更长时间。利用生活中的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来引导小孩的耐性发展,将对于小孩耐性的培养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用游戏锻炼宝宝的能力 1-3岁的宝宝已开始学会一些简单的语言与行为,这都是他们从周围环境中模仿而来的。此时的宝宝酷爱游戏,父母应利用宝宝此时的这种状况用游戏来引导小孩发展他的各种能力。1岁宝宝:会走,会用笔在纸上戳点,会说“爸爸、妈妈”这些特指的词,知道把口朝上的盖子盖在瓶子上,有对应意识,穿衣服时能主动配合,有配合意识。和宝宝一起玩:宝宝一旦开口说话,说出1―2个词,就会常说不停。 在他心满意足地摆弄着手上的小玩意儿时,便时常滔滔不绝地说着一连串莫名其妙的话――这是他创造的独特的言语游戏。这种练习说话的自娱游戏通常会持续到1岁半。此时最好不要打断他,而要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并寻找加入与他谈话的机会,教他说出真正的词汇来。2岁宝宝:能说两句以上的儿歌,会一页一页地翻书,能连续翻三页以上,而且知道正着看书,知道3种以上常见物品的用途。 和宝宝一起玩:如果给23个月的宝宝一个玩具电话,他不再像刚满1岁时那样往地上扔了,他会对着话筒叽叽咕咕地“通话”,他也会帮小布娃娃脱衣、穿衣、洗脸、洗澡,忙得不亦乐乎。这种最初的角色扮演游戏表明宝宝已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这一时期是充分利用玩具教育宝宝的大好时机。这意味着你不应随时随地用玩具教孩子学知识,比如孩子拿起圆形玩具,你就要求他记住“圆形”,这样刻意追求用玩具作教具,会使玩具失去原有的意义,减少了玩的乐趣。3岁宝宝:两脚交替跳离地面5厘米以上,会折纸,而且边角比较整齐,能做简单回答,可以进行交流,有数字概念,会扣扣子。 和宝宝一起玩:3岁孩子个性表现已很突出,有些孩子不合群,要独占玩具和用品,稍不如意就发脾气;另一些则畏缩躲避,只会哭不敢与人接触。家庭的影响很大,要充当顾问的角色,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引导孩子保持正常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孩子的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事业都有影响。父母如能在上述方面注意到小孩的种种身体与心理特点,用宝宝喜爱的游戏加以引导,将对于小孩的早期教育帮助甚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