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长夏养生之养脾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医称夏末秋初为长夏,此时雨水较多,南方的梅雨季节属于长夏,长夏在五行属土,与脾相应,湿为长夏主气。
    足太阴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常用的穴位有隐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1.刮痧、拔罐疗法
    (1)脾、胃经保健
    先刮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脾俞、胃俞),再刮胸腹部(章门、鸠尾、中脘),下肢内侧刮拭脾经循行部位(血海、阴陵泉、三阴交),下肢外侧刮拭胃经循行部位(足三里)。重点穴位处可留罐15~20分钟。
    (2)胃痛
    俯卧位,背部从膈俞向下刮至胃俞,仰卧位腹部从中脘刮至天枢,上肢由曲泽穴沿前臂前侧正中线刮至内关;下肢从足三里穴刮至丰隆穴,从阴陵泉沿小腿内侧刮至公孙。
    慢性胃炎可取胆俞、肝俞、脾俞、膈俞、胃俞、三焦俞、内关、足三里穴留罐10分钟;急性胃炎可先用三棱针在中脘、梁门穴进行点刺,然后用闪火法将罐闪拔在点刺穴位,留罐10分钟,再在足三里、三阴交穴留罐10分钟;消化性溃疡者取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梁丘、足三里穴,留罐10分钟,也可在背部脊柱处按压寻找压痛点,然后用闪火法在压痛点处留罐15分钟。
    
    脾经循行
    (3)溃疡性结肠炎
    俯卧位,从脾俞刮至大肠俞;仰卧位,刮中脘、章门、天枢、气海、关元;上肢刮手三里、合谷;下肢从足三里刮至上巨虚、丰隆。取大椎、脾俞、大肠俞、三焦俞、肾俞、天枢、气海、足三里穴闪火法留罐5-10分钟,在膈俞至骶尾部两侧膀胱经循行部位采用走罐法至局部潮红,然后在疼痛反应点上行闪罐法5—6次。
    2.浴洗疗法
    热水足浴,同时按揉足部胃、脾、肾、肝等反射区及小腿和足部脾经、胃经穴位3-5分钟。
    陈皮50克,生姜30克,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水剩1500毫升,去渣取汁,倒人盆中,先熏后洗,每晚临睡前泡脚40分钟可治胃痛。
    当归、陈皮各30克,红曲、砂仁各20克、藿香、丁香各10克,加入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趁热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次30分钟左右,可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消化不良。
    胡椒20克、绿豆20克、黄连120克、干姜120克加水煎煮20分钟,取药液,加入适量清水至药液温度40℃左右,沐浴胸腹部,冷后加温再洗,并浸泡双足,每次30分钟,可用于暴饮暴食引起的呕吐、泄泻。
    生姜30克、葱白30克,将生姜捣烂,葱白切断,加水煮沸,去渣取液,趁热用擦洗拇指及小指根部的掌面,再向内关、手臂方向擦洗,各12次,可用于水泻。
    鲜姜30克、香附15克,将生姜捣烂,香附研成细粉,用适量开水冲人容器中,待水温后搅匀,用毛巾擦洗胃脘部,每次20分钟,可用于胃脘隐痛、嘈杂,饥不欲食,口干,大便燥结者。
    无花果叶60克洗净,加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待温洗脚,每次30分钟,可用于治疗湿热型腹泻,症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3.膏方疗法
    枳壳膏(《中药大辞典》):枳壳1000克,升麻、白术(各)250克,煎煮3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加砂糖适量收膏,白开水冲服,有理气消胀的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
    扶元和中膏(《慈禧光绪医方选义》):党参75克,炒白术50克,茯苓50克,砂仁70克,炒归身50克,杜仲50克,制香附30克,生黄芪50克,炒谷芽50克,鸡内金50克,姜炙半夏40克,佩兰草30克,生姜30克,红枣20个。以水熬透,去滓,再熬浓,兑冰糖100克为膏,有健脾补肾、理气运滞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胸闷干哕,倒饱嘈杂,食物不消。
    资生健脾膏(《慈禧光绪医方选义》):党参、茯苓各60克,炒白术、炒柏子仁各45克,砂仁(研)、木香、山药、紫姜朴各30克,陈皮、炒枳实各36克,炒三仙120克,炙甘草15克,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文火加热浓缩,加入适量炼蜜为膏,白开水冲服,具有健脾补气、开胃消食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补运化,脘腹胀满,神倦乏力,面色苍白,大便溏薄等症,也可用于小儿脾虚食少,对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病有较好疗效。
    (本文转自 张向群\廖奕歆《航天人中医养生备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