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不言之教》:全真首戒白云观,继承传统立仪范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王至炁 参加讨论

    文/王至炁
    道教全真派用传戒制度教育道众的传统源远流长。自邱祖长春订立传戒仪范,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至康熙年间王常月方丈在白云观开“三坛大戒”,广度弟子,全真道风更为大振。全真传戒,仪式隆重,威仪庄严,时间一般为一百天,即所谓“百日圆满三坛大戒”。在旧社会,某个丛林要开坛放戒,没有充足的实物积蓄和功德主的资助是很难举行的。后因战乱等各种原因而中断至1989年北京白云观已有六十多年没有传戒了,就全国来说,自1947年四川成都二仙庵举行过。道教戒律是以宗教思想观念来自我检束身心,不同于社会教育,但正由于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道德观无悖于我们传统的社会道德,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亦大有裨益。
    
    白云观钟楼(资料图)
    1989年在傅圆天积极倡导下,全真派在北京白云观祖庭隆重举行了解放后首次的传戒大典,他担任传戒法会领导组组长,被授以大师称号。11月12日至12月2日,即农历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初五,传戒活动在北京白云观隆重举行。这次开坛传戒,是道教宗教活动的一件大事。由全国各地名山宫观举荐来京受戒的全真派道士共计75名,其中乾道约占60%,坤道占40%,年龄最高的为75岁,年纪最小的21岁。绝大多数为中青年道士,六十岁以上的老年道士约占受戒人数的20%。为了搞好这次传戒活动,中国道教协会于1989年11月召开的第四届二次理事会议便作出了恢复全真道传戒的决议,成立了以中国道协副会长傅圆天为首的传戒仪典筹备小组,1989年4月,又邀集全国著名宫观高道20余人,在四川青城山召开了第二次传戒仪典筹备会,为这次传戒,做了充分的准备。
    
    王理仙方丈与各位大师合影(图源:《不言之教》)
    这次传戒方丈律师是受过天仙大戒的北京白云观二十二代方丈王理仙。为搞好这次传戒,还请来了全国著名的道教大师协助演礼,如千山无量观八十五岁高龄的许至有大师,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来的,现年八十四岁的江至霖大师,还有来自四川鹤鸣山,善长武功的八十七岁高龄的张至益大师,北京白云观曹信义大师等等。在这些大师的协助下,使这次传戒活动,得以如法如仪进行。
    
    传戒(图源:《不言之教》)
    戒律是道教徒修持行为的准则,分《初真戒》、《中极戒》、《天仙戒》。这次传戒,本着既继承道教的传统仪范,又与国家宪法不相抵触。既要发扬道教的道德风范,又要使道众在执行时切实可行的原则而制定统一律条,进行传戒。这次传戒,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务,定为二十天。在短短的二十天里,进行了迎师礼、演礼、考偈、审戒、诵皇经、礼斗忏,讨论戒条、传授衣钵、发戒喋、普表谢神、做铁。施食道场。中间穿插着讲经、学习《太上感应篇》、《邱祖垂训文》、学习道教徒的修养、教理教义和道教的经典。
    传戒期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任务之局长,赤耐副局长曾到白云观祝贺,并向戒子们作了重要讲话。传戒结束后,中国道协召开了戒子座谈会,黎遇航会长、傅圆天副会长出席了座谈会。王理仙方丈向戒子授衣体戒喋并讲了话。通过这次传戒活动,使戒子们学到了道教知识,提高了道德素质,有益于个人修持。戒子们纷纷表示,回去后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道教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严格规范自己。
    
    北京白云观第二十二代方丈王理仙律师与传戒大师、戒子合影(图源:《不言之教》)
    这次传戒,时间虽短,仪式依然隆重庄严,受戒道众学到不少知识,加深了信仰,明白了如何律己,做合格的道教徒。此次传戒,能作为传戒大师的老道长,个国只剩有七人,而实际能参加的只有四人,年皆八十以上高龄。如没这次传戒,道教全真派这一传统将会中断。所以,这次传戒是对传戒这一传统的及时继承,是有深远意义的。这次传戒圆满成功,人人满意,真所谓天人悦庆。虽然,由于名额所限,有很多老道长没能参加受戒,深怀遗憾,但有这个良好开端,对今后举办传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把百日大戒压缩到二十天,是前所未有的,是一次成功的实验。为这次传戒圆满成功,并为今后有条件的宫观举行传戒提供初步经验。
    (编辑:正澜)
    本文为王至炁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文/王至炁。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