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洞天福地:全世界最早的生态保护区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李远国 李黎鹤 参加讨论

    文/李远国 李黎鹤
    道教的洞天福地,是世界最早的生态保护区,这是道教为保护人类生态环境所作的贡献。在遍布中华大地的洞天福地,生长、繁殖着大量的生物、植物种类,而身居其境的历代道士们始终关心着山山水水、动物植物的保护,并把他们自己的观察、研究心得写进了各种各样的名山志、宫观志及相关的道书中,从而为今人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许多名山宫观中,留下了历代道士亲手种植的奇花异木,并且还制订了道规法令,以道教的戒律及法令来监督对环境与物种的保护。
    华山
    
    华山(资料图)
    陕西华山上下,或山谷内,或庙道中,有许多处森林,都被称为“神林”,这些树林,“禁人采伐,如有犯者,立祸于身。山之西南隅,有一林侵天松桧,乃岳神游宴之处,名黑山林。有樵窃采之者,火烧虎食”。这是用宗教信仰的力量,来保护华山的森林。又如黄神谷内的神姑林,“其林合围,松桧数万根,禁人樵采”。在西岳古庙道傍,有晋代古柏几千根,“两傍烽堠,以千字文为号,禁人牧放樵采”(王处一《西岳华山志》)。
    茅山
    应高道李玄静的感召,唐玄宗曾下诏明令:“敕江东道采访处置使晋陵郡太守董琬。山岳上疏分野,下镇方隅,降福佑于人,施云雨之惠。且茅山神秀,华阳洞天,法教之所源,群仙之所宅,固望秩之礼,虽有典常;而崇敬之心,宜增精洁。自今以后,茅山中令断采捕及渔猎。”后又敕紫阳观高道李含光,宜于开春之际专栽松竹果木,以华院宇。
    
    茅山(资料图)
    唐文宗大和七年(883),茅山三观威仪道士孙智清等上状:“华阳洞天,众真灵宅。先奉恩旨,禁断戈猎樵苏,秋冬放火,四时祭祀,咸绝牲牢。自经艰难,失去元敕,百姓不遵旧命,侵占转深,采伐山林,妄称久业。伏请重赐禁断,准法护持,差置所由,切加检察,庶得真场严整,宫观获安,具元禁疆界如前。”于是朝廷再次下“大和禁山敕牒”,严令“茅山界内,并不得令百姓弋猎采伐,及焚烧山林。仍委州县,切加禁止。”
    延及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针对一些不法份子肆意采樵渔猎,焚烧山林,真宗亦发“敕禁山”令:“访闻茅山界内祠宇宫观之侧树木,多有诸色不顾修法,擅行樵采,及放野火,焚烧山林。须议专行,指挥国家,方延景贶,以佑蒸民,眷彼名山,存于方志。或仁慈所治,或真侣攸依,是为降福之场,允谓栖神之所。故宜加礼敬答储休。岂可斤斧竞臻,樵苏无节,致嘉生之罔植,使灵迹以何观。爰伸禁止之文,用表肃恭之意。今下润州升州,候宣命到,于茅山四面立定界止,严行指挥,断绝诸色人并本山宫观祠宇主首以下,自今后不得辄有樵采斫伐,及放野火焚爇。常令地分巡检官吏、耆老壮丁,觉察检校。如有违犯,即便收捕,押送所属州县勘断”,一律严惩不贷。对于一些老残枯树,不系古迹之内,需要砍伐,亦必须经宫观主持与州县官府共同研究,“指定界止,紧立标记,方得采取。若是己有斫伐延烧,到树行疏处,亦仰随处州县,勒定数目去处,常依时栽种补填,务要别无空阙,即不得辄便搔扰。仍将此宣命指挥,于宫观门首及往来要路,镌石晓示知委。”(刘大彬撰:《茅山志》)如此严厉的法令,这在世界环境保护史上亦是一笔重彩。
    仙都山
    
    仙都山(资料图)
    浙江仙都山,周回三百里,山峦起伏,溪水蜿蜒,峰岩洞壑,千姿百态。有鼎湖峰、姑妇岩、小赤壁、倪翁洞、鼎湖峰、铁城嶂、仙水洞、玉虚洞等名胜。元陈性定《仙都志》序曰:“仙都东吴胜事,在道家书为祈仙洞天。爰自发迹轩辕,由唐逮宋,锡名荐祉,符端屡臻。”山中珍异草木多达一百八十余种,如金莲花、龙须草、寿松古柏、草龙胆、仙灵皮、三白草、石斛、络石、旋覆花、蓝宝、谷精草等。植被茂盛,古木丛生。其宫观有玉虚宫、金阙寥阳宝殿、黄帝祠、飞天法轮藏殿、天一真庆行宫、三官圣堂、梓潼帝君祠、洞天仙官祠、玉虚真官祠、隐真堂、金莲馆等。为了保护洞天胜景,自唐时便严令砍伐捕猎。《仙都志》卷上曰:“自唐天宝戊子(748),以独峰彩云仙乐之端,刺史苗奉倩奏闻,敕封仙都山周回三百里,禁樵采捕猎。”
    大若岩
    
    大若岩(资料图)
    福建大若岩,乃陶弘景修道之处。元虞集《大若岩灵真宫铭》曰:“其山周围五十里,岩高十七丈,深百四十尺,广倍之。石环中虚,容光东启,居焉如在屋室……有石高数丈当其前,若门屏。然其北有东西两溪,合流注岩下,汇于龙潭而南出。其西溪相传有赤水,饮者养寿。今山下多老人百十岁,而赤水不常有也。沿溪皆奇石,可以物象名者,若香炉、石笋、屏霞、莲花之属,凡数十处。其不可名物至多也……枸杞丰茂异常产,来游者皆撷茹之后亡,或云犹有人见之。其后陶隐居著《真诰》此岩,又名真诰岩。又尝炼丹层岩中,夜坐时或望见光煜煜然,云是丹光也。唐时人间以水旱疾疠,祷岩下辄应。唐咸通七年(866)恩王府参军知军知嘉监崔元德,始请于朝立祠,度道士居之,与田四百五十亩,禁樵采一里。”
    大涤山
    
    大涤山(资料图)
    大涤山,又名大辟山、白鹿山,位于今浙江余杭县西南,为汉唐江南的道教名山之一。山有四峰,穹窿千仞,居之可以洗涤尘心,故名大涤山。中有大涤、栖真、白茅、鸣风、龙蜕、归云、雷门等洞窟,皆道士羽流修真之处。其中大涤洞上下平滑如削,洞壁润泽如黑玉,洞深百步。人内有响石两块,叩击发声如钟鼓。道书谓其四百里,“相传闾丘先生入游,见龙鳞异境,花木鲜繁,自华阳而归。云:洞门石鼓广寻丈,扣之逢逢然。入洞上下,皆平如划削,两旁崖石委曲,夹道中间,一石倒悬,名曰隔凡。洞中行路诘曲劣通,人至隔凡而止,莫能进。过柱一穴如窦,内阔丈余,有圆井无底,惟闻琅琅水声,乃历代朝庭遣使投龙以璧简之处也。或命童子穿窦入,率怖栗云,其中深杳不可测。常有白鼠长二尺许,游行高崖。崖下产草名玉芝,饵之长生,然希有见者。洞中石润如玉,皆苍黑色。”《茅君传》曰:第三十四洞天,名大涤元盖之天,穹崇干尺,回压群峦,灵芝异草,人多不识。杜光庭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大涤、天柱皆在其中。诚神仙之窟穴,修炼之奥区也。”《余杭县志》曰:汉元封三年,建宫坛大涤山前。唐弘道元年,建天柱观四维之中壁,封千步,禁樵采,为长生之林。
    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大岳、仙室,为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的道场。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它西接秦岭山脉,南临大神农架,东通汉江平源,峰峦迭壑,标奇竟秀,池泉潭溪,错落有致,相互辉映,古观灵宫,遍布山中,“宫观巍峨,神仙隐显,历代封崇,不可枚举”,实尘外之仙境。《水经注·沔水》引《荆州图附记》说:“山形特秀,异于众岳。峰首次博山、香炉,亭亭远出,药者、延年者萃焉。晋咸和中历阳谢允舍罗邑宰,隐遁斯山,故亦曰谢罗山。曾水发源山麓。”《真诰》卷十四曰:“武当山道士戴孟者,乃姓燕名济字仲微,汉明帝末时人也”。又谓仙人郭子华、张季连、赵叔达、山世远等,皆成道于武当山。《方舆胜览》卷三三曰:“《荆州记》:在县南二百里,一名仙室,一名太和。斯山乃嵩高之参伍,五岳之流辈。《武当记》云:周回四五里,中有一峰,名曰参岭,清明之日,然后见峰。山有三十六岩。郭仲产《南雍州记》:学道者常以百数。若学者心有隆替,辄为百兽所逐。有石门、石室,相传尹嘉所栖之地。山在南阳界,而去洛阳甚近。《图经》引道书载:真武开皇三年三月三日生,生而神灵,誓除妖孽,救护群品,舍俗入道,居武当山四十三年,功成飞升,遂镇北方。”“天柱山,在武当山上,有三石门。金锁岭,在武当山前,有流水。”“龙池,在武当山顶,祈祷无不应者。”明《大岳太和山志》卷四曰:“周围八百里,环列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嵩高之储副,五岳之流辈,唐虞柴望偏祀之地一也。乾兑发原,盘亘万里,回旋若地轴天关之象,地势雄伟。”
    
    武当山(资料图)
    武当山方圆八百八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以及众多的池、泉、潭、溪,错落有致,相互映,真可谓“绝胜之境”。由于地处中纬度,阳光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使这里成了一个绿色生物世界,有近三千种植物和五百多种动物在这瑞安营扎寨。据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记载,山中有许多珍禽异兽,如黑虎、白蛇、灵鸟、白鹇、锦雉、飞鼠、我师禽、半部乐,其奇草灵木有万年松、千年艾、榔梅、蕙兰、葛乳、松萝、天花、云竹、莎萝树、芳骞树、石灯心等,这些皆为该地特有物种,非常珍贵。《大岳太和山志》卷十曰:“万年松,神地之瑞草,高不过五寸,其色苍翠,生于绝壁涧石中悬崖,而取得之者,以净水湿土,栽之立活。敛而藏诸策中,其复如初。”千年艾,“艾叶菊花,蓬根木干,秋清叶生青珠,如丹之颗。伏日采之,治男子虚耗,妇人血气之疾。”松萝,“生高峰古木之上,长者丈余,能疗蛇虎、汤火、顽疮之疾,嚼汁吞服,吐滓敷疮,立愈。”“莎萝树,其叶不凋,其木森高,实如大栗,生深涧大山之阴,隐然有映覆广寒之象。”时至今天,武当山尚有银杏、青果树、水青树、天竺桂等十多种植物为国家二、三级保护植物,老虎、金钱豹等稀有动物仍时有发现,各种鸟类亦自由地生活在丛林之中,所有这一切,都与道教致力对武当的建设与保护分不开。
    武当山优美的环境,使得山林动植物也得到很好保护。在明朝大规模兴建宫观殿宇时,四十三代天师张宇清曾亲临山中堪察,绘制了《武当山瑞应图》,为宫观的兴建和环境的保护作出了规划。在动植物保护方面,明朝曾钦定和敕谕武当山保护范围,明令不得砍伐侵毁圣山树木花卉。道教更是严格要求所有朝山信徒不得侵毁采摘。明代徐霞客《游太和山日记》中写道:“满山乔木夹道,密布上下,如行绿幕中。”并说:“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时至今天,武当山尚有银杏、青果树、水青树、天竺桂等十多种植物为国家二、三级保护植物,老虎、金钱豹等稀有动物仍时有发现,各种鸟类亦自由地生活在丛林之中,所有这一切,都与道教致力对武当的建设与保护分不开。
    武夷山
    武夷山,位于福建武夷山市南部,其方圆70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在世界同类自然景观中独树一帜。自秦汉以来,道家方士就在此盘桓流连,从而对武夷山的地理风物做了详尽的考察,并留下了十余部关于武夷山的图志。清董典斋《武夷山志》曰:“《武夷山志》,自宋刘道元创始,嗣后程嗣祖、杨恒叔、兰世中、江仲鱼、樊斗山、徐德望、袁樨生、李尝之、李磊英、郑慎庵、兰勋卿、王明府漓庵、王草堂,皆有编辑。今得见者,惟袁樨生、徐德望、王漓庵、王草堂四种。”
    
    武夷山(资料图)
    武夷山之得名,即与道流紧密相关。《方舆胜览》卷十一曰:“武夷山,在崇安南三十里,山多弥猴。按《神仙传》: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昔有神仙降此山,曰:予为武夷君,统录地仙,受馆于此。由是得名。”“昔有张湛、孙绰、赵元奇、彭令昭、刘景、顾思远、白石先生、马鸣生,并胡氏、李氏、二鱼氏,三姓女子四人,凡十二,同诣此山求道。“《武夷纪要图说》曰:“萧子开《建安记》曰:武夷山高五百仞,岩石红紫二色,望若朝霞,有石壁峭拔数百仞,于烟岚之中,石间有木碓、簸箕、箩箸、竹器等物,顾野王谓之地仙之宅。”《图书编》曰:“自汉着祀典,历代崇奉,有加咸称灵应,而武夷之名互天下,然皆以仙道显者,所谓籛铿、魏张十三仙之徒,理或有之。”
    武夷山东抵崇溪,北为黄龙溪,西至将里,南至兰原,四面溪谷环绕,不与外山相连。外山环绕拱向,若仪卫然。其峰大者三十六,即大王峰、幔亭峰、狮子峰、兜鍪峰、七贤峰、玉女峰、凌霄峰、三髻峰、敛袖峰、揽石峰、马枕峰、三才峰、小藏峰、升日峰、金鼎峰、上升峰、大藏峰、鸣鹤峰、玉华峰、隐屏峰、接笋峰、晚对峰、文峰、天柱峰、天游峰、仙掌峰、立壁峰、苍屏峰、三仰峰、象峰、三层峰、天壶峰、鼓子峰、紫芝峰、三教峰、灵峰等。刘道元曰:“其山多丰上敛下,岩岫联属,形状不一。有缜润如玉削者,有森锐如笋立者,有端严拱揖如神人异僧者,有秀丽娟好如艳姝静女者,又有如楼台之突兀,如城垒之周遭,如钟鼓之陈设,如禀庾之峻峙,其骧者如龙,踞者如虎,蹲者如猊,驰者如马,神剜鬼刻,怪伟瑰奇,飞瀑落崖,一泻万仞。游历所至,骇目惊心,接应不暇,而晓雾未收,乱峰如出没于波涛,号为云海。凭高一望,尤属奇观,真一方之胜境也。”由于道士的努力,唐天宝七年(748),玄宗“封天下名山大川,遣登仕郎颜行之至武夷山,全山禁樵采”(董典斋《武夷山志》)。以保护武夷山的植被、动物。
    (编辑:念远)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李远国 李黎鹤,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