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博成 霜降的物候变化 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从秋季开始过渡到冬季。霜降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关于霜,在《诗经》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如果考究起来,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霜的形成,需要昼温高、夜无云,地面散热多而快的条件。当气温骤降到0℃以下,地面的水汽便会在溪边、桥间、树叶、草尖和泥土上,凝结成细微的冰针,或六角形的霜花。陆放翁的《霜月》中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的诗句,描绘的就是皓月当空、天气晴朗的夜晚。 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资料图) 黄河流域的霜期一般有两三个月,越向纬度偏低的中国南方地区行进,霜期来临的时候越晚,并且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有些地区甚至没有霜降。可见,夏虫不可语冰,南人不可与霜。“风刀霜剑严相逼”,说明霜是无情残酷的,但真正危害作物的是“冻”而不是霜。正相反,霜可以保护植物免遭冻害。有些蔬菜经霜后长势反而更好,味道也会更加鲜美,比如菠菜、冬瓜,而经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则更为甜洌。 霜冻红果(资料图) 霜降节气,是秋后农业丰收的一大节气,农谚有“霜降到,无老少”的说法。不过,霜降日还另有一段鲜为人知的风俗。按照古代习俗,各地的教场演武厅照例有隆重的收兵仪式,因为照规定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所以在这一天之前,府、县的总兵和武官们都要全服戎装,手持兵器,举行收兵仪式,以期天下太平。霜降日的五更清晨,武官们于庙中会集,行三跪九叩之大礼。礼毕,列队齐放空枪三响,然后再试火炮、打枪,谓之“打霜降”,此时百姓观者如潮。相传,武将在“打霜降”之后,司霜之神灵就不敢随便下霜危害本地的农作物了。 霜降时节吃红柿 霜降时节还有吃柿子的习俗,“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据说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说柿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本草纲目》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止血之功。”中医学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的功能,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对于干咳、喉痛、高血压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最好吃的柿子是隔年窖藏的柿子,稍微冰镇一下,简直就是天然的冰激凌。不过吃柿子也要注意,因为柿子中含有较多鞣酸、单宁和果胶,这些物质遇到胃酸会凝结成硬块沉淀在胃中,形成“结石”。长期留在胃中会引起胃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等,严重者可引起胃穿孔,甚至会引起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吃未成熟的柿子,也不要在空腹时食用柿子。 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资料图) 预防腰部扭伤 “一场秋雨一场凉”,霜降期间经常会出现温度骤降的天气。“寒主收引拘急”,寒客于经络关节,则筋脉收缩拘急,以致拘挛抽痛,屈伸不利。在临床中,腰部扭挫伤为此时的易发病症,并且以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为高发人群。此病俗称闪腰、岔气,多由突然遭受间接暴力所致,可以引发肌纤维撕裂、韧带损伤或椎间小关节错缝、滑膜嵌顿等。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的持续性,活动受限,不可俯仰,深呼吸、咳嗽、打喷嚏等用力时均可使疼痛加剧。腰部扭伤的患者应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药物、固定和康复训练等治疗。腰部挫伤患者则以药物治疗为主。《鲁府禁方》中载如神散,可治闪锉一切腰痛。以当归、肉桂、玄胡索,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约6克),黄酒调下。不过,服用药物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选用一些中药材和粗盐一起加热、热敷。比如艾叶、红花、杜仲、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补骨脂等。 适量运动,预防为主(资料图) 在急性期还尤其应注意休息,宜睡硬板床;治疗获效后也要尽可能减少腰部负重,弯腰搬物姿势要正确;平时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以防复发。另外,还是要强调预防为主,劳动或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应量力而行。 (编辑:念远)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李博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