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持远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魏晋大军浩浩荡荡地乘风顺水杀向东吴。 自去年十一月魏晋起兵攻打孙吴以来,战事一片大好,暴君孙皓统治下的吴国脆弱不堪,晋军所到之处吴人非溃即降。对此唐朝诗人刘禹锡曾这样描述:“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天之所坏,人不可支(资料图) 被贬他乡 内忧外患时,吴国朝野上下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位被外放多年的治世能臣——葛悌,于是,葛悌受命于危难之际,“转为五郡赴警,大都督给兵五千,总统征军,戊遏疆场”。慌乱的东吴朝廷将手中仅剩的兵马交由葛悌,期望这位文武双全的将军能挽救吴国颜面带回胜利消息。但史书对这次东吴注定要失败的保卫战却少有记载,葛洪后来以“天之所坏,人不可支”八个字概括了战争的结果。就在东吴末帝天纪四年,即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的这场保卫战之后,西晋横扫东吴而一统江山。此年五月,晋武帝封孙皓为归命侯,同时对“吴之旧望,随之攫叙”(《晋书?武帝纪》)。 葛悌作为降臣在西晋朝廷的日子并不好过,战时开出的优惠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一步步废除,随之而来的就是降职与外放。江南葛家乃是天师世家,世代皆有人任朝廷高官。葛悌的父亲葛奚便是吴国封疆大吏。而正直的葛奚在一次酒会上借着酒兴向皇帝进言,结果葛奚的针砭时弊触怒了暴君孙皓,最终被迫饮毒酒而亡。官场清流葛氏家族,在葛悌这一代又因为清议直谏被西晋统治者司马炎所抵触,外放到了远离政治中心的广平郡。 在司州广平郡肥乡县(今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上任的葛悌没有辜负他能吏的名声,没过多久就把这个小县城治理成了全司州两个郡一百个县中最好的地方。葛悌在肥乡令任上为官清廉,葛洪说他“秋毫之赠,不入于门。纸笔之用,皆出于私财”。乡民们也十分感激这位新来的县太爷,认为他是为民办实事的好官员。但葛悌却起了辞官的念头,而原因是他的妻子怀孕了。 他的孩子生命力如同洪水冲破命运的枷锁,健康成长(资料图) 乱世新生 公元283年(西晋太康四年)平常的一天,司州广平郡肥乡县(今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内生产婆在刚上任的县老爷家里剪断了脐带。瘦小的婴儿第一声啼哭却很响亮,闻讯赶回的葛悌已经在前堂踱步了一个时辰,当他听到这声啼哭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葛悌累得坐在椅子上,拿起已经放凉的水喝了一口紧接着却剧烈的咳嗽起来。稍大一些的两个孩子赶紧给父亲顺气。缓过来的葛悌叹了一口气,他决定辞官。 葛悌产生辞官的念头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在故国被灭与官场失利的打击下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二是妻子随着他征战多年,如今作为高龄产妇,大夫告诉他母子今后身体都不是太好。而三个原因就在千里之外的皇宫了。此时的皇宫中太监们端着美食美酒追着乘着羊车的皇帝,雄壮的公羊不知是闻到了什么忽然转了向,盯着酒壶的太监撞上了端水果的宫女,场面非常滑稽。醉醺醺的魏武帝没有责罚他们,喝高了的他靠在豪华的车座上看着眼前的闹剧拍手大笑起来。公羊停了下来,温顺的吃着摆放在地上的青草与食盐,太监们整理仪仗扶着皇帝进了宫女的房间。这位好色的皇帝为了满足他的私欲从上位起便从国内陆续选取了5000美女壮大他的后宫,而灭了吴国后又高兴地接收了吴国皇宫的女眷,使得他的后宫竟然达到了近万人之巨。在例如葛悌这样的贤臣看来,跟着这个为了解决宫廷开销贩卖官位的皇帝是没有前途的。 太康四年是个多事之年,洛阳以及荆、杨等六州大水,刚刚统一天下的晋朝并没有多少资本,而奢侈的皇帝和他的手下们更是趴在国库上的吸血虫。于是可怜的灾民们面对朝廷少得可怜的救济,有的留下来在山野中刨食,有的流散到外地寻找活命的机会。而葛悌刚接到的指令却是遣返灾民,不听劝阻者杀一儆百。对此,他的内心无比煎熬,一边是故国离散的百姓,一边是石崇与王恺这样的腐败门阀贵族,对社会失望的他选择归隐田园,每日与妻儿作伴。 面对生来瘦小的三儿子,葛悌取了单名“洪”盼望着他的孩子生命力如同洪水冲破命运的枷锁,健康成长。也许是先祖的庇佑,瘦弱的葛洪熬过了新生儿的危险期,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百日。这一天,乡民们提着简单的礼品上门了,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葛悌非但没有收下,反而劝他们拿回家改善生活,还请他们好吃好喝庆祝了一番。至此,葛家终于是融入了肥乡人的大家庭里。 游戏于自然天地之间享受着安宁的时光(资料图) 短暂的乡间时光 中原腹地的肥乡人民在乱糟糟的世道中过着清贫安宁的快乐日子,但太康六年(公元286年)的北方,慕容鲜卑闹得辽西大乱,幽州军奉命应敌。辽西之乱是慕容廆引起的,他的父亲慕容涉归在兵败严询的第二年身亡。这位年轻的单于一上位便迫不及待的要为他的父亲复仇,连续向武帝申请讨伐宇文鲜卑。晋武帝没答应,愤怒的慕容廆便率军侵犯了辽西郡(今河北卢龙东南)杀掠无数。晋武帝大怒,派遣幽州军讨伐,两军交战于肥如地区(今河北迁安东北)。此战慕容廆大败,退入山野伺机劫掠昌黎,年年不断。 沉浸在温柔乡中的西晋王朝丝毫没有注意到北方民族的隐患,占田课田制度的颁发使得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豪门士族们尝到了甜头便开始想方设法地侵占农田与庄户。对他们来说,好不容易统一的晋朝是一片未经开垦的宝地,为自己以及后代占领更多的生存资源成为了他们的首要目标。而正是这种从上至下的奢侈与目光短浅,使得新王朝如同没打好地基的高楼,摇摇欲坠。 葛悌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如同壮年时那样拼命了,常年的奔波与辛劳压垮了他的身体,虽然仍有治国平天下之心,可病魔并不体谅。他辞去官职在家养病,没有公务缠身的葛悌专心在家陪伴妻儿,享受天伦之乐。在教导年幼的葛洪方面,他并没有延续江南士族的传统。人到暮年的葛悌清醒的认识到北方司马氏政权对江南士族持有的歧视与防备,这使他在西晋朝廷无法得到重视,也使他放弃了督促葛洪学习为官之道的士族教育方式。葛洪在后来的自述中描写到“洪者,君之第三子也。生晚,为二亲所娇饶,不早见督以书史。”但父亲在生活中常常流露出的对故乡的思念,对家族形象的维护,对故国的惋惜却深深的刻入葛洪的记忆之中。 乡下的生活简单而充满乐趣,虽然父亲没有教育他要入朝为官,但乡亲们对父亲的敬爱转化为对葛洪的疼爱,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种子。葛洪希望能给这些善良的人带来更好的生活,这小小的愿望不知不觉影响了他的一生。 太康十年(公元289年),七岁的葛洪游戏于自然天地之间享受着安宁的时光,而千里之外的西晋首都洛阳,享受了多年淫乐的年迈皇帝终于病倒了。躺在病床上的晋武帝饱受病痛的折磨,几个月后他的一个决定将改变葛洪一家人的命运。 他对远在江南的故乡也产生了遐想(资料图) 未曾谋面的故乡 十一月晋武帝大病初愈,但他并不怎么放心,觉得自己应该是没有多少时日了,便开始着手料理后事。于是就将他的皇子们册封为诸王,司马宴被册封为吴王,而葛悌被皇帝挑选去辅佐他的孩子。诏书冗长的官话总结起来就几个字“发诏见用为吴王郎中令”,皇令经不起耽搁,葛悌收拾家什先一步随着官差出发,又另安排马车驮运书籍与家小。小小的车窗里葛洪和他的朋友们告别,乡亲们依依不舍地抚摸他额头的手温仍在他心头停留。 收拾家当上路的葛洪母子还并不知晓这次搬迁之后,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将面临的巨大考验。八岁的葛洪坐在车夫旁边,看着路旁缓缓移动的景色发呆,远离了他的小伙伴和村子他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同行的官差絮絮叨叨地和车夫说着话,大致是羡慕葛悌荣升郎中令,而西晋的官员体系中郎中令、中尉、大农为三卿,地位约当于相,在当时来说可是了不得的大官。此后一行人话语渐渐少了起来,葛洪的母亲作为女子并不抛头露面,官差与马夫在两个月的路程里已经没话题可聊。当时的道路危险重重,葛洪一行常常停留在村庄里等待顺路的当地人和商旅,否则就会迷路或者闯进土匪的地盘而陷入险境。 他见识到了许多以前不曾见过的景色(资料图) 这段漫长的旅程对葛洪来说是快乐的,他见识到了许多以前不曾见过的景色。有高大的山川,有广阔的湖泊,平原、密林、河流。对世界的认知不再是父母口中的故事,还有他这一路上看到的,听到的奇幻故事、壮丽景观。但这段旅程也是艰难的,尽管有官差的护卫,可水土不服、疲惫、寂寞折磨着这一家。葛洪开始想念肥乡的家,慢慢的他对远在江南的故乡也产生了遐想。那片富饶的水乡被父亲与母亲在故事里反复渲染,早已在葛洪的脑海中变成了一片远离尘世痛苦的梦幻之地。于是他不再打听旅途中各地的奇幻故事,反而向母亲询问故国的风土人情。 权贵间斗争 几个月后,这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吴王的封地境内。在官方驿站得到补充后他们将沿着官道直直通向首府,而葛悌已经在吴王赏赐的住宅里等候多时了。新家对葛洪来说并不好玩,在新鲜劲过去后他发现往来家中的已经不是淳朴善良的村民,而是些说着官话,油腔滑调的中年人。父亲每天桌案上都堆满了公文,忙碌的生活使得他没有精力再陪着葛洪玩耍,今后的几年时光里葛洪将渐渐习惯独自玩耍与学习。 葛悌当上郎中令不久,晋武帝死了,他的次子惠帝司马衷继位。惠帝是个白痴,武帝曾出题试探他,他的妻子贾氏,请人代答,遮掩过去。而有名的“何不食肉糜”也是出自于这位痴顽皇帝之口。惠帝继位之初,太傅杨骏辅政,尊杨后为太后。杨骏是武帝继后杨太后的父亲,是弘农的大族,专好权利。武帝末年时权势滔天,与其弟杨珧、杨济,号称三杨。杨骏独揽大权,把持朝政,晋宗室司马士族对此异常敏感与反感,他们害怕杨家是他们家的翻版,便联合贾后在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杀了杨氏与其党羽,皆夷三族。形成了悍妇贾皇后控制白痴丈夫,扰乱朝政的情景。 下节预告: 葛洪的父亲在他十三岁时去世,少年的葛洪一边维持家计参与劳动,闲暇之余开始探索百家之言。为探究葛洪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篇我们将了解魏晋时期道教混乱的局面,经学没落玄风日盛的思想进程,贾皇后淫乱的生活是如何导致了晋朝的八王之乱,以及葛洪在不满足自学后将拜在大儒郑隐门下,又如何当上将军建功立业。(编辑:若木)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梁持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