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道医养生笔记丨芒种应志闲少欲 心安不惧 形劳不倦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吕方舟 参加讨论

    文/吕方舟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夏季,气温炎热,降水量增加,植物生长旺盛,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同时,芒种读音亦有“忙种”之意,十分生动地描绘了当此时节繁忙种植的景象。
    
    那么,生命之根到底是什么呢?(资料图)
    芒种仍在夏季,其节气养生基本当按照夏季养生要领。唯此时降雨增多,湿热大增,南方地区尤其如此,故在夏季养生要领的基础上,需要更加注意清热祛湿。及时开闭窗户以及使用现代化设备,保证室内通风及合适的干湿度,太阳大时不妨将衣被好好翻晒一下,除霉辟秽;保证运动,多多出汗,增强体质也避免湿气阻遏人体气机运行;饮食上适当清淡些,以鲜味醒脾为主,大油荤、冰啤酒最伤肠胃,最生湿气,少碰为好。
    今天我们要讲的养生要领,其实是与“忙种”有关系的。古代人很讲究“种”这个字,“种福”“种子”都用了这个“种”字。事实上,古代道医有一个观点,认为人是有“根”的——人如同一棵树一样,毛发肌肤是枝叶,气血阴阳是主干,但它们皆由“根”所生。根深蒂固,生命不息在于生命之根稳固,故古人之养生,无不重视“固护根基”,而今人则沉迷于各种具体养生方法,却失此根本要领,行各种保健法却无纲领以贯之,是以漫天摄生法门不知从何入手,常常养生而未见长生也。
    那么,生命之根到底是什么呢?
    
    先天精气在人体生命过程中也是需要补充的。(资料图)
    道医认为,肾为气之根。
    《灵枢·本神》记载:“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天地之气作用于人体,并随父母之精血抟聚相搏而成胚胎,此为“先天之精气”(亦有将其称为“先天元气”者)而藏之于肾。先天之精气为一生之根本,而藏之于肾,故有肾为气之根的说法。同样,因其贮藏于肾,因此有时也以“肾中精气”代称。但部位虽然在肾,根本的实质则当是精气。
    先天精气、肾中精气对生命的意义重大。首先,其中所蕴藏的元阴元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在这元阴元阳的不断交媾运动之下,才得以生成五脏六腑而成人形、有生命。几十年的生命维持,也有赖于元阴元阳的绵绵若存。人生时有病痛,若病痛未伤及元气,则虽然大病(不一定是重病)也可慢慢恢复;若耗损元气,则虽然小病也会有损今后健康状况。倘若元阴元阳耗散殆尽,或者阴阳离绝,则生命终止,可以说人之死亡,无不亡于元气尽也。
    此外,人体阳气运行如日之东升西降,为一圆环状,而肾居于下部,即是元阳之气生发之处,也是其回归之处,此譬如于树,根是一切之开始,也是落叶所归还之地。肾中精气充盈,肾气固摄,则阳气生发有度,肾水上济心火、人精神饱满、各项生理功能正常,而不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月经淋漓不止、男子走阳等阳气疏泄失常的表现。同样也能保证阳气下敛有常,呼吸有深度,心火下暖肾水,不会出现大汗不止、呼吸短促等情况。使一身气机运行正常、环周不休。
    当然,先天精气在人体生命过程中也是需要补充的。人体摄入饮食,其中的水谷精微在经过脾胃腐熟、运化之后,即转化为后天之精,此后天之精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养先天之精气,使其生化不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我们临床观察发现,这种补充只能补充一定程度,先天体质太差或者年老、重病之后脏腑衰竭,后天的补养往往是有限的。
    
    那么有什么情况会“动摇根基”呢?(资料图)
    逆其根、伐其本、坏其真矣
    既然“根基”如此之重要,那么有什么情况会“动摇根基”呢?其实“动摇根基”的事儿还很多,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不知不觉就在动摇根基,当代人多疾病,也有许多猝死的案例,其原因就是我们常常在逆其根、伐其本、坏其真矣。
    首先,先天之气来源于父母精血,倒过来讲,性生活以及生育一事,也直接耗损肾中精气。道医认为,常人(没有炼气、修行之人)肾中精气充盈,自然有所欲求,这是阳气旺盛的自然表现。此时施泄,水火交融,尽心尽性,乃是顺应自然,有利无害。施泄之后虽有耗散,但是经过几日食饮补充,自然可以恢复。且正常人之性欲随体内精气充盈程度变化,精气充盈即便不受外界刺激,也会有所欲想,而施泄之后,自然欲想平息,这种频率和程度的性生活不会伤身。但若是常受淫邪刺激,精气不足而强行调动欲望同房,或频率过度,精气尚未恢复而频频交媾,则大损元气,动摇根基,尤以男性容易犯此忌讳。在女性方面,月经和生产过度则是较大影响。女性肾中精气充盈,天葵满、冲任二脉旺盛,则或为月经或养胞胎,此二者皆气血所生。故有的女性患月经淋漓不尽之症,未予注意,经年之后面黄枯瘦;或有女性不注意避孕、人流太多,往往出现肾脉空虚,虽用补益亦难恢复,月经提早结束,体弱早衰。
    其次,情志思虑也会动摇根本。道医认为,肾精主骨生髓,上充脑髓。人的脑力劳动,需要肾精作为物质基础,用脑较多,则暗耗肾精。古时读书人常有读书读到面黄肌瘦、呕心沥血、形质不足者,即是因为耗伤肾精心血所致,因为这种消耗不同于生病等明显的外在表现,不易被察觉,故古称“暗耗心肾”。另一方面,肝五行属木,主疏泄,情志舒畅与否与之有关;肾者属水,滋水才能涵木;心者属火,木旺则火生。因此,如果情志不畅,情绪不稳定,木气郁结,久则气郁化火动风,一方面木气拔根而起,消耗肾水,另一方面则心肝火旺,水火不济。当代人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定,一方面多思多虑耗伤肾精,另一方面又内火上下攻窜,自然生命之根本常受动摇。
    除了以上两个主要原因外,还有两个点也值得一提。道医有个观点“五脏穷必及肾”以及“久病及肾”,即肾藏一身根本元气,则五脏六腑,若有久病,最终都会波及到肾上来,消耗根本元气。许多人久病不愈最终离世,或者久病之人,即便逃脱大难,但体质也大不如前,即是因为损及根本了。另外,七情各有所主,惊恐为肾所主,肾气充足之人,不易惊恐,但惊恐往往也直接伤肾。俗语“吓尿了”,虽然是玩笑话,但其机理确有道理,惊恐之下,肾气乱而失于固摄,则尿随之出。小儿尿床一症,常有诱因是受到惊吓,但其根本,则是肾气虚。
    因此,可以总结而言,纵欲过度、多生多产、思虑过度、情绪太过动荡以及久病惊恐,这几项是“动摇根本”的主要因素。知道了先天精气的生理特点,以及耗伤肾气的病理特点,我们“固护根基”就有的放矢了。
    
    我们常“忙种”与外物,但更应当“忙种”于生命之树。(资料图)
    形神兼备而固蒂生根
    养护先天精气,节欲自然为先。这里的欲一方面指的是性欲以及生育方面,另一方面也包含了情绪思虑等。如上所述,精气满溢则自然思合和。实际上,人体性欲首先是由生理基础决定的。精气充足则有欲望,体质虚弱则无欲求,每个人有一个自己的频率,跟随这个频率施泄是“踩着自然的节奏”有益无害。但我们后天往往还会受到诸多外界的性刺激,甚至主动去找性刺激,这样则易成纵欲。因此节欲并非禁欲,但需要尽量回归自然生理的频率,不去给自己更多的心理性刺激。当然除了性欲意外,别的情绪、欲望对身体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现代人较为急躁,一日之中常有多次动情绪,且往往由于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自己并不自知,故失于调控。对此除了修身养性,不妨抽一天对自己情绪进行记录,记录下每次情绪波动及其诱因,你会发现,有许多情绪波动的原因是可以被管控的——譬如,早上起晚了,上班要迟到,很急,又或者路开车路怒,亦或工作繁杂,常做不完,焦虑烦躁——这些情况通过改变起居时间、改变行车路线以及改变工作方法是可以避免的。减少对情绪的刺激因素,自然情绪也平和安静、气血和调。
    开源节流,节欲是为了节流,但培补精气还需开源。药食滋养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我们主张三餐不宜过度,贪图滋味,但常人也不宜过度节食。正常三餐饮食应当保证,饮食当注意清爽而有营养。大油大荤不利健康,但选用食材营养价值高是有必要的。道家养生历来有服食首乌、黄精等滋补肝肾的药物,这确实是很好的填补方法,制成丸剂、膏剂,如还少丹、七宝美髯丹、龟鹿二仙胶等,服用起来更为方便。但此类毕竟为药物,应当请医生判断体质后再服用。此外,静坐养气也是个不错的法门,静坐方法甚多,但多以气沉丹田为第一步骤,使丹田精气凝聚,则培本还元,固护先天。现代人多注重肌肉锻炼,但若能有合适的道家师父,教授静坐法门,则更有利于健康长寿。不过此类静坐已算是内丹功法,若无人指点,自行修炼容易出现偏差,因此若无指导,则不妨简单观呼吸、冥想即可,久久亦能平心静气,呼吸深沉绵长,固益先天。
     总之,人之养生其关键在于固蒂深根。固护根基,既要养神,也要养形,《黄帝内经》载:“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是其大要”。我们常“忙种”与外物,但更应当“忙种”于生命之树。(编辑:孟淅)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吕方舟。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