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丹丰 人体之气脉和关窍 ![]() 野云闲画|造舟玉霄下,抚琴云棚间,红尘乱如麻,坐忘悟真篇。(图源:吴丹丰) 修真图可以分人体内景图和外部图文二部,外部图文讲人体主要之气脉、关窍、五脏之功能和修炼方法。《修真图》是古代道家之人体能量透视图,西方之解剖图只显示有形之肌肉、骨骼、内脏,中国道家《修真图》形神兼重,既绘有人体可见的内脏外形,也绘出了人眼看不到的气场、经脉、关窍。本文我们来通过“修真图”来透视人体之气脉和关窍。 ![]() 人体能量透视图(图源:吴丹丰) 第一排右部原文 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也。尾闾在脊椎之尽头处,关可通内肾之窍。从此关起一条髓路,号曰漕溪,又名黄河,乃阳升之路。至两肩胛对处,为夹脊。又上至脑,颈椎顶端与颅骨相接处,为玉枕。此三关也。前有三田:泥丸、土釜、玉池是也。泥丸为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关一窍,乃藏神之所。眉心入内,正中之处。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再入一寸为洞房,再入一寸为泥丸。眉心之下谓之鼻柱,又名雷霆府。金桥下至口中,有两窍通喉,谓之鹊桥。喉是颈骨,乃内外之气所由出入者也。后有软喉谓之咽,乃进饮食通肠胃者。其喉有十二节,号曰重楼。直下肺窍,以至于心。心上有骨,名为鸠尾;心下有穴,名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直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宫也,乃中丹田。左有明堂,右有洞房。无英居左肝,白元居右肺。亦空一寸二分,乃藏炁之鼎。直下,至脐三寸六分,乃脐门也。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有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有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脐门号曰生门,有七窍通与外肾,乃精神漏泄之窍,名曰偃月炉。即任脉,下有九窍,地狱丰都是也,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曰玉池,又曰下丹田,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左明堂,右洞房,亦空一处,方圆一寸二分。此次有二窍通于内肾,肾中有窍通于尾闾。由尾闾通两肾,下以至于膝下三里穴,再下涌泉穴。此人身之相通关也。肾中有窍通于尾闾。由尾闾通两肾,下以至于膝下三里穴,再下涌泉穴。此人身之相通关也。 ![]() 野云闲画|花开见性,漕溪沐浴。(图源:吴丹丰) 一,人体能量通道漕溪。 贫道解为督脉之别名,古时从水路运米供给京城,称为漕运,漕溪乃漕运的水路也;丹家以此喻人身真气之通道,此脉疏通,人体之能量通道就开了,丹田真气通过此脉向全身运输。 督脉为阳脉之海,《庄子》 “养生主” 篇云: “缘督以为经, 可以保身”,可见古人已在炼功中知道督脉对于养生的重要。 督脉之养炼,可在静中坐忘,心虚明之时,目微闭,神内照,意念引神光虚照丹田气窍,听气机之自然变化。真气发生时,从尾闾起自然而生,气之润,或如云雾氤氲全身,或如江河流过督脉,皆是一片生机,活活泼泼,不可执着,不可运气。 气感会因人而不同,修真之人要知其有而不执,过河不用筏。 ![]() 野云闲画|三关过去,飞龙现天。(图源:吴丹丰) 二,督脉能量的关口,尾闾、夹脊、玉枕三关。 丹田能量发动后经过督脉的三个关口,尾闾关在脊椎之底部,夹脊关在两肩胛相对脊椎之处,玉枕关在颈椎顶端与颅骨相接处。 通关有诀窍,气机生起,发动过三关时候,意念随气而走,即不忘他,也不帮他,所谓气不功我不动,气一动,意微动。一切要天机自然,气机如云,来自丹田肾气之水,得微意之真火而蒸腾,如云气上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到头顶昆仑自然阳火尽,而阴气升,化为雨露而下任脉。此中全自然之变化,切不可运气导气。此时之妙,如悟真篇言“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 辅助通关之法,可静坐后练习洗髓经之坐功,从尾闾起,脊椎一节节向前、向上动到颈椎,如波涛之动,如微风之揺。 ![]() 野云闲画|海上素女,一脉莲花。(图源:吴丹丰) 三,阴脉之海任脉。 任脉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有"阴脉之海"之称。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上至眼眶下(承泣穴)。 “修真图”中任脉起处在脐门,号曰生门,有七窍通与外肾,名曰偃月炉。贫道体会下丹田非一点,而是以脐门为中心的大穴。修真时真意微照于此,如月照寒潭,如湖水印日。有三潭印月之美,有阳光万波之象,坎离相交之真。悟真篇之“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就是绘此景象。 ![]() 野云闲画|蟾光修真,紫阳妙传。(图源:吴丹丰) 四,人体三块能量田:泥丸、土釜、玉池。 第一块能量田,上丹田泥丸,是性宫所在,方圆一寸二分,也称玄关一窍,乃藏神之所。位置在眉心入内,正中之处。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再入一寸为洞房,再入一寸为泥丸。 第二块能量田,中丹田名曰土釜,黄庭宫也,在绛宫下直下三寸六分,在两乳头连线中膻中穴位置,女丹功多从此处下手。 第三块能量田下丹田,以气海为中心一窍,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是命宫所在,肾精化气之所。 ![]() 野云闲画|涌泉天地,灵气真水,火化为药,是妙玄机。(图源:吴丹丰) 五,修真之天机通涌泉穴。 修真图原文”下丹田二窍通于内肾,肾中有窍通于尾闾。由尾闾通两肾,下以至于膝下三里穴,再下涌泉穴。此人身之相通关也。肾中有窍通于尾闾。由尾闾通两肾,下以至于膝下三里穴,再下涌泉穴”。 此处透露了一修真之天机,要打通尾闾到涌泉的经脉,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气通涌泉,才能心肾相交,丹功不易有上火冲头之弊,且精满气足,真阳起时,欲动之机,此脉一开,真阳自然合于肾阴之水,欲火自降,得水火既济之妙。打坐后配合行脚,也能辅助气通涌泉。(编辑:若木)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 图文/吴丹丰,腾讯道学专栏作者。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