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曹操的道教情怀:济天汉至昆仑 见西王母谒东君(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牧之 参加讨论

    纵然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曹操深知万物不可长久,他学习方术不仅仅是为了祈求长生,更多的是为了延长自己的政治寿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从曹操晚年创作大量的游仙诗,可以反映出他的理想和追求。
    曹操诗歌与游仙
    作为“建安风骨”的代表性人物,曹操的诗歌有一种节律明动,超然飘逸、慷慨激昂的浪漫主义情怀又有一种感叹人生易老韶华易逝而仍未建功立业的悲劲苍凉之感,这和曹操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关心百姓疾苦有关,也和他信奉黄老崇拜神仙而表现出来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关。道教中的神话传说和思想内容为曹操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曹操的诗歌中有一类叫游仙诗,集中地反映了曹操思想中追求超世自由的道教精神。
    
    追求超世自由的道教精神(资料图)
    钟嵘《诗品》对郭璞《游仙诗》的观点“游仙之作,辞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壤咏怀,非列仙之趣也”,认为游仙诗是别有寄托,这样的评论用在曹操的游仙诗中也不为过。如《秋胡行·愿登》表现了求仙与立业、长生久视与人寿有限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
    《愿登》篇开头已没有了现实的描写,直接表现了求仙寻药的愿望,“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飘八级,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但他又对赤松子、王子乔得道成仙表示怀疑天地长久而人生有限,没听说谁可以真正得道,只不过可以益寿延年罢了。曹操不忘人间功业,要建立“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的大一统天下,认为世间人最贵重,这是中期颂理想的诗歌《度关山》中“天地问,人为贵”思想的继续表露。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资料图)
    《气出唱》三首及《陌上桑》是“真正成熟正格的游仙诗“,这些诗歌则完全以求仙、服药、长生为轴心,社会人生因素只稀释成“解愁腹”中的一个空空洞洞的“愁,字,再也找不到“忧世不治”之情了。大量的是赤裸裸的游仙描写:“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儋,无所偈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诗人的精神世界,变得一心想学仙,闭门静坐,六欲不生,当然也就不必再“唯才是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了。
    
    得道成仙的终极性追求(资料图)
    从思想内容来看,曹操的游仙诗一类表现了建功立业与求仙成道的矛盾,另一类则纯粹表现出求仙问药,得道成仙的终极性追求。曹操的游仙诗开创了建安诗歌中的一个新天地,在他的影响下,曹丕、曹植也开始创作以“游仙”为主题的诗歌。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牧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