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国惠 赵玛丽(Marie Audibert,法国) 3.3 法天则地:以四时五方为场景的理论原型 《内经》中“四时五藏阴阳”理论所述之藏府,恽铁樵称之为“四时的五藏”。笔者以为,此藏府观乃承时空之学,以阴阳四时五方为场景而运动变化,非“四时”所能涵盖,故此应以“数术之藏府”名之,更为适合。其在四时的基础上,以“1+4”的模式配属五方,脾胃居中,肝心肺肾位于东南西北四方。从而形成,五藏时空各有所配,分属不同五行。肝属木,配东方、春季;心属火,配南方、夏季;肺属金,配西方、秋季;肾属水,配北方、冬季;脾属土,配中央、长夏。 五脏五行(资料图) 然而,五藏配属五行,历史上并非只此一种,还有其它学说并存。龙伯坚将其分为古文说与今文说两种,并谓《内经》之五藏配属为今文说,其在《黄帝内经概论》中论道:“《今文尚书》欧阳说的配合是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而《古文尚书》说的配合是脾木、肺火、心土、肝金、肾水……这很明显地看出《黄帝内经》说即是今文说,而《阴阳疗疾法》说则是古文说。” 土枢四象(资料图) 龙伯坚谓之今文说之五藏,即是《内经》中数术之藏府,与真实解剖之脏器位置相差较大。此非古人之愚昧无知,而是因为《内经》之数术藏府,已脱离其原始解剖所观之脏器本义,通过四时五方的时空配属,转而借用为五大功能系统之象。以往一些观点认为,中医的藏府生理功能不甚合符实际,谓其受封建礼教束缚之所限,不能准确深入研究。封建礼教固然是一个因素,但其主因实为:中医之藏府观,以“数术之藏府”为核心思想,其藏府生理功能为数术模型之表达,而非实体脏器之谓。 3.4 取象比类:以象数为形式逻辑的推演工具 取象比类之法由来已久,源于《周易》象数之学,象数理占为易学四大要素。如《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故此,取象比类是近于归纳推演的一种形而上之逻辑思维方法。而“象”、“数”作为形式逻辑的推演符号,在《周易》中有大量的论述,其中以“象”尤为重要。《周易·系辞下》曰:“象也者,像也”,《周易·系辞上》曰:“见乃谓之象”。故此,所谓“象”者,即是像也、相也、见(見)也、现(現)也,皆为“目”所见之形象,具有直观性、形象性之特点,多以图像之形态呈现,是一种直接之具象,是人对存在事物反射出的先验现象。《周易》中对“数”的讨论,多以象数并举,两者相连的。如《周易·系辞上》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周易》中的“数”多为数学上的自然数,以从一至十为基数,其功能除表示事物之数量之外,更多的是附会神秘之说,属于数字崇拜的一种。 五色独决于明堂(资料图) 易学中的象数思维模式,作为数术中独具特色的理论风格,对《内经》数术藏府之形成,具有举足轻重之作用。如“五色独决于明堂”之诊法,《灵枢·五色》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所谓明堂,前已所述,即古代祭祀之建筑。故此,《内经》借建筑之形法而指代人体,通过取象类比之法,易为人体之明堂——“鼻”。《内经》还将鼻头名为“面王”,脾置于面王之位,胃随脾同为中心,其它各藏府遵循“上竟上,下竟下”之数术形法原则,以面王为核心而圆周展开,从而形成类于明堂辟雍的建筑结构的数术藏府。 上竟上,下竟下(资料图) 再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中五藏之应数:肝八、心七、脾五、肺九、肾六,实为易学河图中之成数,五藏按其数依序排列,即形成以脾胃为枢的数术藏府图式。《内经》中此等所谓之“数”,皆非实证之数,而是经过人为之改造、取象比类之法,用于构造数术之模型,为象征之数、虚拟之数、数术之数而已。 3.5 一以贯之:以式盘为综合模型的系统同构 “式”又可称为“式盘”,是后世“罗盘”之鼻祖,从出土文物来看,在汉代已广泛使用。式虽本为择日占卜之模具,却代表了古人对天地宇宙万物生成变化规律的深刻领悟,是古人模仿天地时空运动之表达图式和模型。笔者认为,《内经》数术藏府与式盘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以式盘为原型而建构的理论模型,符合从数术到方技之复制的理法,其具体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基于天地人统一的宇宙系统同构原理。人体为一小宇宙,天地为一大宇宙,人与天地休戚相关,共同呼吸,《内经》中有“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之论。故此,人与天地两个大小宇宙是相通的,同属于一个宇宙大系统,其结构相同的,其功能亦是相同的。《素问·保命全形论》中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覆地载”、“天地生人”、“四时法成”之辞理,正是式盘所表达的统一宇宙图式。故此,从式盘到数术藏府模型,所用之原理乃是系统论中所述“同构同功”规律之体现。 式盘(资料图) 二是,以天枢为转轴而展开的时空布局之复制。式盘是古人模拟天地时空运动的观象制器之作,其总体布局结构内圆外方,包括天盘、地盘两部分,圆盖以象天,乾行不息,方盘以象地,坤静载物,法于《周易》中乾坤运行之道,乃古代天圆地方之“盖天说”的体现。又以北斗作为天枢,居于式盘之中心,天地之运转皆以天枢为转轴,其时空布局亦围绕天枢随之展开,地盘呈“二绳四维”之状延伸分部。布置好时空格局之后,便将干支符号、天之四象二十八宿、地之四正四隅、十二神等依次归类,即完成其配物之程序。《内经》的数术藏府图式亦然,整个藏府模型的建立,几乎是在对式盘“全象”复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4、结论 《内经》土枢四象数术藏府观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其理论与实用价值甚大,对后世医学思想之发展影响深远。当然,《内经》的数术藏府理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其优劣并存之处。数术之藏府模型能化繁为简,直接洞察事物背后之本质,具有具体、形象之特点,这些都是值得首肯的地方。然而其不足亦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数术之象数思维重于形式,轻实证,易于走向主观、削足适履的形式主义。“象”有时过于空泛,难以客观的把握,易于漫无边际,准确性差。故此,当医者面对疾病时,就如同盲人摸“象”——各执一端,不得其全。 道经(资料图) 《内经》中所述之藏府,在古人的实践过程中,其开始时应是器质性的。从五藏六府之造字多从“月(肉)”的文字溯源,以及《内经》脏腑器官解剖之观察记载,则可知之。而后经过数术的改造,则变成数术之藏府,逐渐偏离于器质实体。对实体认识的偏离,除了伦理限制、观察工具未够精准等因素之外,数术则是最大的人为原因。故此,《内经》之藏府,实质上是器质与数术的混合体。由于其理论存在着器质实体与数术功能的自我冲突,故中医之藏府往往左右徘徊于两者之间,最终形成以主观功能性藏府作为调和之剂,后世之演变亦如是。 作者简介 赵国惠:字必文,号玄之,广东人。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黄帝内经》专业,中医研究生。对中医经典、道家思想、易学术数有较深研究,崇尚性命合一之道,倡导医易汇通之法,私淑彭黄圆气之学。曾为广州市道教协会纯阳观道医馆执业中医师,现长居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欧洲发展推广中医及道家文化,并于瑞士日内瓦中医学院任职教师,主讲《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课程。 赵玛丽:Marie Audibert,法国人。毕业于法国阿维尼翁中医学院,现就读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黄帝内经》专业,中医研究生。精于针灸推拿、气功导引、中医养生。为瑞士日内瓦中医学院教师,主讲《黄帝内经》古典针灸、导引推拿等课程。精通法语、汉语,为校方常任中医翻译专员(法汉双语),现与夫合作翻译、注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法文版)。 (编辑:玄朴)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赵国惠 赵玛丽(Marie Audibert,法国),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