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中华道学百问丨为什么说“道”无国界呢?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李信军 参加讨论

    文/李信军
    《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第二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十三章)。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指做出榜样)……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第二十八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第二十九章)。夫乐杀人者(指借用强势兵力于天下),不可得志于“天下”(第三十一章)。执大象(道),“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第三十五章)。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第三十七章)。万物得一(道)以生,侯王得一(道)以为“天下”正(第三十九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第四十六章)。修之(道)于“天下”,其德乃普……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第五十四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是以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六十六章)。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第七十六章)。
    
    道文化(资料图)
    以此看出,在老子的眼里,是没有大、小、贵、贱之分;男、女、老、幼之别;高、低、前、后之嫌,更没有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不同。在"道"的视野中,天下万物是没有区别的,本是一体的(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同属于宇宙、自然的一份子。
    道教承袭了这一教义,并视这一教义为准则,加以践行和发挥。两千年来,“道”这一命题,已成为了人类对阴与阳(观察世界、事物的两面性)及其最高标准和最低界限的两个明显的衡量标准。
    如:常把好的帝王,称为“有道”的明君;相反则为“无道”的昏君。治国称“治国之道”;军事则称“用兵之道”。当官称“为官之道”;经营则称“经商之道”。常言,对人要“厚道”;对老人要“孝道”。男人要行“正道”、女人则守“妇道”,千万不能走“邪门歪道”等。创事业有一套,称他懂“致富之道”;劝穷人不要气馁,应“安贫乐道”、多学一点“门道”等等。做人要讲“道德”,办事要讲“道理”,处事则讲“处世之道”。鼓励别人说“天道酬勤”;劝人则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干事业应放眼长远,要有“发展之道”;管理要会“用人之道”。宇宙间有“天体轨道”、天地间有“阴阳之道”,人世间则讲“和谐之道”。
    
    老子传道(资料图)
    世界上除语言的发音表述不同外,其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均是相同的。就连各大宗教(具有一定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这一致性。如:无不把修行好、德行高的人称之为“有道”。“有道”的人“仙逝”后(指去世),往往则又称为“得道”或“成道”。同时都又把宣经传教活动称为“布道”、“传道”等。
    在武术方面也是如此,如把摔跤称之为“柔道”,散打称之为“空手道”、“跆拳道”等。李小龙则根据道教的阴阳学说,创造了一套威震世界的功夫,“截拳道”。人们又善于把锻炼身体,气功等称之为“养生之道”。把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则称之为“替天行道”。同样,喝茶的称“茶道”,弹琴的称“琴道”、行医的称“医道”……等。
    
    太极风靡世界(资料图)
    “道”是衡量善与恶、是与非、真与假、美与丑。它既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最高尊称及信仰,同时又是鉴别恶、假、丑的唯一标准和评价。故说:“道”人人都需用,而且都在用。所以要想堂堂正正、风风光光的做人、处世、成事,那就必须“信道、守道、用道”,“依道而行”、“尊道而贵德”。唯知“是道则进,非道则退”才能完善品格、完善人生!
    (编辑:玄朴)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