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隐仙庵(1):清幽古观为何成为众多文人墨客的桃花源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道学探索 尹志华 参加讨论

    文/尹志华
    在清代,南京隐仙庵以其古树名花和道士精于琴棋而名闻遐迩,文人雅客纷至沓来,吟咏诗词见于许多文集。
    
    南都繁会图卷 局部(资料图)
    南京隐仙庵历史悠久
    隐仙庵在南京虎踞关侧。据乾隆《江南通志》卷四十三《寺观》和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十《古迹》,其地相传为南朝高道陶弘景隐居之处,明初冷谦、尹蓬头诸真人曾慕名来游。
    
    陶弘景画像(资料图)
    诗人、学者朱绪曾(1805~1860)《国朝金陵诗征》说,隐仙庵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崂山道人高元礼结草,名竹林道院。后内监宋晋号宋神仙者新之,崇祯三年(1630)易名隐仙庵。康熙中,道士王常月字昆阳者复恢其制”。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赵翼(1727-1814)也说:“相传前明守备太监所造。”
    “龙门中兴之祖”王常月驻鹤之地
    清初,全真高道王常月在北京白云观开坛传戒,宗风大振。康熙二年(1663),王常月至江南弘道,曾栖止隐仙庵。龙起潜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的《初真戒律序》说:“昆阳王老师得戒法于复阳赵真人(赵真嵩),当世祖章皇帝时,于京都白云观设立戒坛,传戒演钵,一时授受弟子千有余人。嗣而移舄,广演于江浙间,声教四溢。昔余识师于江南之隐仙庵,私心已尸祝之矣。”笪重光《初真戒律后序》也说,王常月摄静于金陵之隐仙庵,受四方迎请,阐扬戒律。
    
    “龙门中兴之祖”王常月画像(资料图)
    由于隐仙庵为“龙门中兴之祖”王常月驻鹤之地,故该庵在江南全真道中地位崇高。康熙二十五年(1686)吴太一所撰《初真戒说》即尊称该庵为“祖庭”。王常月的嗣法弟子谭守诚游行天下,阐扬道教,最后也是栖止于隐仙庵。
    文人雅客慕名寻访吟诗作对
    隐仙庵有古梅一株,相传为六朝故物;又有桂树两棵,相传为宋代所栽(一说元代所植)。清初已有文人雅客慕名寻访。
    
    郑板桥笔下的清代文人(资料图)
    康熙十八年(1679)三月三日,词坛名家赵吉士(1628-1706)偕曹溶(字秋岳,文学家,历仕明清两朝)、杨鼐(字靖调,官通政司正卿)、刘海门(官太仆寺卿)、刘潜柱(官员)、黄伯和(翰林)、龚翔麟(字蘅圃,文学家、藏书家)、龚贤(字半千,画家)、周在浚(字雪客,藏书家)、邵得愚等人至清凉山修禊,游览隐仙庵后,以《大酺》为调填词一首。
    十年后,又有著名诗人、戏曲家孔尚任(1648-1712)拜访隐仙庵,作诗曰:
    蓬壶莫问景何如,定有仙人树里居。
    黄鹤白云家隐隐,青天碧海梦徐徐。
    烟飘石洞炮灵药,露滴松棚湿道书。
    欲乞长生真秘诀,几茎霜鬓已难除。
    雍正年间,循吏钦琏路过南京,亦作有《隐仙庵看桂》诗:
    迢迢北城陌,嵂崒虎阜脊。逶迤下平坡,冷落黄冠宅。
    中有双桂树,倚楼高百尺。帷盖蔽前庭,繁花密无隙。
    我来坐其下,馥郁天界辟。奈此游屐纷,翻嫌广院窄。
    置身非高远,攀折谁复惜?回踪拾丹梯,叩门访羽客。
    相留啜紫茗,闲话兴衰迹。微风天半来,消息达几席。
    芳气遥可通,何虑重垣隔?日落人未散,归途意靡斁。
    袁枚隐仙庵名气的助推者
    隐仙庵在文人中名气大增,可能与著名诗人袁枚(1716-1797)有关。
    乾隆十三年(1748),袁枚收购原江宁织造隋赫德的“隋园”,改名“随园”。随园毗邻隐仙庵,袁枚时至隐仙庵,与庵中道士过从甚密。与袁枚交游的文人来隋园游玩时,顺便至隐仙庵赏桂观梅、吟诗作对便成了常事。
    
    随园湖楼请业图卷 部分(资料图)
    吟咏
    文人吟咏隐仙庵的诗歌,以桂树为题最多。
    袁枚《探桂隐仙庵归憩古林寺》:
    游山同队行,看山自各领。不逢桂花开,且踏桂花影。
    桂蕊何离离,蓄意如未逞。寒潭明空霜,禅室纳虚景。
    脉脉夕阳沉,泠泠天风冷。道人登竹楼,弹琴万山顶。
    赵翼《隐仙庵看桂》:
    隐仙庵桂百年柯,金粟乘秋灿曼陀。
    怪我出门蜂蝶绕,只缘坐久染香多。
    
    古桂树(资料图)
    著名文学家姚鼐(1732-1815)《隐仙庵双桂》:
    钟离真主渡江前,双桂蜷枝已刺天。
    南国市朝非曩日,西风阑槛又经年。
    黄金万蕊香浮阁,白雪千茎冷覆肩。
    零落满阶君勿叹,吾生那得较花坚?
    诗人王友亮(1742-1797)《隐仙庵古桂》(节选):
    楼前两古桂,其高正如楼。团圞碧玉繖,匼匝黄金毬。我家在城外,花时辄来游。东溟飞上端正月,抚掌大笑当中秋。一客吹洞箫,两童和清讴。须眉冷露染,肺腑香风流。人生苦坐妻子累,过眼百岁同蜉蝣。石隐既难得,金丹讵能求?且呼美酒对佳景,此乐何必输十洲?题诗壁上仙傥见,刀圭许我分尝不?
    文学家、经学家洪亮吉(1746-1809)《隐仙庵访桂并便道至随园》:
    两株金粟秋风沸,花影接天香拂地。
    花前道士弹鸣琴,花外游人复如蚁。
    看花客兴初阑珊,分半亦或登仓山。
    君不见,谢公去后墩仍好,却割墩旁葬诗老。
    戏曲家李斗(1750-1816)《隐贤(仙)庵看桂酬王羽士二首》,其一曰:
    南土宜树桂,秋来花满城。重闉闭不密,幽香破柴荆。
    高寒袭我絺,蒸气饶澄清。会境得丰秋,粟粟含至诚。
    攒簇依干壳,桑积剖光莹。从坐此树下,含薰念友生。
    (编辑:若水)
    
    (腾讯道学整理发布,转载自“道学探索”微信公众号,文:尹志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