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创于乱世 最接地气的修仙歌诀《至真诀》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高帅 参加讨论

    文/高帅
    一个从帝王丞相到民众道祖的人物传奇
    五代时,出了一个对道家、道教特别重要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刘操,世称刘海、海蟾真人。
    刘操本是很舒服地做着五代燕王刘守光的丞相。忽然有一天,一个道人给他表演了一个鸡蛋累叠铜钱的游戏,这就像《红楼梦》中的甄士隐,一日听了跛脚道人的《好了歌》忽然就大彻大悟,嘻嘻哈哈地离家跟着这些道人云游去了。相传刘操遇见的这个高人,就是民间传说八仙之一的汉钟离。汉钟离是谁?他是建立我国道家正统金丹大道的主要人物,是钟吕派的开山老祖。
    想必刘操因这个游戏,参悟出在燕王父子相戕的恶劣政治气候下谋生,着实跟这鸡蛋累叠铜钱的情势还要可怕,故决定不干这种伴君与伴虎的危险差事了。迫于那样恶劣的政治气候与社会环境,刘操这丞相的差事,当然不是递个辞呈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的那样简单。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修道苦旅,也许是刘操当时唯一的、最合理、又合适的选择了。
    丞相出身的刘操,文学功底一定是深厚的,悟性一定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企及的。这诸多优势好像全部集中到了刘操的身上,也就产生了刘操今后日益辉煌的那些道祖传奇。
    
    刘海戏金蟾(资料图:图源网络)
    时势造英雄。道祖刘操的特立独行,及他处于五代十国乱世的社会环境,似乎都构成了刘操道家、道教文化与修行的那些差异性。刘操修行中所接触的对象,基本是没有什么文化的老百姓。而要让这些处于文盲状况的百姓们,能够领悟到道家的道学精髓,最好的办法,就是编排一些通俗易懂的道歌,方便老百姓去吟诵、理解,受到道学的熏陶。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促使刘操写出了《至真诀》这样接地气的丹经。
    道家金丹文化史上,一种以改革传统丹书深奥的名词术语,并结合十分流行的禅宗文化语言,以《至真诀》这样通俗易懂的形式,横空出世了。这样的写作手法,这样的传播对象,这样的变革时代,这样的伟大道学家,才有了千年以前这样质朴的白话丹经。这样的丹经,非刘操莫能为也。
    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社会变革时期,也是政治改革伴随着文化改革的特殊时期。五代时期的道家金丹文化,也以刘操为代表、进行着禅道大融合的历史变革期。
    道家金丹文化的这些演变规律,我们都可以从那个时代的丹经,看到这些文化大融合的痕迹。
    刘操这个历史上从丞相到道祖的形成,自是有他特殊的时代背景。研究刘操这样的道学人物的成因,无论对道家文化,还是道教金丹文化,这都将是值得大家去认真书写的文化传奇。
    一篇文章、两个作者、三个人物的交错
    《至真诀》跟《灵源大道歌》从表面看,是两个不同的作者所写的两篇文章。但实际上,文章除了标题和作者的不同外,内文是一字不差的。
    刘操《至真诀》写于五代十国,是个史料真实不虚的人物。
    曹文逸《灵源大道歌》写于北宋,是个史料值得怀疑的人物。
    一前一后两个时代,一真一虚两个作者。由于他们的性别不同,文章的标题不一样,在近代道教所出现的结果,也就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一些人沉迷于《灵源大道歌》的虚玄,以为里面有金丹秘密口诀的存在,也就渴望走捷径,等待师傅口传心授的机会,而梦想赫赫金丹一日成。
    一些人以为《灵源大道歌》是女道姑曹仙姑写的,用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逻辑,推理出既然是出自女道姑之手,那它一定就是专论女子修真、修道的文章了。
    一些人不明白道家金丹文化究竟是怎么回事,更不明白女丹功是怎么回事,活生生地将曹仙姑、孙不二两个古代有名的女道姑给捆绑起来,并推为道教女丹功的祖师婆。
    我国道家金丹文化,在文化源头上,出现这样的迷失。这些问题,仿佛又是很低级,一眼就可以看穿的简单问题,却长期不能够得到适当的诊治。这样的本源问题,若不加以纠正,怎么能不影响道家、道教金丹文化的健康发展呢?
    除刘操、曹仙姑这两个人物之外,还有个本来跟《灵源大道歌》这篇文章并无版权纠纷的重要人物,他就是大家熟知的陈撄宁先生。
    因他“仙学巨子”的名声,道协会长的职务,多种丹道传承的身份,在民国二十七年,曾给《灵源大道歌》作过考证和白话注释等。
    
    陈撄宁先生大大提高了《灵源大道歌》的地位(资料图:图源网络)
    跟《至真诀》相关的道家、道教的这三个人物的命运交错,大大地提高了《灵源大道歌》在道教界、气功界、养生界的影响力。其中提高《灵源大道歌》的道教地位,陈撄宁先生的功劳算最大。
    以陈撄宁先生的声望,如此举足轻重的道教人物,如果他的《灵源大道歌》的考证与注解出来问题,那么,其带来的影响,就不单是文化问题需要谨慎对待了,而是修真的道理,关乎我们的身心健康问题,是我们千万大意不得的。
    所以,我们决心去着手梳理被雪藏了的《至真诀》的内容,以揭示里面蕴藏的至简至易的金丹文化知识。而这个工作,似乎对重新审视道家、道教金丹文化,显得尤为必要。
    《至真诀》的雪藏与金丹的口诀
    我们觉得,中国道教金丹大道文化,近当代以来,最不待见的,就是一些道教人士,将道家文化引向了神秘而虚玄的一面。持这样的观点,其它的先不必说,单就这篇文章的标题的转换,就十分耐人寻味。
    “至真诀”三字,分开来讲,至是到达、实现的意思;真是复还天真、修真的道理;诀是歌诀,便于记诵与理解的需要。
    似乎这样直观地去看待《至真诀》,文意及其中心思想,就变得简单平常而清晰得多了。事实上,《至真诀》就是在讲怎样返还天真的“真人”道理的。《至真诀》说:“借问真人何处来?从前元只在灵台。”,是说的何等的透彻,何等的简明。
    
    借问真人何处来?从前元只在灵台
    《至真诀》的“诀”字,很明显是指的歌诀,是一种文学体裁。刘操用“诀”的前提,是有别于传统文化的“诗词赋颂”的雅文化体裁。这符合民间的道家唱词、歌曲、歌诀的俗文化特征。
    大家阅读《至真诀》,只要按照文章标题的意思,用道家唱道的歌诀,用一种平常心去理解《至真诀》的内容,文章的意思,就会自然变得通俗、通顺、明了了。
    出于某种原因,陈撄宁先生从《灵源大道歌》中挑出了五句秘密口诀。这似乎跟他说的《灵源大道歌》中毫无隐语的话,又相互矛盾。
    其实,陈撄宁先生“可以指给我们看”的那五句口诀,在《至真诀》里面,是要比“命蒂从来在真息”、“太极布妙人得一”、“无心心即真心”、“解养婴儿需籍母”这样的句子,文意简单的多了。
    我们认为刘操的这篇《至真诀》的写作动机,完全是针对老百姓理解的需要而来的。
    所以,大家今天读《至真诀》才会有那种近代白话文的感觉,这才符合刘操当时写作《至真诀》的生活时代与所处的社会环境。
    还原《至真诀》一文的真实面目,将一篇朴实无华的道家金丹文化经典的道理告诉世人,我们觉得只能从文章的每一句话,结合作者的那些故事,去寻找了。(编辑:赵青)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作者:高帅,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