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张三丰羽化后留下了几件神奇的遗物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刘康乐 参加讨论

    文/刘康乐
    三丰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湖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仙迹最多,永乐时代对张三丰十余年不懈的明查暗访,足以显示出朱棣内心深处在靖难之后的莫大政治隐忧。
    
    张三丰真人 资料图
    甘州张指挥家留中袖、葫芦及小鼓
    在三丰众多的仙迹显化之地中,遥远的甘州(今甘肃张掖市)也在朝廷关注之列。传说三丰真人曾于甘州张指挥园中羽化而复生,这与在宝鸡的羽化复生如出一辙。乾隆《盛京通志·仙释》载,三丰“既而羽化于甘州张指挥园中,复屡见他处。”也正是此类羽化复生的传说,才能够让三丰显化的故事得以继续在各地不断涌现,寻访的政治活动方有继续的理由。甘州羽化之后,三丰留下的几件神奇的遗物也在诸书中传写,明杨仪撰《高坡异纂·张三丰传》如此记载:
    尝至甘州张指挥家,遗一中袖及葫芦。天顺间镇守甘肃总兵官王敬患中满疾,诸医不能疗,以中袖火煅服之,愈。成化初,定西侯蒋琬总兵官宴守臣于幕下,集伶人搬演《三度城南》杂剧时,座客有谈及三丰者,因出葫芦传玩之,忽自震碎。所留杨氏小鼓,虽大镛不能混其声,后亦亡去。
    
    八仙过海图(图文无关)
    八仙过海图夜有海涛汹涌声
    “杨氏小鼓”是三丰寓居宝鸡金台观留存土民杨轨山的遗物,《岷州志》误以为是于杨永吉家所遗。这些遗物显明了张三丰医术济世的慈悲情怀,其药葫芦亦见于明王兆云辑《白醉琐言》卷上所记的“三丰异物”,不过对治病之事的记载稍有出入:
    张三丰在甘州留三物而去,其一蓑笠,其二为药葫芦,人有疾者,或取一草投其中,明旦煎汤,饮之疾立愈。其三为八仙过海图,中有寿字,有都指挥得之,悬于堂,未以为奇。一夕有亲故假宿,闻海涛汹涌声,以为黑河坝倒。明旦告于主人,主人怪而物色之,始知其声从图出也。后皆为中贵取去。
    明真人张宗是张三丰吗?
    清乾隆纂修的《甘州府志·杂纂》中也引用了《白醉琐言》的记载,而《甘州府志·仙释》中还载有张三丰寓居甘州并中袖治病、药葫芦仙丹等传奇故事:
    张三丰,名宗,辽东人,洪武中游甘州,寓张指挥家,十年去,莫之所之。素不修洁,人号张邋遢。初居甘,有老妪伺其出,窃葫芦药一丸嚼之,后寿百余岁。三丰之去也,室中遗中袖一只,覆之能已疾疫,剪少许烧之能已疡。天顺中,总兵王敬患中满,服之良愈。又遗葫芦一,成化初,定西侯蒋琬于宴会取以演剧,即席自碎,俄遂灭迹。西门内有祠,康熙五十八年,右卫守备王三捷修立碑记,存回文诗,载艺文。
    此书称张三丰原名张宗,与诸多仙传所载并不一致,令人颇怀疑这个名为张宗的道人,是否刻意将自己装扮成为朝廷所寻访的张三丰,不管如何,方志中已经将张宗认作真的张三丰了。甘州西门内的祠即三丰庵,在“城西门侧街北向南火官楼巷内,有张三丰回文诗。”《甘州府志·艺文》载有署名“明真人张宗”的一首《题柳塘回文诗》:“桥边院对柳塘湾,夜月明时伴户闲。遥驾鹤来归洞晚,静琴弹坐片云关。烧丹觅火无空灶,采药寻仙有好山。瓢挂树高人隐久,嚣尘绝水响潺潺。”此回文诗在《三丰全书》中有载,顺读、倒读皆可成诗。清本邑举人李善世曾作《题三丰真人观四截》,咏怀三丰真人在甘州的佚事,三丰真人观大概就是前述的三丰庵,诗中也提到了张三丰在甘州留存的三件遗物等。
    
    朝廷寻访张三丰未果 民间留下众多传说 资料图
    隐仙张三丰的崇拜史
    张三丰真人作为明初以来影响深远的道教人物,其众多仙迹的产生和仙话的流传,是朝廷政治运动和民间传闻有意无意制造的结果,共同塑造了一位仙质清洁而外形邋遢的隐仙形象。自秦陇以至于巴蜀云贵之间的三丰足迹,遍布在中国广阔的西北、西南地区,陕西、甘肃地处西北的战略要地,当是朝廷寻访活动的重心所在,华山、终南、太白、崆峒又是以隐仙显名的道教名山,宝鸡、西安、岷州、陇南和甘州的三丰仙迹,塑造了混迹世俗、和光同尘的大隐道士的奇伟形象,这些三丰仙迹传述的当事人多为明初的权贵、士子等,清初的方志纂修者亦大肆渲染、踵事增华,促成了三丰仙话的文学化叙事和精英化传播,层累地书写着隐仙张三丰的崇拜史。(编辑:行云)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文:刘康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