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康乐 老君托梦唐玄宗 终南仙谷寻得三尺老君玉像 迎祥观之历史,文献记载的很少,清乾隆中陕西巡抚毕沅所编的《关中胜迹图志》的“迎祥观”条引明代王恕的《迎祥观碑记》称: 创自唐景龙二年,旧在景龙观,按苏灵芝书老君应现碑云:开元二十九年,元宗梦见老君曰:吾乃汝远祖,有像在京城西南百余里,汝遣人求之,吾合与汝兴庆宫相见,觉而异之,即命尚书张九龄,道士萧元裕,寻访于盩厔闻仙谷,果得老君玉像,高三尺余,以进,其日元宗在兴庆宫遂亲迎谒,置于殿内,次日送景龙观大同殿安置,瞻仰与梦中所见无异,即改景龙为迎祥观,仍于现像之所建会灵观焉。 迎祥观是不是景龙观? 王恕(1416-1508),字宗贯,号介庵,又号石渠,陕西三原人,是明代中期弘治间的贤臣,这篇碑记是关于迎祥观最早的记载,然而其称迎祥观是自唐代开元年间玄宗所建的景龙观改名而来,颇有一些令人生疑之处。 唐代景龙观与明代迎祥观有关吗? 对此民国学者阎文儒在《迎祥观考》一文中曾有过详细的考证,指出: 由诸种记载,悉迎祥观,唐时无此名称。……明人建观时,伪托唐观,故穿凿附会以欺蒙世人,即毕公秋帆亦未能详加考订,因而冒称唐建。况迎祥观今日观址为唐皇城司农寺,而景龙观在朱雀门街东第三街街东从北向南第四坊之崇仁坊内,即使迎祥观为景龙观,今日观址与昔日者相去四五里,能相符耶? 阎先生之考证精当,然明代所建的迎祥观,将唐景龙观之事附会于此,也并非空穴来风。唐代的景龙观早已随着唐末长安城的颓败而无存,但睿宗所手书的景龙观钟却得以幸存,明代道士鼎建迎祥观,景龙观铜钟一直保存于此,故此造成了迎祥观就是唐代景龙观的印象,大儒王恕的碑记,更强化了此种印象。因此,清嘉庆所修的《长安县志》,也沿用了“迎祥观即景龙观”的说法: 迎祥观在城内广济街东,即景龙观也。创自唐景龙二年,玄宗开元间,梦见老君,寻得老君玉像,观内大同殿安置,即改景龙为迎祥,明成化间,道士高静宽重修,宏治中,三原王恕撰记。 日本教员酷爱长安古迹 著《长安史迹研究》 1906年至1910年间,日本静冈县人足立喜六,在陕西高等学堂算学、理化教员,利用教学之余遍访长安古迹,写成《长安史迹研究》一书,书中记载了他对当时迎祥观和景龙观钟的印象: 迎祥观位于今西安城内广济街按察使衙门之西的迎祥观,是唐景龙观演变而来的一座三层高楼。虽然此观甚为颓败,但楼上仍然缒挂着景龙观钟。观门紧闭,若无按察使特许,不能入内参观。观内有明代成化、弘治年间重修时所立碑碣,但碑面字迹已经磨灭。其右侧又有道光年间重修碑一通,叙述景龙观钟概况。 根据这段文字的记述,清末的迎祥观已经颓败,而钟楼上悬挂的景龙观钟铭,由当时的陕西省按察使监管,观内有明清时期的多通重修碑碣,可以想象迎祥观曾经的繁荣历史。日本人足立喜六想必也受到了王恕碑记的影响,加上亲眼看到观中的景龙观钟铭,也相信迎祥观就是唐时的景龙观了。文中提到道光年间的重修碑记,提到景龙观钟是在“明洪武间,移置于楼。楼三层,高十丈许。钟悬于上层中央。顺治八年重修,有碑记。” 如此说来,迎祥观的创建,大概不会晚于明洪武年间,或为宋元间所建也是可能的,不过尚没有发现相关的文献记载,且定为明初创建,明成化、弘治、清顺治、道光年间,曾有过四次较大的重修,至清末颓败再无重修,以至于今沦为荒丘,令人扼腕痛惜。 民国时期的迎祥观已改为小学 神像俱无 民国三十年代,考古学家阎文儒在《西京胜迹考》中这样描述迎祥观:“在长安县城内广济街东一小巷内,观中神像俱无,今为小学校所据,殿前有重修迎祥观钟楼碑,及重修老君庙碑,俱横置地上,今为儿童坐石,殿后突起高于地面者数十尺,登其巅,有小楼观,一为学校工人憩所。亦无若何遗迹存焉。”可见当时迎祥观已改为小学,仅存大殿、钟楼及碑记数块,,不过极为珍贵的景龙观钟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今存放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供后人瞻仰。 唯一存世的皇帝御书青铜钟“景龙观钟” 挂在迎祥观钟楼 迎祥观之著名,皆因其钟楼上曾长期悬挂着唐代睿宗御制的景龙观钟,这是唯一存世的由皇帝御书的青铜钟,其书法之精美,铸造之精良,音质之优美,都堪称“天下第一钟”。唐景云二年(711年),睿宗李旦巡游周至,夜宿行宫,梦见霞光满天,祥云缭绕,以为吉兆,遂下令铸钟以志,悬挂在中宗所建的景龙观中,因名“景龙观钟”,又因铸造在景云二年,又称“景云钟”。历经五代宋元兵燹,景龙观钟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明洪武中,在西安旧钟楼之地建迎祥观,置景龙观钟于此,万历中钟楼迁今址,而钟不能悬挂新址,故仍悬于迎祥观钟楼,直到民国初年置于亮宝楼展览,抗战中因日本人窥视已久,故曾埋于乡下避难,建国后迎回西安,安置在碑林博物馆至今,曾作为中央广播电台录制的报时钟声。 景龙观钟 景龙观钟高247厘米,腹围486厘米,口径165厘米,重6吨。钟用铜锡合金铸成。钟身有可调节音律的“蒲牢”形钟乳32枚,钟声纯美优雅,清脆洪亮。钟身周围铸有纹饰,自上而下分为3层,每层用蔓草纹带分为6格,共18格。格内分别铸有飞天、翔鹤、走狮、腾龙、朱雀、独角独腿牛等图案,四角各有4朵祥云,显得生动别致。钟身正面有骈体铭文一段,共292字,分为18行,每行17字,空格14字,寓篆书与楷书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此铭文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内容是阐述景龙观的来历、钟的制作经过以及对钟的赞扬,是李旦传世极少的珍贵书迹。钟铭的全文如下: 原夫一气凝真,含紫虚而构极,三清韬秘,控碧落而崇因,大道无为,济物归于善贷,而妙门有教,灭咎在于希声。景龙观者,中宗孝和皇帝之所造也,曾城写质,阆苑图形,但名在骞林,而韵停钟虡。朕翘情八素,缔想九玄,命被鼓延,铸斯无射,考虞倕之懿法,得晋旷之宏观,召广鲸工,远微凫匠,耶溪集宝,丽壑收珍,警风雨之辰,节昏明之侯,飞廉扇炭,屏翳管炉,翥鹤呈恣,蹲熊发状,角而不震,侈而克杨,庶其晓散灵音,镇入鹓鸾之殿,夕腾仙韵,恒流鳷鹊之闱,聋俗听而咸痊,迷方闻而永悟,洪钩式启,宝字攸铸。其铭曰:紫辰御历,青元树音,倾岩集宝,竭府收珍,杜夔律应,张永规陈,形包九乳,仪超万钧,上资七庙,傍延兆人,风严韵急,霜重音新,自兹千岁,从今亿春,悬玉京而荐福,侣铜史而司辰。景云二年,太岁辛亥,金九癸酉金朔,一十五日丁亥铸成。 民间传说收藏钟铭朱拓的人可免水火之灾,可见它是多么受到人们的尊崇。(编辑:云真)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刘康乐,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