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太乙金华宗旨13劝世歌:凝神定息是起点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达道居士 参加讨论

    劝世歌第十三
    吾因度世丹中热,不惜婆心并饶舌。世尊亦为大因缘,直指生死真可惜。
    老君也患有吾身,传示谷神人不识。吾今略说寻真路:黄中通理载大易,
    正位居体是玄关。子午中间堪定息,光回祖窍万神安。药产川原一气出,
    透幕变化有金光。一轮红日常赫赫,世人错认坎离精。搬运心肾成间隔,
    如何人道合天心。天若符合道自合,放下万缘毫不起。此是先天真无极,
    太虚穆穆朕兆捐。性命关头忘意识,意识忘后见本真。水清珠现玄难测,
    无始烦障一旦空。玉京降下九龙册,步云汉今登天关,掌雷霆兮驱霹雳。
    凝神定息是初机,退藏密地为常寂。
    译文
    我因度世心肠热,不惜苦口婆心在饶舌。如来佛也为了大因缘,直指生死真是可惜;
    老君说懮患由于有身,传示谷神但人不识。我现在讲讲求真之路,《易经》上有句“黄中通理”,
    “正位居体”就是玄关,子午中间可以定息。光回到祖窍万神安,药产在川原一气出;
    透过帏幕度化出金光,一轮红日经常耀日。世人把它错认为坎离精,搬运心肾反而违隔;
    不如用人道来合天心,天若符合道自符合。放下万缘丝毫不起,这是先天的真正无极;
    太虚穆穆没有征兆,性命关头忘了意识。意识忘后见了本真,水清珠现玄妙难测。
    无始的烦恼一旦空,玉清宫降下九龙册。升上云霄汉登上天阙,掌握风云驱赶霹雳。
    总之,凝神定息是起点,退藏到密地达到常寂。
    
    水清珠现玄难测 无始烦障一旦空(资料图:图源网络)
    吾昔度张珍奴二词,皆有大道。子后午前非时也,坎离耳。定息者,息息归根,中黄也。坐者,心不动也。夹脊者,非背上轮子,乃直透玉京大路也。双关者,此处有难言者。地雷震动山头雨者,真气生也。黄芽出土者,药生也。小小二段,已尽修行大路,明此可不惑人言。
    译文
    我从前引度张珍奴时,曾给她写过两首词,其中含有功法宗旨。
    “道无巧妙,与妳方儿一个;子后午前定息坐,夹脊双观昆仑过。这时得气力,思量我。”
    “坎离震兑分子午,须认取自家宗祖。地雷震动山头雨,带洗濯黄芽出土。捉得金精牢闭固,炼甲庚要生龙虎。待他问汝甚人传?但说道,先生姓吕。”
    词里的“子后午前”,不是指时间,而是指坎离。“定息”,就是息息归根于中黄部位。“坐”,指的是心不动。“夹脊”,不仅是指背上轮子,而且是直通玉京的大道。“双关”,这里不大好解释。炼功时要避免忘神而守,而要注重虚极和无所守。按这样的原则去守,液于是会转化,血于是会生成,最后就会返归于先天,达到气归于神,神还于虚,虚合于道,道圆于志,志满于愿。口诀真是说不完的,这里就是个例子。至于“地雷震动山头雨”,说的是真气生成。“黄芽出土”,说着是真药生成,而它们的基础,都建筑在神守双关上。短短两首词,已经把修行的大路概括完了。读懂了它,对于别人随便侈谈的理论,你就不致被他迷惑了。
    
    地雷震动山头雨者,真气生也
    昔夫子与颜子登泰山顶,望吴门白马,颜子见为疋练,夫子急掩其目,恐其太用眼力,神光走落,回光可不勉哉!
    译文
    从前孔子和颜回一同登上泰山顶峰,望见山下东吴地界有一匹奔驰的白马。颜回说:“看见那白马奔跑的轨迹,就好象一匹白布”。唉!他也太浪费眼力啦!结果走落了神光,所以他会过早的夭折。大家练习回光功法,可要注意啊!
    回光在纯心行去,只将真息凝照于中宫,久之自然通灵达变也。总是心静照定为基,心忘气凝为效,气息心空为丹成,心气浑一为温养,明心见性为了道。
    译文
    回光全在专心一志去实行。只须将真息凝照于中宫,久而久之,自然通灵达变。总之,要以心静气定为基础,心忘气凝为效验,气静心空为丹成,心气合一为温养,明心见性为了道。
    
    光阴不可错过(资料图:图源网络)
    子辈各宜勉力行去,错过光阴可惜也。一日不行,一日即鬼也。一息行此,一息真仙也。勉之!勉之
    译文
    各位最好分头去认真实行,错过了光阴,那就太可惜了。一天的时间不回光,那一天就做了鬼,一息的功夫能回光,那一息就成了仙,悟道参禅,脱胎换骨,就从这里开始,各位要勉力啊!(编辑:赵青)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网络资料整理编辑。供稿:白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