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玉蟾祖师11岁师从高士 苦修九年位列仙班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詹石窗 参加讨论

    文/詹石窗
    白玉蟾是怎样走上学道之路的?
    这向来有许多不同说法。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谓其“师翠虚陈泥丸先生而学道焉”,这说明白玉蟾是由于陈泥丸先生的接引而步入道门的。陈泥丸即陈楠,金丹派南宗尊为第四代祖师。由于白玉蟾天资聪颖,且有诚笃之心,陈泥丸看重了这个徒弟。
    
    陈泥丸沉香救世(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于是,白玉蟾“得太乙刀圭之妙,九鼎金丹之书,长生久视之术,紫霄啸命风霆之文,出有入无飞升隐显之法”。其中的“太乙”又称“太一”,本是表示宇宙肇端的名称,也是神,道教有“太乙救苦天尊”就是神称。
    所谓“刀圭”本是一种量药的器具,晋代著名道士葛洪 《抱朴子·金丹》有云:“服之三刀圭,三尸九虫皆即消坏,百病皆愈也。”这说明“刀圭”在道教中被作为确定丹药的衡量单位。“太乙”与“刀圭”连称,表示高深的炼丹技艺,因为炼丹技艺颇为玄秘,所以用一个“妙”字来形容。“得太乙刀圭之妙”,表明白玉蟾获得陈泥丸的亲传,掌握了如何操作的具体方法。
    不仅如此,陈泥丸还把如何炼丹的系统理论都传授给白玉蟾,这套理论就是“九鼎金丹之书”。所谓“九鼎”形容炼丹的阶序,道教炼丹需要炉鼎,以鼎盛药物,以炉起火,进火烧炼,经过九个阶段,方能完成,故而有九鼎之说。
    所谓“紫霄啸命风霆”形容发出啸声,以召唤雷霆,这就是“雷法”。由这段描述来看,陈泥丸先祖传授给白玉蟾真人的道门秘术主要有两种,一是金丹术,二是雷法。其中的金丹术是“内丹”还是“外丹”?文献并未具体说明,很可能是内外丹都有的。
    白玉蟾何时开始跟随陈泥丸学道的?
    他自己写的《毕竟凭地歌》透露了信息:“开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诗句中的“开禧元年”即公元1205年,这一年白玉蟾11岁,恰是学习好年华,白玉蟾入于陈楠门下,可谓三生有幸。
    
    白玉蟾祖师(资料图 图源网络)
    “焚香跪地”四个字说明白玉蟾拜师是按照传统礼仪进行的。“焚香”,表明拜师禀告了神明,由神明来作证,具有立誓盟约的意义,而“跪地”就是毕恭毕敬地执弟子礼。从《毕竟凭地歌》开头描述的“我生不信有神仙,亦不知有大罗天,那堪见人说蓬莱,掩面却笑渠风颠”四句来看,白玉蟾本来不相信神仙存在,而且对于“大罗天”等天上仙境也一无所知。
    明修道之重要 后追随陈楠学道
    他之所以拜陈楠为师,是因为“翠虚真人与我言,他所见识大不然”,陈楠先生给少年白玉蟾讲了很多关于生死轮回的故事和寿命何以短长的道理,白玉蟾终于明白修道的重要性,于是决心追随陈楠学道修道。按照《海琼玉蟾先生事实》的陈述,白玉蟾是在得到陈泥丸祖师传授之后,“始弃家,从师游海上,号海琼子,至雷州”。可见,白玉蟾拜了师父,就跟随陈楠出游了。
    白玉蟾跟随陈楠先生学道,在开头并没有得其秘授诀窍,而是学习一些普通的道教知识。这样经过了好多个年头,陈楠先生才将其平生所得道要传授给白玉蟾。
    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谓:“嘉定癸酉,翠虚假水解于临漳,复出于武夷,悉受诸玄秘。先生尽得其旨,乃披发佯狂,走诸名山,足迹几遍。人有疾苦,或草或木,或土或炭,随所得予之,饵者辄愈。”文中的“嘉定癸酉”,即公元1213年。这一年,陈楠先生在河北省的临漳县以“水解”的方式升仙而去,但不久后却又出现在武夷山。就是在武夷山的时候,白玉蟾得到了陈楠先生的真传。从此,白玉蟾披头散发,像个疯子似的,游历四方。他的道行日益精进,且出现了不少神奇的现象
    玉蟾祖师挥笔写符 救百姓于危难之中
    乙亥(1215年)年冬天,突然有火光降落于武夷山一位詹姓人家中。主人十分惶恐,赶紧请白玉蟾上章禳灾。白玉蟾一到,即挥笔大书一幅符字,置于中庭。这一天晚上,人们听到了户外好像有千军万马在奔腾呼喊。不久,半空传来一个声音:火灾已经转移到延平某人家中。后来,有好事者到了延平察看,果然如其所言,人们都感到十分神奇,仰慕白玉蟾的人更多了。
    嘉定丙子(1216年),白玉蟾过了江东,歇脚于龙虎山。那里有一座神宫,宫主王南玘当天感应异梦,仿佛中白玉蟾来访神宫,随后白玉蟾真的来了。白玉蟾到了宫里,宫主递给《上清箓》,白玉蟾看过马上记住,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符咒法术,白玉蟾是很精通的。那一年大旱,当地的道士们高声齐诵《木郎咒》祈雨,却没有什么感应,白玉蟾看了看诵读的内容,发现文本有误,即刻改正诵之,很快就下起雨来。这件神奇事,让人们更加敬重白玉蟾,甚至把他看作是能够呼风唤雨的虚靖天师的“后身”。
    
    龙虎山(资料图 图源网络)
    白玉蟾为何“水解”后又出现在融州的老君洞?
    壬午(1222年)孟夏,白玉蟾上书朝廷,分析天下局势,但奏章却不能直达天听。白玉蟾感到有些沮丧,遂喝酒解闷,却不料被官府抓捕,关押了一个晚上才放出来。时有臣僚上奏天子,控告白玉蟾“左道惑众”,但白玉蟾临危不惧,依然是神仙气派。那一年十月,白玉蟾到了临江军慧月寺之江月亭。饮酒正酣,袖中露出一首诗,与诸从游叙谈。“未及展玩,已跃身江流中,诸从游疾呼舟人援溺。”这时候,白玉蟾冒出水面,摇手制止舟人的举动,而后沉入水中。洪都人讲,白玉蟾已经“水解”了,也就是潜入水中,托水化气,告别人间。可是没过多久,有人又看见白玉蟾出现在融州的老君洞。他的形迹真是让人难于预料啊!
    以上这些故事均见载于彭耜撰写的《海琼玉蟾先生事实》。像这种神奇故事在其他书里还有不少,显示了白玉蟾的无比灵异和仙风道骨。
    九年苦修脱胎换骨 升入仙班
    从嘉定癸酉(1213年)到嘉定壬午(1222年),共计九年时间,这是白玉蟾修道体道时期。他用了九年时间苦修,终于脱胎换骨,升入仙班。对此,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有个简短的评论:“按尹子曰:十年死者,十年得道,是得道之速也;百年死者,历久得道,是得道之晚也。死者炼就纯阳之真精,消尽积阴之渣质,故棺空而无尸,复见于他邦,出入天表,与神俱游,是谓长生久视。无死无生,与天地为一也。今先生九年道成而仙去,是得道之速也。”
    在彭耜看来,白玉蟾用了九年修炼就得道,这是特别有悟性,也是很有道缘的。他用了九年时间就得道,比起尹子说的“十年得道”还早一年,难怪后人对其刮目相看。(编辑:陶然)
    
    (本文由腾讯道学整理发布,作者詹石窗,选自《首届玉蟾宫南宗道教论坛暨南宗道教的历史传承与思想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原文题目为《南宗道教祖师白玉蟾行踪与文化贡献考论》。论坛召开时间为2015年11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