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辨伪!道教:出家后就不讲忠孝节义了吗?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清虚道人 参加讨论

    文/清虚道人
    
    对当今社会仍存有极大的积极意义(资料图)
    道教——犹指金元时期成立的全真教派——因借鉴他教内容而建立起了出家和丛林制度,使原本具有家族传承特点的早期道教变成了以独身、素食、修真为主要特征的制度道教。随着百字谱传承至今,人们对道教的出家行为也存在诸多误解,如在遇到道长的时候总会追问出家的源由、追问是否还会替父母养老。更有甚者,一些偏执的人群会认为出家人对社会组织来讲完全是一种寄生,是在骗取信众供养的香火苟延残喘。其实,这些都是对道教以及出家道士的误解。因为不了解道教出家的本真内涵,往往只看到一些片面性的表象后就急着下论断,所以才导致了以讹传讹的结果。
    爱护自己的生命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不论是从其形成过程看,还是从其教理教义中的思想性来理解,修道的行为都不仅仅只是个人的清心寡欲。道教的出家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曾借鉴他教,但道教的出家并非如他教一样是与俗世割断了所有干系的,也并非是跳出天地君亲、忠孝节义之外的自我“逍遥”。事实上,道教自古以来倡导的宗教伦理,对当今社会仍存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道教发展出了诸多内炼和外炼方术(资料图)
    任何宗教得以长久存在的基础和核心价值观,都是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道教自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修炼理念,指出了作为修行个体的人的重要性。正是因为道教致力于保养个人的身心健康,才使其修仙理念具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此基础上,道教发展出了诸多内炼和外炼方术,如最早见于道教典籍记录的“八段锦”对锻炼筋骨有明显功效;以五行配五脏、五炁的“五炁六字诀”不仅具有中医学上的实用价值,更是道教法师内炼的根本依据;向来被道教内部所推崇的“修真图”以及对精炁神三宝的保养,是早已经超越了道教本身的宗教属性,成为为大众熟知的修身法宝;融合道教太极阴阳理念及柔弱、虚静内涵的太极拳,更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由此也可以看出,道教对个人生命的重视是与世俗间对自我身体的珍重有极大相通之处的。道教追求的是让每一个信仰者都能保养父精母血之元和,这是对自我生命的尊重,同时也是孝养父母的具体体现。
    评定功行准则
    儒家经典《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此句现如今经常被蓄发的全真道长借用过来作为回答信众疑问的答案。由此也可知,修道其实和孝顺父母的人生理念是可以完美融合的。东晋著名的道士葛洪祖师在《抱朴子·内篇》中曾将道教的伦理道德归纳为“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由此建立的“神仙可学”的理论立足于普通道士对社会具有的价值意义基础之上,然后根据每个人功行的大小来测定日后登真的等级,这成为评定一个道教信仰者功行的基本准则。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推动社会进步(资料图)
    信仰道教,就要信仰道教独有的神仙体系。在道教的神仙信仰中,神仙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随着天地诞生、阴阳二气运化而成的先天大神,如三清、玉皇、救苦天尊等等;一种是根据其在人间的功行累积大小,再辅以修炼之法而得道成仙,具体仙职的赋予仍要借鉴其在人世间的行径。如吕祖发心“度尽天下众生,方愿上升也”,邱祖的万里西行止杀的功绩,都是判断一个凡人是否具有成仙资格的标准。这一点,也正是道教向来崇尚历代祖师弘化事迹的缘由所在。学习先祖圣迹,可得修真径路。而在祖师济世度人的宗教理想中,仍包含着对社会稳定、民心安抚、去恶向善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司马承祯祖师言简意赅地指也,“神仙亦人也,在于修我灵气,勿为世俗所沦污,遂我自然;勿为邪见所凝滞,则成功矣。”从这个程度上来看,道教的神仙信仰与被封为儒家圭臬的“修身治国平天下”具有相同的意义指向,且比之而言还剔除了门槛限制,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机组成,而非只是把治国、治身的理想限定在读书人的狭隘阶层中。
    融入日常生活
    道教对构建社会稳定及树立完善人格的理想,在诸多道经中也都有详细记述。如《太上感应篇》提到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文昌帝君阴骘文》中记载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关圣帝君觉世宝训》中写下的“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于天地之间”等,这些经文中从来不乏对忠、孝、节、义为代表的纲常和礼节的推崇。
    
    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资料图)
    即便道教史推进到以出家为要事的全真道教,其对世俗社会的关注和主动奉献也从未终止。如被奉为全真五祖的吕纯阳曾以“忠、孝、廉、节、义、信、仁、惠、礼”这九美德来作为垂训,告诫后人在生活中需要修身养性、积德行善,方可得到神灵的加持护佑。从清代流传至今的《全真早晚功课经》中亦含有“上坛齐举步虚声,祝国迎祥竭寸诚”和“一愿风调雨顺,二愿五谷丰登,三愿皇王万寿,四愿国土清平,五愿民安物阜,六愿福寿康宁”的段落,这些经文表达的正是一名出家道士所抱有的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由此可以管窥到道教真实内涵的九牛一毛。道教虽然建立起了与世俗有别的出家制度,但以忠、孝、节、义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仍然很好地被道教继承了下来。信仰不只是在于教化,更在于自度度人。道教及道士,不是只懂得隐居山林避世修行,其具有的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才是该宗教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法宝”。(编辑:若木)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清虚道人,腾讯道学专栏作者。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