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弘道读经会丨没有注定的得与不得,看一颗心舍与不舍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陈景展 参加讨论

    文/陈景展
    
    感知万物(资料图)
    不知觉醒的一场梦
    倘若也不愿意做,尘埃又太多,那就真的没办法了,无能为力。任何经,任何书,任何人的话也不会起任何作用,那倒不如沉默,倒不如寡言,倒不如当作陌路人,视而不见。
    所以这段文字看似简单,大家闲下心来品一品,丢掉文字都可以,丢掉书都可以。书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引领。观观自己每一天在干吗,衣服穿了多少次,百年之后还能不能穿?如今争的抢的,百年之后还能抓住什么?如今觉得满足的,自己可以荣耀的东西,百年之后拿什么跟别人去荣耀?你的身子骨都没了,然后再看看别人,生生死死,像在大梦中一样不知觉醒,自己又何尝比他强那么一点点。都一样,都是愚笨的人,为着假东西争来夺去,把好端端的日月都给消耗了。
    有时候我在想,倘若有一个透明的一个屋子,可以躺着,我们活在这个地球上,有谁真正感受过一天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心充塞的东西太多了,能不能放一个假?细心地感知一下太阳是如何升起来的,如何从早晨变成了中午,听万籁,听人的声音,听车的声音,听地下虫子的声音。中午又如何变到了黄昏,我们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不管是用眼睛去看天空也好,还是我们用耳朵去听万物的声音也好,我们来感知太阳是如何落山的。如果静心的话,你能感知到地球的运动,地球在转,地球在动,你在宇宙中飞驰,像坐在一个高速飞行的飞船上一样,有谁体验过呢?然后再来感受一下黑夜,黑夜很漫长很漫长,因为我们在昏睡感知不到它,黑夜又是另一个世界,有不同的生物出现,有他们的世界,有他们的天空,这个世界太丰富了,太辽阔了,怎么能不爱呢?满天的繁星,我一直认为星星就是最好的经,你面对着那样的夜空,面对着那样浩瀚的星辰怎么能不震撼呢?怎么能不激动呢?我们都麻木了。还有就是空气污染太严重了,隔绝了。没有一个东西去提醒你,你是浩渺宇宙中的一分子,你活着,你呼吸着,你存在着,你是骄傲的,你是伟大的,你蕴含的内在的能量不比这个浩瀚的宇宙更小,你自己就是一个大宇宙,你怎么不激动呢?干嘛把这样一个宝贵的东西浪费掉,去争那点小东西呢?
    
    修行是最积极的事情(资料图)
    万物在演绎一部经
    我觉得最大的一个财富就是我们活着本身,还有这浩瀚的宇宙,地球,所有的苍生,怎么能不爱呢?一点一滴都爱,就像艾青那首诗所说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当我们陷入其中的时候发现社会是纷繁的、有矛盾的、有痛苦的,当你跳出来的时候反而会发现一切都是美好的,甚至于无比珍贵。你就会发现每一个人都太宝贵了,简直是老天爷造的最无上的礼物。你看见一个人都是喜悦的,你看见一个花、一个草,你看它的结构,你看它怎么生长,一切一切,妙不可言,这就是元始天尊的法力,这就是道的存在,还需要什么经呢?
    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生命,所有你能看得到、听得到、闻得到、感觉得到的东西都在演绎这一部经,就是大道的运化。
    人问我为什么出家?为什么入道?就是因为爱。爱真理,爱苍生,爱一切,爱光明。倘若内心失去了对于光明的这种热爱,失去了对于真理的探寻,那就无从谈及对于道教的信仰了,一定是一个最积极的心态。修行是最积极、最积极的事情。有时就像两重山一样,世俗的人认为修行的人消极,但是在修行的人眼里看世俗人沉沦、迷茫、错失,反而觉得消极。
    缘分不具足,有什么办法呢?虽然生在一个空间里面宛如陌路,没缘分,没办法,语言是苍白的,所以世间最大的悲哀就是这样子,很近很近,在一个时空里面,难得沟通,救度不了,难道祖师爷不在这个世间吗,难道祖师爷不在度人吗?是可度之人太少。人心太贪了,走的太偏了,虚妄的东西太多了。这才是最大的悲哀,有法无人求,有人身不知珍惜。
    
    自己这点小灾小难又算得了什么(资料图)
    我腿生了一个癣疮,有时微疼有时痒,些许小魔胜不过,心上思虑发愁肠。那天上街去化斋,看见一个人苦难当。浑身莫穿一条线,无肉皮包骨髅上。双眼塌在眼窝里,形容似鬼人见慌。双脚都长脱骨疽,十个指头都吊光。不能站立往前逶,这铺逶到那铺上。我心见他十分苦,将就和他说家常。我问他讨够用否,他说没有那风光。只是求其饿不死,就是上天外加赏。我心又思我自己,无有一日不风光。从来没有忍过饿,冬夏也莫缺衣裳。看来还算风流体,常把不足存心上。只怕上天不肯依,迟早加灾未可量。
    这是董真人在乞化的时候遇到的一个人,这个人浑身上下没穿一件衣服,一根线都没有,也没有肉,皮直接陷到骨骸里面了,两只眼睛塌在这个眼窝里面,像鬼一样,人人看着都害怕,双脚都长了蛆,十个指头都掉光,不能站,是匍匐着往前走。那董真人想着说那苦到这样一个程度,想必施舍的人就多了,结果与他唠家常,他说没有那风光,只是求其饿不死,就是上天外加赏。董真人就寻思自己,那我比他可强多了,首先我没有忍过饿,冬夏也没有缺过衣裳,比他强多了。自己觉得自己受罪,腿上生了一个靴癣疥,时而疼时而痒的,说自己过的这日子真狼狈,看看有一个人比他还狼狈,自己这点小灾小难又算得了什么,又常把不足存心上,只怕上天不肯依,迟早加灾未可量。
    
    那自己当下应该怎么做?自己去抉择。(资料图)
    大道与小路是自己的抉择
    老朽年幼走天下,到处风俗无大差。遇到多少道学客,自己都把自己夸。这个好比蒯文通,那比子贡会说话。讲到修行端的处,并无一人能放下。幼年堂上有父母,这是理当放不下。还有中年父母亡,别有大事心上挂。儿大未曾娶下妻,女大未曾出了嫁。他该人的人该他,有这几件放不下。还有孤身无挂碍,另外寻事心上挂。昼夜思虑心出力。精神耗散真阳化。一朝阳尽身自死,诸事自然都放下。从来莫见活死人,把心不在物上挂。不能如此养精神,单凭口说当了啥。
    这里有一些方言,“他该人的人该他”,这个“该”就是欠的意思,欠账了,借了东西了,要该人的。这段文字跟第一段其实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在穿透这个人事。前面说的是花开花落,潮起潮落,天黑了又明,明了又黑,衣服脱了又穿,穿了又脱,吃了又拉,拉了又吃,解了又饮,饮了又解。这段说老朽幼年走天下,到处风俗无大差。许多的修行人放不下,要么就是说我年纪轻,上面还有父母,要么就是说我儿大未曾娶下妻,女大未曾出了嫁,我这还欠别人,别人还欠了我,总有理由,总有推托,总有放不下。说这倒也罢了,还有的人耗散自己的精神,精神没有用在修行,没有用在除欲究本上,而是耗散自己的精神。种种这样子的借口,种种这样子的类型,到有朝一日,阳寿尽了,由不得你了,愿意放也好,不愿意放也好,都得撒手了,拽不住的,所有东西你生前不能放的各种借口、各种理由,这个时候想拽也拽不住了。
    所以这一段是对大众的一个提醒,还是跟第一段的文字是接近的,自己得反问自己,反思自己,跟自己沟通好。把这个大白话穿透了,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理?那自己当下应该怎么做?自己去抉择。能舍得要舍,能放的要放,能了的要了。倘若有一点闲余精神,不要用在外物上,不要耗散,更不要去着力于某一个外在的东西,像钻牛角尖一样钻进去,那这辈子就完了,整个就迷失掉了。要能养得住这个真主人。(编辑:若木)
    弘道读经会参与方法
    电脑用户在网页https://qt.qq.com/下载安装“QT语音”软件,进入弘道读经会语音房间95248416
    读经时间:每周六上午9:30——10:30
    QQ群:238101880
    本文是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陈景展。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