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中华道学百问丨第一位定居并开发澎湖的“道士”是谁?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中华道学百问》 李信军 参加讨论

    文/李信军
    
    澎湖(资料图)
    施肩吾,字希圣,号华阳子,公元780-861年,新城县贤德上施家人。唐朝著名诗人、道士(别号栖真子)。
    据史记载,施肩吾于宪宗元和二年(807)考中进士,任江西观察使。后学道于洪州(今南昌)西山之游惟观(今万寿宫),晚年率领他的族人一同渡海赴澎湖列岛(今台湾)定居和开发。
    关于施肩吾的赴台定居和开发,据《续修台湾府志》中,有他的一首《题澎湖屿》诗:“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 黑皮年少学采珠,手把生犀照盐水”。这首诗描写了他的族人和当地居民一起生活、劳动的情景。他的另一首《感忆》诗中写道:“暂将一苇像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云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则生动地记述了他们一行东渡澎湖的心情及领略到大海的壮丽风景。另一首《赠友人归武林》说:“去去程何远,悠悠思不穷;钱塘江上水,直与海潮通。”道出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同时他又借朋友而去,来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他的诗,对后世文人的词赋影响很大,被誉为我国最早的海疆诗。
    
    施肩吾画像(资料图)
    施肩吾定居澎湖后,给当地带去了先进的科学、经济、文化知识,传播开发了农业生产,改变了澎湖当时的单一的采集经济。使得澎湖列岛经济、农业、道教文化等迅速发展。
    历史上留传下来的,有关他的诗歌及道教着作极为丰富。主要有《西山集》十卷;《全唐诗》收录他的诗多达196首;《万首唐人绝句》诗集有他的作品也多达151首。道教著作主要有《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华阳真人秘诀》、《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三住铭》一卷和《座右铭》等。(编辑:若木)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稿件,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