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俯首作揖诉衷肠——关于道教“手礼”的认识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冯文 参加讨论

    文/冯文
    一、中国古代手礼渊源
    拱手礼又叫作揖、抱拳礼,是中国人传统的见面礼,其历史非常悠久。《论语·微子》曾载“子路拱而立。”这里子路对孔子所行的就是拱手礼,拱手礼的正式称呼应该叫揖礼。据说中国古代的礼仪绝大多数都源自西周初年周公开创的“周礼”,在《仪礼》中,规定士与士之间的交际礼仪的这一部分叫做相见礼,而揖礼就是相见礼之一。
    
    古人见面作揖(资料图)
    适用于各个场合:见面约会、双方告别、问候寒暄、恭喜道贺等。即人文、尊敬、典雅还卫生。
    拱手礼可有捧手、抱拳等基本手型。捧手。捧是拱手礼的基本手型。《辞源》释义:“捧手,犹拱手,表示敬佩。”这就是说捧手的动作应为两手相拱。基本动作是双手在胸前叠合,手型如拱,立而不俯。抱拳。
    因此道教的礼仪基本上是在中华古代礼仪的基础上结合道教观念发展而来,因此本文不针对古代礼仪及道教礼仪全面展开,只把道教的“手礼”进行简单阐述(因为这个是道教信徒日常使用最多的礼仪),文章是小道个人对道教“手礼”的浅薄认识,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二、道教抱拳礼认识
    1、道教太极阴阳观念
    
    (图源:冯文)
    道教理论来源于对阴阳的认识,“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即《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灵枢·阴阳系日月》“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道指“道理”、“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二”就是阴和阳,是世界的正反两个方面,比如:白天与黑夜、夏天与冬天、男人与女人、阳面与阴面、大山与江河等等等等。
    
    (图源:冯文)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因此按道家的说法,阴阳五行在手指上各有自己的位置。“子午”在道家观念中是阴阳的象征,子午相交表示阴阳二气交流,也代表着太极中的平衡。无名指根部是十二地支的“子”部,中指的指尖是十二地支的“午”部。道教行礼时,左、右两手的拇指分别搭在左右两手的“子”、“午”部位,故而为“子午诀”。
    三、目前存在的两种道教抱拳礼
    1、善恶观念:左抱右的方式
    
    (图源:冯文)
    这种方式是来源于古代行礼时对善恶观的理解,但是两手抱拳产生的太极图是逆转的形象,确实有点背道而驰,若按逆行成仙的丹道行气养生来说也可。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手部》曰:“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
    据此记载可以得知,行拱手礼时,一般右手在内,左手在外;中国古人以左为敬、左为善,左为阳所以行拱手礼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重。若遇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女子行拱手礼时,左手在内,右手在外,若遇丧事行礼,反之。
    2、顺道而为:右抱左的方式
    
    
    (图源:冯文)
    这种方式是来源于道教思想对顺天而为、顺道而行的理解,同时两手抱拳负阴抱阳产生的太极图是顺转的形象,但是若按善恶观念来讲也稍嫌不足。
    太极原始的顺序就是顺时针旋转,和钟表及水流的旋转方向一致。它暗示着,世界的运动具有方向性的,顺向代表了前进、发展,是正常的运动方向。反之逆向运动则意味着倒退、落后,是非正常运动方向。
    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的是,万物都是有一个阴,有一个阳,阴阳调和,此为和谐。
    四、两种道教抱拳礼应用
    道教在行抱拳礼时一般配合祝福语来达用于对方尊敬,比如福生无量、无量寿福、吉祥如意、福禄寿喜、三无量(无量观:年轻人或者人多的时候用,无量寿:对长辈用,无量福:对妇女儿童用)。
    小道一般在对人行礼时使用善恶观念(左抱右的方式),意思是与人为善,尊敬对方。在进庙礼神时使用顺道而为(右抱左的方式),意思是弟子尊崇太极顺转的大道规律,顺天而行,正己化人,永不背道而驰!
    
    国家领导人行抱手礼(图源:冯文)
    中国历史悠悠五千年,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中国古代文明被称之为“礼乐文明”,孔夫子曾经感叹“礼崩乐坏”而四处呐喊,主张“克己复礼”,儒家学说的核心——“仁礼之学”,维系了两千多年来的社会文明秩序。
    中国最早的甲骨文“人”的写法(如下图),便是根据人与人见面拱手作揖行礼而演化出来的,可见抱拳行礼是做人最基本的礼仪常识。道教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礼节,更将其作为道门的基本威仪规范,贯彻始终。
    
    (图源:冯文)
    不过,并非只有道教徒才使用拱手礼;其实许多国家领导人在一些亲民场合,通常也会行此礼以示对人民的敬重;另一方面,还彰显了其自身浓厚的民族自豪感。
    不难看出,国家领导人早已经在潜移默化中以自己的行动传递一种信息,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进程中,更有必要认识这种基本的礼仪常识。唯有如此,我们的文明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以上内容有所引用网络图文,为了共同学习借鉴成长。(编辑:若木)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冯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