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人傅真山为还阳真人郭静中弟子,原名傅山,他实际上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早期已有道缘,明亡以后不更衣冠,不仕清朝,出家入道成为真道人。 傅真山(资料图 图源网络) 无所不通 跻身“清初六大师”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思想家、书法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山西太原人。明诸生。 傅真山是著名学者,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此外,诗歌、书法、金石、武术、考据等都有涉足。他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傅真山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傅山在医学上有着巨大的成就,其医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造福于人。傅山极重医德,对待病人不讲贫富,一视同仁。对于那些前来求医的阔佬或名声不好的官吏,则婉词谢绝。对此他解释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医与好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与胡药,正经者不能治”。 有趣的是,在一些武侠小说里,傅山还被描写为武侠高手。比如梁羽生在《七剑下天山》中把傅青主描绘为剑术高手,精通无极剑法,俨然一派宗师。 幼有道缘 比丘托生 据《石道人别传》称,傅真山出生以前,其叔制造一尊佛像,因为花费过巨中途有些后悔。傅真山的母亲拿出积攒的钱财首饰来资助佛像继续建造,此时她怀孕已经十二个月了。后来旃檀香佛托梦将一位高修为的比丘指为她的孩子。不久之后电闪雷鸣,傅真山就降生了。 傅真山六岁时看见其父亲购买黄精,听说服之不死,于是取来饮食,并不肯再吃谷食。家人强迫他放弃后,傅真山才恢复吃谷食。 在《七剑下天山》中傅青主是一名武林高手(资料图 图源网络) 勇斗阉党 傅真山名动全国 年幼时,傅真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博闻强记,读书数遍,即能背诵。15岁补博士弟子员,20岁试高等廪饩。后就读于三立书院,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指导和教诲,是袁氏颇为青睐的弟子之一。 傅真山的老师袁继咸曾为兵部侍郎,因为官清廉,敢于直言,得罪权贵魏忠贤,被贬为山西提学。崇祯九年(1636年),魏忠贤死党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捏造罪名诬告袁继咸,陷其京师狱中,傅山为袁鸣不平,与薛宗周等联络生员百余名,联名上疏,步行赴京为袁诉冤请愿。 他领众生员在京城北京四处印发揭贴,申明真相,并两次出堂作证。经过长达七八个月的斗争,方使袁继咸冤案得以昭雪,官复武昌道。袁继咸得雪之日,魏忠贤的走卒——张孙振,亦以诬陷罪受到谪戍的惩罚。这次斗争的胜利,震动全国,傅山得到了崇高的荣誉和赞扬,名扬京师乃至全国。 哭国书难著 依亲命苟逃 袁案结束后,傅山返回太原。他无意官场仕途,潜心读书教学,除经、子、史、集外,也精心览读道经。不久,起义军、清军先后攻占北京,明亡。傅山闻讯写下“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的悲痛诗句。 为表示对清廷剃发的反抗,他拜寿阳五峰山还阳真人郭静中为师,出家为道,道号“真山”。因身着红色道袍,遂自号“朱衣道人”,别号“石道人”。朱衣者,朱姓之衣,暗含对亡明的怀念;石道者,如石之坚,意示决不向清朝屈服。 傅真山积极联络抗清势力,同桂王派来山西的总兵官宋谦联系,密谋策划发动起义。然而宋谦不久被清军捕获,并供出了傅山。于是傅山被捕,关押太原府监狱。傅山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中有以奇计救之,得免。 石道人曾与阎尔梅结为“岁寒之盟”(资料图 图源网络) 岁寒之盟 不仕清朝 出狱后,傅山仍然支持反清活动,与顾炎武、申涵光、孙奇逢、李因笃、屈大筠以及王显祚、阎若璩等坚持反清立场的名人和学者,多有交往。尤其是曾在山东领导起义的阎尔梅来太原与傅山会晤,并与傅山结为“岁寒之盟”。 康熙帝为笼络明朝遗民,在康熙十七年(1678)诏举博学宏词特科,令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由皇帝亲自考试录用。在朝官员推荐傅山为官。称病推辞,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促驾,强行将傅山招往北京。至北京后,傅山继续称病,卧床不起。清廷宰相冯溥并一干满汉大员隆重礼遇,多次拜望诱劝,傅山靠坐床头淡然处之。他既以病而拒绝参加考试,又在皇帝恩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职时仍不叩头谢恩。康熙皇帝面对傅山如此之举并不恼怒,反而表示要“优礼处士”,诏令“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傅山由京返并后,地方诸官闻讯都去拜望,并以内阁中书称呼。对此,傅山低头闭目不语不应,仍自称为民,避居乡间,同官府若水火。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傅山仙逝,时年77岁。临终穿朱衣、戴黄冠敛葬。(编辑:斯清如水)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