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明代全真高道录(七):耿义兰扶教告御状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唐山玉清观 佚名 参加讨论

    耿义兰,字芝山,号飞霞,又号灵应子,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著名道士,曾为保护崂山道教、修复太清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弃官入道
    耿义兰是明代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人,生于正德四年(1509年)九月十八日。嘉靖年间考中进士,后弃官在崂山太清宫拜高礼岩为师修道。
    修行数年后,耿义兰随师游华山,在北斗屏挂单10余年,跟华山道士赵景虚学道理、演法术。后辞别师父游访北京白云观,挂单数年,在白云观主持王昆阳门下学玄数年后返回崂山慈光洞静修。
    耿义兰返回崂山后,曾把在北京白云观学道的十方经韵以及中原、秦、晋等地的戏曲音乐带回去,对十方韵的传播和崂山道乐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崂山太清宫(资料图 图源网络)
    告御状
    万历十三年,憨山和尚在太清宫前建海印寺,太清宫道士刘真湖与之争庙址,又以宫中主持之死引发官司。万历十七年,耿义兰助刘真湖、贾性全等人上诉于县、州、府衙,控告憨山和尚在道院建佛寺,不料官司败诉,耿义兰反遭笞刑,被判徒罪四年。
    出狱后,于万历十九年(1591)秋,耿义兰又赴京告御状,万历二十三年(1595),才获神宗朝觐,上控理直,才得重提审判。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朝廷降旨毁海印寺重建太清宫,敕封耿义兰为”扶教真人”,应耿义兰之奏请,皇帝又赐《道藏》共480函,并钦赐御伞御棍,金冠紫袍,永镇太清宫道场。
    官司打赢后,太清宫道士为怀德不忘,曾作诗志之:“风霜耐尽故人亡,海角名标万古香。若是天涯无耿子,穹苍何处设仙乡。”耿义兰遂被尊为崂山道教十大道首之一。
    万历三十一年(1603),重新勘定了太清官的四至范围,自此后,在朝廷扶持和官府保护下的太清官逐渐成为崂山地区规模最大的宫观。其后太清宫声名大振,全国各地的道士均来朝山挂单,不但使太清宫一派繁荣,也带动了整个崂山道教的发展。此后二百余年问,崂山道教长盛不衰,道派林立,宫观遍布。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十月十五日耿义兰飞升,年97岁,葬于三皇殿前,今太清宫三皇殿西厢为“耿真人祠”,内祀扶教真人耿义兰之神位。
    按:一说这次僧道之争涉及宫廷政治“帝后之争”,所以也不必深究这次争论的是非曲直。后来憨山和尚对三教合一也有一定贡献,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不妨更客观一些。
    
    扶教真人耿义兰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明代全真高道录》和部分网络资料整理发布,选自“唐山玉清观”,2015年7月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