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冰雪聪明道家人:这位“两袖道风”的清朝官员用他的诗画圈粉无数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温明 温至锴 参加讨论

    文/温明 温至锴
    偶然得到周凯一本《武当纪游二十四图》,本人很是欣喜;周凯是浙江富春江人,和孙权、黄公望、郁达夫是同乡,被浙江富阳人尊为乡贤,真是地灵人杰也。有趣的是,周凯先生在均县(现湖北丹江口市)、襄阳、福建、台湾都任过职。值此第四届道教论坛即将来临之际,小子遂不揣浅陋。收集资料,缀成此文,以飨诸君。
    按照知人论事的思维方式,我们还是先介绍一下周凯的人生轨迹吧。
    一、周凯先贤画像
    周凯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一代名臣,富阳代有俊才,周凯与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同科进士,以诗歌古文闻名于当时,山水画也成就斐然于清朝画坛。用现在的话说,周凯是学者型官员啊!
    
    《武当纪游二十四图》(资料图)
    周凯生于1779年,卒于1837年,享年59岁。字仲礼,号芸皋,别号富春江上捞蝦翁。是地道的浙江富阳县人士,家住富阳镇宜家弄。走的是一条古代读书人的正途,终成进士,入翰林。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启蒙教育是在同乡内阁大学士董诰府里完成的,而且一呆就是十多年。董诰父子善书画,周凯少年时就懂得画理,自此潜移默化,熏陶日久,书画技艺进展迅速,加之勤奋,周凯的书画艺术水准均达到精品境界,俨然是一大家矣!
    周凯走上仕途后,曾任湖北襄阳知府,汉黄德道台、福建兴泉永道道台,随后任台湾兵备道、按察使司衔兼提督学政等职,终老于官邸。周凯在当官期间政绩卓著,在他任职的地方都留下了好口碑,正所谓“政声人去后”。在湖北襄阳知府任内鼓励农民种桑养蚕纺织,给老百姓带来的恩惠最大。笔者以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周凯的老家富阳地处江南,素来有种桑养蚕纺织的传统;二是在农耕社会,官员有奖励桑织的职责;三是种桑养蚕纺织是一个很好的产业链,既可以解决农民的衣服问题,又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用现在的经济术语讲,就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动脑筋哪。在台湾任职期间,邀请当地名士,在海东书院品文论诗,纵谈天下大事,一时传为佳话。一直到现在,富阳旅台人士回乡探亲,还把这类话题津津乐道。看来,周凯先生是连结襄阳、武当山、台湾的一座桥梁,一条纽带,一个人文富矿啊!
    周凯文武兼备,精通诗词、书法、绘画,堪称“三绝”。他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人成立宣南诗社,是当时北京二十四诗人之一。著作等身,有证据:如《内自讼斋文集、诗集、诗抄》、《均县纪游》、《澎海纪行诗》、《高阳游修禊诗》、《襄阳杂识》、《襄阳必告录》、《富春杂识》、《富阳先正古文汇选》、《厦门誌》等。
    《武当纪游二十四图》当是周凯在任襄阳知府期间画出来的,因为均县当时归襄阳府管辖,周凯在公余上武当山是有便利条件的。武当山的九宫八观、七十二峰、三十六庵、二十四涧等自然景观肯定给周凯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周凯登临期间,峰峦峻秀,景色幽奇,寄情翰墨,荡涤尘胸。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南岩宏奇紫霄丽、动八景静八景等成组的景观,就像宋朝的界画和西方的连环画一样,将峰峦的起伏高下之势,变态万殊之状,一一形诸毫端,笔随景变,曲尽其妙,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周凯的笔端,为后人和祖国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周凯上武当山的缘由
    关于上武当山,周凯本人是这样说的:周凯因公务原因,每年要到均县调研视察,经过武当山麓,以山势峻削,攀登起来困难,所以没有登临武当山。有一次,他听几位私下议论,讲周大人不敢上武当山,是违忤了王灵官。民间有种说法,王灵官有三只眼,手握钢鞭,专门惩治恶人,保佑好人。在这之前的九月份,有在武当山掉下悬崖死亡的情形,山上有道士说是王灵官鞭打的,以讹传讹,传到襄阳时就说死了数百人。他派员去调查,去的衙役受到道士愚弄,说确实是王灵官鞭打的。周凯问尸体在哪里?回答说:同去登山的人已经背走了。周凯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就发公文到均州让彻查此事。结果真相大白,只是死了一人。于是各种流言飞语戛然而止。
    周凯这次上武当山比我们这些现代人费劲多了,坐在竹兜里,从武当山下到南岩宫,住宿一晚,左右服务人等,连推带拉,周凯大人腰间系着布条,终于登上金顶,瞻仰玄天上帝真容,随即视察灵官殿,经过南天门,台阶如天梯,站在面积仅可立足的地方,一阵阵眩晕,感觉活下去都困难至极。作了一首问灵官诗,题在墙壁上。责问道士,道士吓得不敢出声。在皇经堂又歇息一晚。这一次,他还游览了很多岩洞。回到办公地后有阅读了太和山志气,“佳胜孔多”,可惜没有时间到处游遍,然而就已经游览的地方而言,“已非复人间世矣”!不是人间真乃仙境矣。雕梁画栋,琳宫仙馆等不知要费多少财力物力人力,岩隧清幽,花竹修美,宛若神仙洞府,其余好看的景色不可胜记。
    给周凯大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金顶,他在文章中这样描述:山顶无草木,石头颜色想铁一样黑青,远望七峰并峙。观天上的星斗似乎伸手可得。但是地处1612.48米的顶峰,风势凛冽,不堪久住。
    三、周凯武当山诗歌赏析
    周凯到厦门任职后生病期间,又想起了武当山,他这时觉得应该感谢王灵官,于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画成《武当纪游二十四图》,每幅图配上一首诗。
    
    《玉虚宫》(资料图)
    玉虚宫
    萝草掩荒圩,琳宫问玉虚。
    螭虁埋碧瓦,狐兔穴丹除。
    烽火消沉台,冰霜剥蚀余。
    双碑犹屹立,认是胜朝书。
    解析:看来,玉虚宫在嘉庆道光年间已经衰败不堪了,杂草遍地,琉璃瓦上刻着龙一类的瑞兽掉在地上,狐狸野兔不时出没。经过战争的毁坏和风霜雨雪的侵蚀,只有两块碑屹立不倒,仔细辨认,奧,是前朝的老物件。
    太子坡
    我思太子名,乃自春秋始。
    今登太子坡,太子知是谁?
    偶然询乡人,云似明成祖。
    借问所似有何许?伏犀四角状如虎。
    感之乃叹明高皇,独挡北面知燕王;
    称其才智颇类朕,授以重兵守边疆。
    其时四海干戈戢,车门忽对群臣泣。
    懿文已甍秦晋殂,论长亦可燕王立。
    众口仁明讼太孙,太孙首建削诸藩。
    智空晁错倾囊计,心苦高巍论世言。
    吁嗟呼!
    误国齐黄徒一死,李久江直纨绔耳!
    不容原庙进龙香,终见城门飞燕子。
    三百年来王气终,钟山昔日吊遗宫。
    偏颅月落悲疑基,何处荒庵问白龙?
    坡前古庙同寥落,犹说燕王当日客。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在诗中周凯回顾了明朝初年建文皇帝朱允炆与永乐皇帝朱棣争夺皇帝宝座的历史,并发表了自己的政治见解。他问太子坡附近的村民,说太子就是明成祖朱棣。按说朱棣文武双全,朱元璋在长子朱标、秦王、晋王等大儿子去世的情况下,选择在兄弟行中排位第四的朱棣当皇帝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奈何受到正统观念的影响,最终选中孙子朱允炆上位。可惜朱允炆缺乏政治家的才具,起用了齐泰、黄子澄两位冬烘先生,不敢直接拿掉朱棣,相反的是先削掉其他的藩王,“打草惊蛇”,朱棣愤而反抗。朱允炆在当时的情势下,还有一种抉择,采用大臣高巍的计策,用汉朝武帝刘彻时大臣主父偃的推恩令,温和而有力的,温水煮青蛙似的,一步步拿掉“尾大不掉”的诸侯王。结果是,他做出了最愚蠢的决策:一是放掉了作为人质关押在南京的朱棣的两个儿子朱高炽(后来的明仁宗)和朱高煦;二是下令军中不许伤害朱棣一根毫毛,称朱棣是他叔父亲,伤害叔父有伤亲之意,简直是春秋战国时的宋襄公,此人被伟人毛泽东主席认定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的代表人物,须知,对敌人的仁义就是对人民的犯罪;三是临阵换将,拿掉老诚谋国、能征惯战的宿将耿炳文,换成纨绔子弟李景隆(就是周凯诗歌里提到的李九江),李景隆私通朱棣,打开南京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
    朱允炆生下来,“偏颅”,古人认为不是“王者之器”。真是一语成谶。拿着全国的资源抵挡不了一位偏处一隅的藩王,害得跟随他的众多大臣身首异处,大臣的女眷被朱棣发往“教坊司”,任凭歹徒蹂躏;大臣被“瓜蔓抄”。真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可悲!可叹!
    在诗歌的结尾,周凯先生感叹道:太子坡的古庙观如今寥落了,仿佛在无言地诉说着朱棣本人的音容笑貌,这个屠夫也化成了一股青烟随风而去了,真是“是非成败转头空”。
    过太子坡
    红墙屈曲绕岩阿,行路争传太子坡。
    殿宇已教归一炬,五层楼阁尚巍峨。
    赏析:看来周凯先生对太子坡是情有独钟啊,这首诗写得通俗易懂,首句就是我们所说的“九曲黄河墙”,这是道教审美美学“道法自然、依山就势”等审美思想的具体体现,曲线美避免了单调直白,留出想像的空间。路上的行人都在说太子坡的景色美。有些殿宇被人为失火和其他原因付之一炬,可惜了。好在五层楼还巍然屹立。五层楼在道教界就是神仙住的地方,因为中国古人一直认为“仙人喜楼居”。周凯先生和我们这些几百年后的凡夫俗子一样,怀揣着英雄神仙梦,在红尘滚滚的世间艰难跋涉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一图配一诗(资料图)
    磨针井望天柱峰
    一峰高出众峰巅,七十二峰都插天。
    隐约遥知前夜雪,苍茫半没午时烟。
    何人铸就黄金殿,此地磨余白水泉。
    我亦不辞功力苦,定拼茧足叩元元。
    赏析:周凯在这首诗里描绘的是从磨针井仰望或曰眺望天柱峰的感想。武当山七十二座峰都直插云霄,独有天柱峰高出众峰之巅,并且其余诸峰均俯身向着天柱峰,呈现出“七十二峰朝大顶(天柱峰上有金顶,俗称大顶)”的壮丽景观,真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诗人隐隐感觉前夜山上下起了大雪,山上白茫茫一片,雪花压着青翠欲滴的树木,午时的烟霭笼罩在纷纷扬扬的雪花里,好一幅粉妆玉琢的大中国山水画。何时何人铸就了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诗人这是明知故问,意在为人们开辟想像的空间。站在磨针井,看着一泓清泉,诗人不由内心泛起阵阵思古之幽情。同时,周凯先生下定了决心,要不辞心苦,攀登、攀登、再攀登,到金顶朝圣去。要知道,那时到金顶(海拔1612.48米)可没有汽车和索道啊。其间的劳累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有体会呢。
    四、周凯与周府茶庵叶道人的交往
    周凯与周府茶庵叶道人交往密切,诗词唱和,往还作诗三首,成就一段佳话。周凯记录了这位十九岁的青年道士的情况,骨格清奇,好像不食人间烟火者,而诗句清新,大概是天赋极高之人,所谓“殆有天授”。周凯不知道这位道人的名字,就用道人诗作中的“问梅”二字称呼,叶问梅道长与他别离后,两人经常还有书信往来,因为道教清规严格,叶道长未尝下山到城市中游逛,后来逐渐失去了音信。从周凯的记叙中可以揣摩出,道长与周凯这位官员完全是神交,抛开了世俗的功利。周凯在文集中记录了叶问梅道人的诗作,兹录如下:
    小庵说建自官家,懒道无能解煮茶。
    雨后荷锄寻药草,雪中邀客问梅花。
    青旗两度逢君过,丹桂千年绝世嘩,
    莫笑吟成蔬笋气,瓣香早把墨笼纱。
    荒庵得见大方家,赐我新诗胜赐茶。
    许入笼中收作药,愿从笔底借生花。
    周凯在《周府茶庵》的画作上题写有跋,据他自叙,他至少到过两次。他说,周府茶庵是明朝是河南开封的藩王所建,当山要冲,来往必经之地,来往武当山的人们都在此处歇脚。周府庵门前有一条河流,名曰剑水。长松夹道,古木参天,庭院内有四株丹桂树,最大的一棵需要一位成人伸开双臂才能合抱。丹桂飘香季节,果实累累,还有一位善于作诗的道士叶问梅。
    
    《武当纪游二十四图》(资料图)
    周凯先生对周府庵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给游人提供茶水服务的庵,丹桂飘香,枝叶婆娑的榔梅,台阶旁有松柏之类的乔木。他陶醉在美景之中,喝醉了,并赋诗一首。
    “冰雪聪明属道家,诗成清味胜于茶。问君何处锄云药?邀我重来煮雪花。得句自怜人已瘦,谈经却爱语无嘩。曈曈日影穿林出,寒翠空濛上碧纱。(得至周府茶庵叶道人,问以诗见和叠韵答之)”。
    读至此,小子不禁击节赞叹。周凯先生深得道家三昧,冰雪聪明道家人,诗歌、清味、茶等是神仙境界的象征。神仙那个快活呀,云中锄药、煮雪花。写成这几句发自心底的诗,诗人周凯自叙瘦了一圈。与道士谈经在轻声慢语的情境中,天快亮了,日影从树林中投射出来,森林在早晨的雾霭中空濛,景色迷茫,像笼罩着一层碧纱。
    神仙境界啊,千载以下,余不胜向往之!(编辑:忆慈)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温明 温至锴。)
    欢迎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