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北山上,有一座修建于北魏年间的土楼观。近一千多年来,这里一直有海内外道教人士拜谒。 喇宗静道长20年致力绿化不遗余力 喇宗静道长在葱郁的丛林中 喇宗静道长自1983年在这个土楼观里主管绿化建设以来,20年过去了,这里已经是树木成荫、花草吐芳。放眼望去,那苍翠挺拔的松柏、郁郁葱葱的灌木、富贵吉祥的牡丹、高贵典雅的郁金香,把这座古老的寺院装扮得非常美丽,宛若一幅精美的图画,悬挂在北山的胸际。而喇道长却已经白发苍苍。说起喇道长绿化,知道的人无不赞赏,无不敬佩!在山坡上植树谈何容易!遇到雨季,山体滑坡,水土流失;遇到旱季,树苗缺水。这都是植树必须解决的问题。于是,他在山坡上,每隔一段就挖一个1米深、2米宽的槽子,用青砖砌好,在里面填上土,然后栽树。年复一年,这样的槽子数以百计。为解决水源问题,他筹措资金,建起了抽水泵站,把水从数百米的山下引到山上,从根本上为树木、花草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为了植树,他先后从江苏购买了树苗、花种精心栽培。有时侯,一场大风把树苗吹倒了,他就一个一个扶正;有时候,山体滑坡,一年甚至几年的心血在顷刻间化为乌有,但喇道长还是不厌其烦地一个一个刨出来再栽上。这就是喇道长,一个年逾花甲的道界老人。20年来,他种植了几十个品种的乔木、灌木和上百种花草,绿化的面积有100多亩。 金庸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神秘的武侠世界。在这里,作家把江湖恩怨、儿女情长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射雕英雄传》中,王重阳的武功深不可测,他的弟子丹阳子马钰、长春子邱处机、玉阳子王处一等“全真七子”更是武林高手中的高手。龙门派是全真派的一个分派,它的创始人是道教传奇人物王重阳的弟子邱处机。我省道教协会会长喇宗静很有些传奇色彩,他是金庸笔下描写的龙门派第二十三代传人。古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开通,推动了道教文化在高原的传播。根据邱处机所写百代派诗(共二十句)的排列,我省道教协会会长喇宗静是龙门派第二十三代传人。 探寻青海龙门派的发展脉络 冬日的午后,记者采访了青海省道教协会副主任李红军,想寻找龙门派在青海的传承脉络。龙门派的门徒都是武林高手吗?邱师祖所创的龙门派武功神妙在哪里?翻阅浩如烟海的史料,龙门派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起来。“全真七子”之一的邱处机在师父去世后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市),隐居潜修多年,承袭全真教法创立龙门派。随着时间的流逝,龙门派逐渐传播到了全国各地。邱处机曾经与弟子18人从莱州出发,行程万里,历时两年,见到了成吉思汗,劝他戒杀。他的这一事迹,弟子李志常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有详细的记载。故而,在元朝的时候全真派有了很大的发展,龙门派的生命力因此也很强盛。明代龙门派一度衰落,到了清朝初年,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从华山北上京师,在那里传戒收徒,使得龙门派一度复兴,一改明代衰落的面貌。在这一时期,江浙一带,成为了龙门派传播的中心。除此之外,在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都有龙门派的传播。因为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昌盛的道教派别,龙门派的武功自然也被各家吸收融入。在西北地区,有清代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刘一明,号悟元子,山西曲沃(今闻喜县东北)人,颇有盛名。他出家后,云游晋、陕、川、甘一带,遇龛谷老人传丹术以后,归隐在甘肃榆中县牺云山中,并著书立说,《道书十二种》流传颇广,成为清代内丹学一大家。那么,青海的龙门派到底是怎么传入的呢? 青海龙门派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入 带着上述疑问,记者又拜访了青海师范大学的张有厚先生,他多年来收集道教文化在青海传播的史料记载,能为我们解疑释惑。在古代,漫长曲折的道路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是西羌大地和祖国内地之间交流的阻隔。后来,古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开通,推动了道教文化在高原的交流。根据《西宁府新志》的记载,中原地区的著名僧人昙霍跋山涉水来到青海,在青海传道多年。《高僧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公元399年,发显与弟子等一行11人,踏上了漫漫路途,渡过黄河,穿越峡谷,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这片高大陆上,到土楼观(今北禅寺)参拜。说到青海较早时期的道教文化代表人物时,张有厚说,西宁地区的余氏家族是比较有影响的正一道法师,他们的先辈曾是清朝西宁府属西宁县道会司余复明。张老曾经专门前往余氏家族,从他们的家谱中寻找相关文字记载,发现余氏家族原籍江西南昌府奉新县,先祖余良玑是明朝永乐二年的进士,任翰林院大学士。余良枢是永乐五年进士,任甘肃西宁兵备道。他在西宁任职期间,两个孩子出生了,长子余尚雄,次子余尚安。后来,余尚雄跟随父亲回到了原籍,余尚安便留在了西宁,创茔立祖,被朝廷授予登士郎阴阳学正术。以后,余氏家族历代都受到过朝廷的任命。为什么这里又出现了正一道,它和龙门派有什么关系呢?原先,龙门派传播的中心在江南(与初期全真道在北方不同),不能不受南方本位道教正一道的影响,表现出与正一道融合的倾向。到了清代末年,全真道龙门派与正一道逐渐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解永远是青海龙门派最早的传人 12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北禅寺,拜访了省道教协会会长喇宗静道长,他是龙门派第二十三代传人。说起辈分的排列顺序,喇道长说,传承谱系是严格按照太上混元邱祖真人(邱处机)所写的百代派诗(共二十句)排列的(在这里抄录八句),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根据喇道长的叙述,我们从上面的谱系排列顺序中可知,“宗”位于第二十三位。那么,在此之前更早的青海龙门派传人又是谁呢?西宁人解永远(原名解兴邦)是龙门派第十八代传人,他的祖父解教化是清朝末年礼部道录司设在西宁掌管道教事务的。在他的影响下,解永远继承了祖父的遗愿;第二十代传人袁明发寿高101岁,他出家后在南朔山等名山大川的长期修炼中,得到了高深的功法,成为青海地区较有影响的道人。相传他练就了缩地法、三昧真火等功夫。关于他的故事,在青海民间广为流传。喇宗静的师父赵理璞道号若愚,生于1909年,15岁时出家学道,潜修于大通老爷山,后来到甘肃,拜在大德李坤谷门下学习。他曾经周游国内许多名山大川和多处道观,长期钻研道学。35岁时,赵理璞返回西宁,在广福观任道长。1979年,他收喇良忠为道徒,改名为喇宗静,号复阳子,将一生的道学传授给了徒弟。喇宗静是赵理璞的关门弟子和得意高徒。1987年,师父羽化后,他继承了师父的遗愿,主持土楼观事务,并且多年来,他将土楼观一带的绿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采访时,记者看到,虽然已是冬季,可是山上向阳处的树木依然生机勃勃,让你很容易联想到,夏日的这里绝对是郁郁葱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