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帝师李含光精修愿力助李唐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微信公众号 济源市阳台宫 参加讨论

    李含光(682~769),唐代著名道士,茅山十三代宗师,号“玄静先生”。本姓宏,后改姓李氏。广陵江都人(今江苏扬州)。
    
    《唐茅山此阳观玄静先生碑》,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八月十四日刻
    其父孝感,博学好古,雅修彭聃之道,与天台司马承祯为方外之交,谥正隐先生。母琊王氏,亦出于信道之家。含光少好读异经,诵习坟典,喜静处。年十八,志求妙道,师事同邑李先生。神龙(705~707)初,以清行度为道士,居龙兴观,尤精老、庄、周易之旨趣。开元十七年(729)从司马承祯于王屋山,传受大法。
    开元(713~741)中,唐玄宗从茅山得杨羲、许谧众真及陶弘景所写上清诸经真迹,但缺经文十三纸,令王旻赍玺书信币诣紫阳观请李含光补书。玄宗得知含光得司马承祯之道,诏居王屋山阳台观以继承其道业。其在阳台观潜心修行,广泛传播道教。开元末,玄宗召含光问理化天下事,答称:“《道德》,君王师也。昔汉文行其言,仁寿天下。”又问及金鼎,复答:“《道德》,公也;轻举,公中私也。时见其私,圣人存教。若求生徇欲,乃似系风耳。”
    天宝七年春,玄宗欲受三洞真经,乃拜李含光为师,尊为玄静先生,“以昭懿德彰高行”,并诏刻石于华阳洞宫。
    肃宗李亨也多次褒奖李含光。称他“深通道妙,久著名闻”,“久契真要,深通元微,游逍遥之境,得朝彻之道。”并谓“加意坛场,洁清香火,广上皇之福寿,俾六合之康宁,静正道门,当在师也”,以肯定他精修愿力以助李唐的宗教活动。正由于此,遂使茅山宗盛传于李唐时期。
    大历四年(769)冬十一月,李含光卒于茅山紫阳别院。被尊为茅山宗十三代宗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