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留阳道人 时下泛化的“生态”一词同“文化”一样,包括多情态、多类型的指代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又有不同应用。当“生态文明”成为当今社会热门话题的时候,古老的道家道教的生态智慧,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一付有效的清醒剂。 以人文生态观察道教现状 纵览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宗教生态,且不说遥远的“太平道”和“真大道”等诸多古代道教流派,仅仅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下的道教人文生态,就已经成为广大专家与学者参究的课题。道家、道教的自然主义色彩浓厚,在中国海纳百川的文化大观园中,既有政主教从的历史和经验,也有在不同时期的飘逸风采。在社会动荡和变革的关键时刻,总有姜子牙、张良一类道家人物出来匡扶时局,从而流芳千古。 当今道教人文生态,已经成为广大专家与学者参究的课题(资料图) 在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道教也应该挖掘适合当今社会需求、符合人类进步、有益人民健康、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系统化道术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之中。但现实是,由于我们对道教教义的核心义理缺乏简洁明确的界定,当代诠释和解读语焉不详(仅在定义上就莫衷一是),所以一直以来发展进步不大,难有作为,特别是真正懂得道家精髓、道教核心义理的人不多,很容易出现偏执一端、渐失本真,造成各种乱象。 道教人文生态的外在环境,因传统文化光环下的本土宗教标签,而有所改善,但内部人文生态则不容乐观:一是义理体系不够完整和完善,杂乱无章,莫衷一是;二是人员素质整体不高,高水准国际化人才不多;三是话语权不够响亮,缺乏标准化的范式,和统一口径类的阐扬,所以道教一直处于宗教弱势群体之列。 眼下宗教的社会服务性首当其冲,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整理义理,形成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式的教义思想体系;然后运用当代传媒手段,进行大力推广。 新时代的网络、微信等便捷媒体,更替了纸质的阅读文化;人文生态环境的转变,传统宗教的发展模式也面临新挑战。本土道教文化的阐扬在当代回归国学的呼声中荡漾,精准把握道教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代社会病、生理病开出医治良药,是道教可以利用的优势之一,也是道教教制内自身的人文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的关键所在。 道教发展文武行 笔者素以文化道士自谦,长期关注道教学术和道教养生文化,唱颂过生活道教的赞歌,揣摩过文化道教的含义,认同人文道教说法,也主导着生态道观的运作。笔者认为过多的修辞对道教的影响并不好,道教就是道教,人们怎么认识都行,关键是自己做出什么风格和形象。 文”指的是信仰和理论学识,“武”就是养生功法和太极拳等道术实践(资料图) 事实上,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的道家文化,肯定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系,才会流传千百年而经久不衰。所以,笔者虽以武当三丰太极拳传人形象,而走进人们视野,但更专注于道教文化内涵和人文生态问题——在练功、学修、悟道的进程中体会祖师妙法,确实有独到的心得(每每思想深处总想到一些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并进行哲学思辨),所以最近在多种场合提出:道教人才的后辈力量,和道教构建教义核心体系,是道教人文生态发展的关键,更是道教当代和今后发展的生命线。为了使道教不被社会边缘化、为了使道教文化在主流文化中拥有自己独特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创造性培养道教人才。道教人才要以信仰为核心,形式次之;有信仰、有学识、能胜任弘教之责的高道是我们最期盼的。我们被一群有信仰的持修之人支撑着,我们也看到一群人因解读方式和弘道方式不入时流,而使弘道空间逐渐变窄——这也就是我要呼吁的人才建设。我们提倡文武兼修,“文”指的是信仰和理论学识,“武”就是养生功法和太极拳等道术实践。 弘扬道教的三绝文化 道教文化在当代的阐扬,要符合时代精神,适合大众需求,切合道教内涵,具有道教独特的鲜明个性,才能更好地广泛传播。我们道教义理思想的根本和核心离不开我们道教的圣经——《道德经》;形象意向最有力的表现是作为我们道教功法象征的“太极拳”;宗教形式的艺术化、生活化最具代表的是道教音乐(从殿堂纯宗教音乐到舞台)。 形象意向最有力的表现是作为我们道教功法象征的“太极拳”(资料图) 道德经、太极拳、道教音乐——我们当代道教弘扬推广的三个绝对优势(三绝文化),自信为教内“三绝”的道教优秀文化,同道共鸣共勉,实践推广之。 回顾宗教开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道教徒大浪淘沙,几波走进道观,几波世俗仍在。进进出出,“围城”故事和边缘化的窘境,今天长征下来的历历可数、沉舟侧伴千帆过。在信仰与传承的机会博弈中,我们走来了。我们在复兴中华梦中扬起优秀传统文化的风帆,我们的人文生态要自明自知,在文化自信的当下,用我们的闪光点去点缀社会、照亮需要的人们。而我们的现实生态和未来景象,要靠我们打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我愿长江后浪推前浪,新松必将高千尺!希望在一代代道教人,特别希望在青年人——似八九点钟的太阳,灿烂的光辉足以驱散笼罩在苍茫大地的重重雾霾,给予万物以温煦和勃勃生机…… 仅以我最近关切的道教内部人文生态(狭义),写成此文,期以同道共鸣而践行,唱响道教发展文武行,抓住人文练好功,续写当代道教新篇章。(编辑:若水)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留阳道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