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广州三元宫:晋代鲍姑采艾行医之处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newdu 参加讨论

    广州越秀山西麓,有一座遐迩闻名的三元宫,它是道教在广州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见证。登上26级宽广的台阶,“三元古观,百粤名山”两联苍劲楷书赫然入目,是为清同治二年(1863)翰林学士游显廷手笔。
    
    广州三元宫(图片来源于网络)
    广州三元宫所供奉的神灵
    因为灵官神位高移,进入头门,古朴雄伟的三元大殿立即呈现。该殿宽、高各13.3米,三元神像--上元天官(赐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端坐殿堂深处。正殿两侧为鲍仙姑殿,其后是太上老君殿,与老君殿有石桥相连之东侧,是为吕祖殿。由此经客堂前门,可回到主殿前天井中央的拜香亭。天井左为斋堂、祖堂,右为钵堂、抱一草堂。古色古香的藏经阁伸展出大门的西侧。坐北向南,依山而建的三元宫,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占地面积约5100平方米,是中外游客必到的胜地。
    三元宫的改建修葺历史
    广州三元宫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初名越岗院,为南海太守鲍靓之女鲍姑修道行医之所。因地处市北,后人又称“北庙”,明代崇祯十六年(1643)改建后更名三元宫,主祀上、中、下三元大帝;清代康熙三十九年(1700)时任主持杜阳棣在平南王尚可喜等人的资助下,先后扩建山门灵官殿、三元殿、钟鼓楼、吕祖殿、鲍姑殿、老君殿、玉皇殿、斗姥及道舍等建筑,使三元宫规模宏伟,殿宇巍峨,遂成为岭南著名道教宫观。乾隆、同治、光绪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抗日战争期间,该宫残遭破坏,后不久又得住持何诚瑞募化重修;“文革”中,此宫再遭破坏,从1982年起广州道教界开始对其进行全面地修复,现有灵官殿、三元大殿、鲍姑殿、吕祖殿、玉皇殿、老君殿及道舍等道教建筑近百间,宫内终年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四季花草飘香,香火旺胜,既是广州市一大旅游胜地,又是岭南著名的道教官观。现为广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
    三元宫的整体布局
    三元宫以正对山门的三元殿为中心,坐北朝南;殿前拜廊东西连接钟鼓楼,殿后为老君殿;两侧自南而北,东为旧祖堂、斋堂、客堂、吕祖殿,西有钵堂、新祖堂、鲍姑殿等建筑。各殿堂建筑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三元宫主殿三元殿宽20.27米,深16.85米,建在北面高一级的石台基上,与钟、鼓楼和拜廊连成一片,在广州古建筑中独一无二。三元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流行的上元诞、中元诞、下元诞的宗教民间节庆的主要活动场地。
    
    广州三元宫(图片来源于网络)
    晋代鲍姑采艾行医之处
    广州市三元宫修建于晋朝,位于广州市北越秀山下,它是晋代女针灸家鲍姑采艾行医之处。元帝大兴三年(320),南海郡太守,陈留(今河南开封)人鲍靓,为其女鲍姑(道学理论家、丹阳句容人葛洪之妻)在此兴建修道场所,初名越岗院。鲍姑行医济世,采集草药红脚艾,配以院中井水,制药以灸赘瘤,救人无数。鲍姑仙逝后,人感其医德善功,集资塑像,祀奉院内,是为鲍仙姑殿。鲍姑行医配药用过的井,后人珍存,名为虬龙古井。现存的医史遗迹主要有:鲍姑宝殿、虬龙古井和道家炼功碑。
    三元宫内珍贵文物
    宫内各殿,建于康熙年间,反映了清代道教宫观的建筑风貌,已有300余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宫内存探花刘世安字四幅,康有为中堂字一幅,居廉牡丹画一幅,沈绵春大中堂竹一幅,竹禅大横披石竹一幅,道藏一套,平南王尚可喜送大钟一口。“文化大革命”后,上述文物已不知所终了。
    1981年3月,三元宫获重新对外开放。1982年起,陆续收回被占殿宇,并予重修。1983年春节前,举行了开光仪式,并对外开放,香客游客日增。作为久远的文物古迹,三元宫是一个可以不断探求出新价值的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