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寻觅洪雅的仙踪道影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华西都市报 潘波 参加讨论

    “洪雅·中国道教文化源”位于槽渔滩镇顺河村,周边有峨眉山、乐山大佛、三苏祠等多个风景名胜。“洪雅.中国道教文化源”项目前期拟投资10亿元,将以道教文化为灵魂,以“生态”、“养心”、“养生”为理念,规划建设道观公馆、道教学术研讨中心、道教展览馆、健康养生、道教文化培训、慈幼养老、道教游艺等10大板块。
    
    五斗观新山门(来源于网络)
    此前,1994年,洪雅县筹资300多万元,在五斗观原址上恢复重建了天师殿、三清大殿、三星殿、八卦亭和园林风景规划,殿堂建筑依山傍水,气势恢宏。1996年经四川省宗教局、洪雅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开放。
    鬼谷子、尹真人曾在洪雅修道
    提起洪雅,大家都知道,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但对其底蕴深厚的道教文化,外界却知之甚少。洪雅是道教发祥地之一,瓦屋山上的老君雕像历经风雨依然栩栩如生。
    洪雅山清水秀,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是不可多得的道教文化宝地。史料记载东汉顺帝(126-144)时,张道陵入蜀传教建立起平冈治教区五斗米道教。
    据《舆地纪胜》记载,鬼谷子、尹真人、皇甫坦、黄观福等史上知名道教人士均曾在洪雅境内修道。
    五斗观:“张天师”在此修炼成道
    据《舆地纪胜》记载,鬼谷子、尹真人、皇甫坦、黄观福等史上知名道教人士均曾在洪雅境内修道。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汉代张道陵在此修炼成道。
    据《道藏》记载,张天师在悟道时,得太上老君点化,运用宇宙山川之能量,东南西北中,五方星斗之灵气,天人合一,修炼成道,故张天师便以“五斗”来命名他所创立的五斗米教和五斗观。
    
    五斗观山门巨石(来源于网络)
    五斗观位于洪雅县槽渔滩镇顺河村5社,1996年恢复开放,占地面积13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据五斗观住持罗心道长介绍,之所以称为“五斗观”,是因张道陵创立的教称为五斗米教,或称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天师道、正一盟威之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据《后汉书》《三国志》记载,当时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得此名。
    罗心道长俗名邹慧心,少小习中华武术之精华,至二十岁余,忽感武术只在方寸之间,而大道却在天地之外,遂潜心修习,研习道家经籍十余载。长老赐道长号罗心,现为中华道教联合会副会长、中华道教基金会副主席。
    瓦屋山:太上老君骑青牛来此传道
    瓦屋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史上曾留下不少仙踪道影。至今瓦屋山域仍留有蚕丛墓、蜀王殿、川主庙、太上老君木刻神像、老子骑牛入蜀图……
    有关专家考证,古蜀开国君王蚕丛曾在瓦屋山域教民种桑养蚕,振兴蜀国经济,死后葬于瓦屋山上。道教祖师太上老君骑着青牛出关“寻青羊之肆”,由草原故道入蜀,沿青衣江来到瓦屋山域传道。道教创始人张道陵追寻太上老君足迹来到瓦屋山,尊奉太上老君为鼻祖,与当地羌民一起创立了五斗米教……
    晋代葛洪曾到瓦屋山区结茅炼丹,在柳江五凤山留有抱朴洞、看花台、老君观等胜迹;唐宋时更是留下了多处道家建筑,如三官祠、灵官殿、龙神岗、沉香殿。
    元末明初,张三丰到瓦屋山苦修,创立“屋山派”,朱元璋和朱棣屡次派人寻觅,均避而不见,却与蜀王朱椿过从甚密,因此激怒朝廷,以妖名为借口封禁了瓦屋山;清代继续封山,使一座名山逐渐沉寂下来;民国军阀割据,山上宗教建筑相继颓圮。
    新中国成立初期,瓦屋山顶鸳鸯池畔的太极殿,是二层楼的道观建筑,楼下祀四御,楼上供三清,由道士朱子清等十余人焚香看护。不久,朱道士还俗回家,太极殿最后也倒塌了。
    由于受道家的影响颇深,瓦屋山区不少民宅现在仍张贴符箓和天师画像,驱鬼避邪。山中建有一些笋棚,里面备有米、盐、柴、灶,供过往猎人、采药者和路人取用,这显然是五斗米道义舍的遗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