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民俗雅绎:马与龙的文化缘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光明日报 庞进 参加讨论

    
    马与龙不仅在形象上有相似之处,在精神上亦有内在相通
    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想象出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如今,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海内外华人大都认同自己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
    在龙的诸多特征中,便有马的身影。
    从形象上看,马头是龙头的取材参照。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很像马头。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并由此推断,龙乃“马、蛇之类”。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龙》称龙“头似驼”——驼头近似于马头。还有龙形似马形的说法,如《太平广记》卷四二五引《录异记·王宗郎》:“有群龙出于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牛马驴羊之形。”
    在古人心目中,马是具有龙性的,这反映在一些古籍中。《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山海经·图赞》:“马实龙精,爰出水类。”《吴承恩诗文集·送我入门来》:“马有三分龙性。”《全唐文·上龙马奏》:“有马生龙驹……身有鳞而不生毛。”柳宗元《龙马图赞》:“始吾闻明皇帝在位,灵昌郡得异马于河西,其状龙鳞、虺尾……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去,不知所终。”
    看来,形象上,马把高扬的头颅、飘逸的身姿贡献给了龙;内涵上,马把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贡献给了龙。
    20世纪70年代,内蒙古赤峰出土了一件“宝物”,被确认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和初步生成的见证物,这件玉龙的重要性非同小可。有专家根据玉龙“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的造型,将其推断为“马龙”。但由于当地原始居民饲养马是比较晚的事情,又鉴于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了较多野猪和马鹿,于是有学者认为“玉龙”的头部主要取材于马鹿。马鹿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马鹿不光体形接近于马,还像马一样体格强健,性情机警,奔跑迅速。
    马与龙的文化缘,还突出地通过“龙马精神”这一成语表现出来。一般词典里,都把“龙马”解释为“形状像龙一样的骏马”,说“龙马精神”,就是形容健旺非凡的精神,喻指人身体好、体质强、魂魄健,可见龙和马的相通处——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从而造福众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