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民宅建筑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闽南的民宅建筑不仅为生活于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提供了遮风避雨、休养生息的场所,而且映射出具有民族风格的科学文化精神,而这种精神又通过具体的建筑程序交杂在信仰习俗之中。 闽南的民间传统建筑,具有多种形式,而最典型的当属三合院建筑,其格局在统一之中又略有变化。在名称上,人们管闽南民宅的“三合院”,叫“四棒头”,在闽南话中,“棒”与“房”谐音,“棒头”即“肩头”,所谓“四棒头”表示四间房置于四角,故而又称“四壁”。在结构上,“四棒头”包括“大膺身”及“间仔”。大膺身是闽南“四棒头”民宅的建筑主体,一般以三间为主,中为厅,左、右为房;间仔与大膺身呈垂直状态,即一般所称的“护龙”。间仔之间数以左右各两间为主,亦有因实际需求而取消隔墙成一间者;当空间不够使用时,则可以再往前各加一间,成为六间仔的形式结构,但民间有“伸长手”的禁忌,所以这种情况很少见。因自然条件及气候的考虑,闽南民宅多于厅前加“庭”,也就是一般所谓的“轩”,用以防风雨日晒,“庭”的通风、采光良好,成了日常生活活动的中心。① 对于这种建筑,方志、族谱以及地方碑记都留下了历史资料.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田野考察,进一步展示了闽南民宅的特征和文化内涵.笔者将以上述资料为线索作一些信仰习俗方面的理论分析,目的在于揭示信仰习俗背后的生命意识与传统的科学认知。②一营造过程:闽南民宅信仰习俗的生命象征 住宅是通过营造程序来完成的,而任何一种程序都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我们要了解澎湖民宅的信仰习俗当然必须从营造程序与营造仪式人手,尤其是营造仪式更是在考察之列。 (一)营造班子、工具与鲁班信仰 在建筑过程中,人是第一重要的因素。闽南民宅也不例外。建造一栋“四棒头”的民宅,需要许多工匠的分工合作。一般而言,营造程序需要的工匠有泥水匠、木匠、石匠、凿花匠、剪粘匠及彩绘匠等,实际参与闽南传统民宅营造的匠师主要是泥水匠与木匠。匠师中技艺较高者为“师傅头”,他们是民间营造工程的主持者,掌握民宅计划与营造技术之要诀,为匠师中的上层分子。这种以“师傅头”为主导的工匠班子之所以能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归根结底,是因为整个班子一直传承工匠行业的普班信仰。在中国许多地方,包括闽南的工匠业,长期流行着《请设三界地主鲁班仙师文》,这篇行业崇拜的祭祷经文罗列民宅工匠平日所崇拜的诸多神明,尤其突出鲁班的地位,称之为“真仙”,其崇敬的信仰意味跃然纸上。根据古文献记载,鲁班或作般、公输盘,春秋时鲁国巧匠。《孟子·离娄上》谓:“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墨子·公输》也记载了公输盘(鲁班)为楚国造云梯的故事,可见鲁班在先秦早已影响非凡,后来成为工匠业的祟拜对象,并且进人道教的仙谱。《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称,鲁班“功侠造化,尝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手指吴地,吴地大早三年”。这里已经具有明显的神化色彩,但在深层次之中依然蕴涵着工匠的本质意义。工匠行业的鲁班崇拜不仅表现在把鲁班偶像化方面,而且表现于器具使用方面。工匠行业之中有一种“丁尺”,称作“鲁班尺”,据说具有相当神奇的功用.笔者的家父生前是一个木匠,小时候笔者曾经听起家父讲述鲁班尺的故事。按照家父的说法,鲁班尺不仅是测量定准的工具,而且是祛邪的法器。笔者还亲眼看见家父如何使用鲁班尺的情形,每逢兴建大事,家父从工具箱里取出鲁班尺时总要默念《普班仙师文》。这绝非仅仅是家父一人的行为,而是闽南传统工匠业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信仰表现。考察民宅的营造程序可知,在闽南工匠业里,鲁班尺确实在营造过程及营造仪式中扮演特殊的角色。在下基的程序开始时,闽南的工匠由泥水匠的师傅头领班,拜“丁尺”、“瓦刀”、“斧头”这三样泥水匠的主要工具。在这三样工具中,“丁尺”是摆在首位的,这种方式。既体现了工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也反映了工匠行业对先师的景仰精神。 (二)营造过程及其仪式的生命象征精神 在闽南历史上,民间盖房子是一件大事,从“选址”到“动土,,、“下基,,,从“安门”、“做灶"到“上梁”,每一道工序都是很慎重的,所以信仰仪式便伴随营造过程之始终。可以说,每一道工序的起始既是民宅建筑的关节点,也是营造仪式的时空显示,这些仪式从不同的侧面体现着信仰的内涵及其历史传统,映射出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和原初的科学技艺精神。有 的时候,营造活动与仪式活动具有一定界限,有的时候则很难分割,所以笔者在这里将采取两者相结合一起考察的思路,并选择一些主要环节有侧重地进行分析。 1.选址。这是闽南民宅建筑之肇端。在民宅营造之初,“主家”(即盾主)通常会请地理师选址,闽南地方上称这种活动为“堪基”。地理师依据年高(岁次)、地形山势,结合周围建筑方位与气候(防东北季风与西晒)诸因素,以罗经定中金(中轴线)。一般必须根据主家的生辰八字,以历法为依据,推算出“利年”所应的方向。在“东西利”时,其民宅便取东西向,若是“南北利”,则取南北向.值得注意的是,以罗经定中金本身就是一种仪式,因为在定好中金时要钉中心桩,一般来说还要埋“分金砖”。所谓“分金砖”就是绘上对角线的油面砖,于盾外前后各置一块,以核准民宅方位,避免因桩歪斜而导致方位移动。不言而喻,埋“分金砖”首先是一种基础性的营造活动,但从表象层面来说却又具备了仪式符号的意义。就渊源而论,“分金砖”发端于“分野”的原始风水理念。中国古代,依据天文星象,把地上的州、国位置与十二星辰的位置相对应。《周礼·春官.保章氏》谓“封域皆有分星”。所谓“分星”是就天体而言的,对应于地,则称分野。《史记·天官书》记载时人以二十八宿配十二州,这是分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到了罗经出现之后,由于指南针的子午定向成为可能,民宅建筑大为方便。“分金砖”正是罗盘定向理念的积淀,可见仪式的背后乃蕴涵着某种科学的内容。 2.动土与下基。这是闽南民宅建筑的正式阶段。“动土”仪式在泥水匠进行“平基”之后,全面开工之前。“动土”意味着要对土地的开动,原有的平静将暂时受到改变。在百姓的心目中,诸方土地都有神明管辖,要动土就必须经过神明的许可。故而应该举行一种仪式,通过这种仪式,将其意图票告神明,以求得保护。察告当然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应该按照一 定的要求进行祈祷,并且准备一些供品,以表示对神明的尊重。从表面看来,动土仪式似乎笼罩着迷信色彩,但究其深层却可以发现其中乃蕴藏着中国先民维护水土生态平衡的思想传 统。按照古人的看法,土地也是有生命的。《太平经》说:天、地、中和,凡有三气,共为一家,共养万物,“天者主生,称父;地者主养,称母;人者主治理之,称子。父当主教化以时 节,母主随父所为养之,子者生受命于父,见养于母。为子乃当敬事其父而爱其母”.《太平经》把天地当做父母,认为人应该像敬重自己的生身父母一样敬重天地,因为人是天地之气的中和,彼此具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故其行动应该合于时节,否则将有灾咎。这种爱护天地、依天地时节而行事的理念,早在《周易》之中便已经存在了。该书《良》卦之《象》 ·日:“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这种思想一直对民间具有深刻影响。为什么动土之前要选择时节,并且要定“利向”,这是基于“法天时”、“合地土”的时空统一理念,在动土的时候还举行仪式,就是表示慎重,以免绝“地统”. 在动土仪式之后是下基,这仍然需要选择时日以举行仪式。一般来说,闽南民宅下基仪式之吉日,由“主家”到庙里“卜杯”(卜卦)而定,而其吉利时刻大体是在半夜或卯时,选择这样的时节据说是为了“安煞”,以祈求营造过程的顺利进行。“下基”仪式一开始需准备好牲、红圆仔、寿龟桃、五谷盘等供品,摆上供桌于基地中央向内礼拜。仪式由泥水匠的师傅头主事,如前所述,先是拜“丁尺”、“瓦刀”、“斧头”,并且烧香请泥水匠的先祖驾临以护佑营建成功。师傅头要念佳句、起净炉,以净地基,有的则自社里大庙请神像来拜。在仪式过程中,各种供品及其安放的位置颇有讲究,例如“五谷盘”是用以安财宝的,盘中装有:金纸、铜钱、铁钉、五谷生炭。此等物品具有深刻的象征理趣。就拿铁钉来说,它是根据谐音,取意于“丁”。大家知道,“丁”字在古代本是计数的十天干之一,排在第四。古有“十日并出”之说,《山海经·大荒南经》称:“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里所谓“十日”就是十个天干的隐喻,在古人的心目中,万物生长与太阳具有密切关系,“干”代表太阳运转的一定时间单位,同时也象征万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就“丁干”而言,它表示草木成长壮实,引申之,则为人类的繁衍。联系起来,可知五谷盘所放铁钉,乃蕴涵着先民关于生殖崇拜的意识。关于铁钉的排列方向,即“丁头”是朝内还是朝外,在闽南民间具有不同的说法,一是主张丁头朝内,一是主张丁头朝外。据笔者所 知,闽南同安一带主要采取丁头朝外的方式,据说是象征生育的顺利,因为一般情况,婴儿出身应该是头先出,如果是脚先出来,那叫做“倒踩莲花”,系难产,不易成活。将丁头朝向 与生育相联系,初看起来似乎显得荒唐,但实际上反映了普通百姓在人类生育学方面的直观认识。 3.做灶与上梁。这是闽南民宅建筑的两个重要环节。由于“做灶”主要是泥水活,因此其仪式也由泥水匠的师傅头主事。闽南民间做灶的仪式有繁简之分。简单者,一般不需要拜神,只要择良辰吉日“下灶底”即可,所谓“下灶底”就是在灶的最下层安放金纸、铜钱、铁钉、五谷生炭。繁复者则有拜“灶脚公”的仪式,其供品是糖糕。民间之灶,有单体灶与双连灶之分。如果是做双连灶,需以灯火、土塑肥猪和盘子“下灶底”。与铁钉一样,灯火也是利用谐音,表示出丁;而土塑肥猪则象征做灶喂大猪,预示来日生活富裕安康。 上梁主要是木匠活,所以其仪式由木匠师傅头主事。闽南民宅建筑中的上梁仪式在收归后、安楹前举行,表示膺顶营造之始。上梁仪式的主体步骤包括“点梁眼”与“挂物”两道。在架上画有八卦(居中)的中梁时,木匠师傅头即焚香拜请五方神圣,手执朱笔点梁眼。朱笔所点位置,说法有不同:一是在八卦两旁,分左右眼,先左后右;二是在八卦之上、中、下三点。笔者根据家父所言得知,梁眼位置之所以不同,是由八卦方位的不同决定的。中国的《易经》八卦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两种不同方位的排列次序。(1)先天八卦以乾坤定上下,虚中而居五行之土。如果民宅中梁用的是先天八卦,则点上中下,以示天地人三才之道.<2)后天八卦以坎离分南北,以展兑为龙虎,龙在东,虎在西。如果民宅中梁用的是后天八卦则点左右,以表示阴阳男女之分,先左后右,表示宇宙之气乃是由东而西,由春而秋。因“春秋”二字在古代即是“年高”(岁次)的缩略表示时段,所以左右即成,上下亦序。至于挂物,就是在中梁上挂金纸、五谷生炭袋、金花、蓑衣、犁担、通书、灯、米答、青布、花布等物。其位置亦有定准,传统方式乃将金纸以红线绑在八卦上或八卦旁;五谷生炭袋则绑在八卦旁,一边一袋;蓑衣、犁脚车、米答分挂中梁左右;青布系在中梁大边,代表木匠;花布系在中梁小边,代表泥水匠。这些物品基本上也都有象征意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建筑象征语言,表现了建筑文化的民族特色。 二风水禁忌:闽南民宅信仰习俗的生命理趣 在闽南民宅建筑中,还有许多禁忌,这也是很值得注意的。闽南民宅建筑之禁忌,概括起来有地盘禁忌、膺身禁忌、膺顶禁忌等不同方面。此等禁忌是如何形成的?其内在含义是 什么?这是需要认真考究的。笔者经过研究之后发现,闽南民宅蕴涵着深层次的独特的生命意识,尤其生殖理念与养生伦理是其中主要的方面。为了发掘此等思想内涵,笔者拟将闽南民宅建筑之禁忌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来加以审视。 (一)禁忌的由来及其与风水建筑的关系 禁忌起源于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是带有普遍性的文化现象。在国际上,学术界把这种文化现象叫做“Taboo”或者"Tabu"。按照汉代古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禁,指的是吉凶之忌,“从示,林声。禁字既然“从示,这这与“禁”近似,于是有了“禁忌”的合成词。朱天顺先生在《原始宗教》一书中指出:原始宗教之所以产生种种“限制人们向自然界斗争的禁忌和麻烦的仪式,正是来源于人们在向自然界斗争时所遭到的失败和损失”可见,禁忌是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悟出来的。 在原始社会中,图腾崇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现象,考察图腾祟拜,人们会发现,那时的禁忌已经相当严格。德国学者冯特(Wundt)指出:图腾禁忌是“人类最古老的无形法律。它的存在通常被认为远比神的观念和任何宗教信仰的产生还要早”。当图腾被作为祖先的象征而受到顶礼膜拜的时候,禁忌实际上也被注人了宗教的体系之中,成为宗教信条的重要内容。这时候,禁忌不仅具有习俗的特质,而且具有“法”的职能。在图腾崇拜中,禁忌以公共强制的办法保证人人无条件地格守,违反者被认为是“罪孽”,要遭到各种惩罚。这种惩罚在最初是相当严厉的。③随着图腾信仰的衰落,这种处罚由重变轻;不过,禁忌的观念却没有消亡。因为习俗是一种非常顽强的观念,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种观念根深蒂固。 禁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不同的民族与不同的国度中,人们所信奉的禁忌条规有所区别。由于人们生活领域的扩大,禁忌所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泛。根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禁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依据表现形式与物质手段,一般可将禁忌划分为:语言禁忌、行为禁忌、行业禁忌、环境禁忌,等等。④ 在中国,风水建筑禁忌是一种很特殊的禁忌形式。本来,风水仅仅是一种观念,而后便成为传统建筑的指导思想,于是形成了风水建筑禁忌,简称“风水禁忌”。风水禁忌到底起源 就与神启有一定的关系,古人以为:“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这说明,最初的“禁”是与“神事”相关的一种现象,人们根据“天”的暗示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哪些能够做的便去做就是“行”,哪些不能做的便止,这就是“禁”。至于“忌”则表示憎恶的情感。由于“忌”也具有不受欢迎的意义,这与“禁”近似,于是有了“禁忌”的合成词。朱天顺先生在《原始宗教》一书中指出:原始宗教之所以产生种种“限制人们向自然界斗争的禁忌和麻烦的仪式,正是来源于人们在向自然界斗争时所遭到的失败和损失”可见,禁忌是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悟出来的。 在原始社会中,图腾崇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现象,考察图腾祟拜,人们会发现,那时的禁忌已经相当严格。德国学者冯特(Wundt)指出:图腾禁忌是“人类最古老的无形法律。它的存在通常被认为远比神的观念和任何宗教信仰的产生还要早”。当图腾被作为祖先的象征而受到顶礼膜拜的时候,禁忌实际上也被注人了宗教的体系之中,成为宗教信条的重要内容。这时候,禁忌不仅具有习俗的特质,而且具有“法”的职能。在图腾崇拜中,禁忌以公共强制的办法保证人人无条件地格守,违反者被认为是“罪孽”,要遭到各种惩罚。这种惩罚在最初是相当严厉的。③随着图腾信仰的衰落,这种处罚由重变轻;不过,禁忌的观念却没有消亡。因为习俗是一种非常顽强的观念,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种观念根深蒂固。 禁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不同的民族与不同的国度中,人们所信奉的禁忌条规有所区别。由于人们生活领域的扩大,禁忌所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泛。根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 禁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依据表现形式与物质手段,一般可将禁忌划分为:语言禁忌、行为禁忌、行业禁忌、环境禁忌,等等。④ 在中国,风水建筑禁忌是一种很特殊的禁忌形式。本来,风水仅仅是一种观念,而后便成为传统建筑的指导思想,于是形成了风水建筑禁忌,简称“风水禁忌”。风水禁忌到底起源 于何时?目前尚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不过从大量的风水文献中,我们不难找出禁忌的资料。例如备受推崇的《黄帝宅经》便有许多禁忌的陈述,如该书卷下仔细罗列了修筑垣墙宅宇应 该避土气冲撞,以为正月冲在丁未方,二月冲在坤方,三月冲在壬亥方,四月冲在戌方,五月冲在乾方,六月冲在寅甲方,七月冲在癸丑方,八月冲在良方,九月冲在丙巳方,十月冲在辰乙方,十一月冲在翼方,十二月冲在申庚方。该书还阐述了宅宇兴建与土气相冲所造成的结果,例如五月兴建宅宇,因冲在乾方,所以对应的天门(依后天卦位,在西北)应该平稳不可过分高壮,否则将损家长,其病在头与项部,其他时日兴建依此类推。这种避冲撞的说法实际上就是禁忌。再如唐代道士卜应天所撰写的《雪信赋》在论及高山平地各种龙穴态势的时候说:“玄武不宜吐舌,朱雀切忌破头。穴前忌见深坑,臂上怕行交道。”作者以骄文的象征法度说明了在寻龙探穴过程中所应该回避的诸多破相,体现了禁忌问题的确是传统风水学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中国的风水理论一直对传统建筑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故而其所陈述的各种禁忌影响于民宅建筑便可想而知。考察闽台广泛流行的泉州洪潮和“通书”,我们便可明了民宅建筑是如何贯彻风水禁忌的。洪氏于嘉庆年间撰有《趋避通书》,其子孙多继承父业,钻研星相、堪舆之学,留下了许多资料。如洪变声与洪永言曾经参照祖传通书秘本,编写了《克择讲义》(5).这部讲义针对宅舍建造中的动土平基、安梯门楼、安厨作灶等项内容,归纳了诸多禁忌条规。为了便于记忆,作者还将其主要内容概括成《造宅碎金赋》,以诗化的形 式讲述“宜者而趋,忌者而避”的道理。其略云:“由来造宅要推详,趋吉避凶作短章。此中制化兼生克,好为后人指大纲。山头三杀宿轻用,四柱逢冲更是殃。……燥火忌时无忌日,忌时冲在年月中。”这篇赋体诗使用了许多术数学的言辞,其细节可以不用深究。在这里,笔者想指出的是,《造宅碎金赋》之中所叙说的诸项禁忌,乃是对长期以来民间宅舍建造活动的一种总结,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代表了闽台民宅建筑禁忌的思想倾向。 事实说明,风水禁忌不仅起源早,而且在民宅建筑之中占有重要地位。明白这样的背景,我们就能够比较全面地解读闽南民宅营造禁忌的思想文化内涵了。 (二)从营造禁忌看闽南民宅的“人化思维”与生殖观念 顾名思义,所谓“禁忌”就是表达人们“不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可以做什么”这样的“规诫”或“告诫”,闽南民宅营造之禁忌也遵循此等思路;不过,若仔细推敲起来,却还可以看到:该生活区的民宅营造禁忌更多的是表达应该避免的营造状态,换一句话来说,这种禁忌在思维上不是采用原始宗教时期那样的祈使表述方式,而是采用象征的陈述方式。例如:属于地盘禁忌中的“帘前水滴帘前下”、“过堂水”、“泄水”;属于膺身禁忌的“见白”、“咬剑”、“外门小于内门”;属于盾顶禁忌的“前短后长、前高后低”等等。在这里,禁忌用的术语所表达的是状态,它包括两种可能:一是已经存在的状态,那就是造成了客观上的“破相、二是即将存在的状态,指一种可能性的“破相”。显然,这些是从“形法,(6)的意义上来描述的,或者说是遵循“形法”的思维路子。 倘若再深人一层考察,我们还可以看出,闽南民宅的营造禁忌在使用“形法”的思维方式时已包含隐喻在其中。在目的上,闽南民宅的营造禁忌是要说明建筑所应该避免的问题,但 在表述过程中,其目的往往没有直接显露出来,而是以隐喻的形式来暗示。怎样使用隐喻呢?让我们通过一些实例来分析吧。首先,在地盘禁忌中,有“现脚”、“伸长手”等说法。将这些禁忌用语联系起来,我们就能够明白,工匠师傅们是把民宅建筑当做“人”来看待的,也就是说,营造禁忌是以“人”作为隐喻的,因为所谓“现脚”、“伸长手”都是以“人”的形态为尺度来陈述的。在闽南工匠师傅的心目中,民宅正像“人”一样,有脚有手,有身躯,只有手脚、头部、身躯的比例恰当才是匀称的、美的、正常的,否则就是不匀称的、丑的、不正常的。这种隐喻,我们还可以从工匠师傅的一些形象说法得到进一步的佐证,如形容“帘前水滴帘前下”的现象为“目屎流”,形容“四棒头”两侧加护龙或于其后再加一落为“背箩筐”。这些禁忌用语更加明显地证明了闽南工匠师傅将民宅建筑“人化”的思维特色。在闽南语中,“目屎”就是“眼泪气能够流眼泪,那是一种情感活动的表现,是拟人化的比喻,其目的是要陈述屋檐过短所造成的瓦槽水滴过近的不良结果,·但工匠师傅采取的却是这种间接的表示法。在客观上,这可以使营造者和使用者联想到“悲泣”的凶事,因此对“破相”的禁忌起到强化的效果。至于“背箩筐”则仍然是以人的一种行为姿势来表征民宅营造的“畸形”,其用意当然是告诫 营造者必须避免。这种“人化”的隐喻是从人们的现实生活出发,所以在客观上比较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闽南民宅营造禁忌的“人化”隐喻还具有性别的特点。例如盾身营造的主要禁忌之一“内吟包外吟”即体现了这种特点。“吟”字在闽南语中通“唇”,所以“内吟包外吟”也就是“内唇包外唇”。在客观对象上,这说的是天井与护龙的位置关系。民宅营造,以“天井”为通气的关键,它必须符合一定的尺寸。在结构上,天井之外周分两个层次,可以见天的是“内吟”,围绕于“内吟”之外的即是“外吟”。所谓“内吟包外吟”实际上就是作为“护龙”的“间仔”过于宽大,其墙面与天井的“内吟”几乎没有界限,以至于占据了“外吟”的位置,这就称作“包”。在形态上,由于没有“外吟”,也就突出了“内吟”的视觉效果。在工匠师傅眼中,这是应该禁忌的,否则家庭将有“桃花”之灾。从语词的渊源来看,所谓“内吟”与“外吟”乃是由生殖器用语演变而来的。当我们将“内吟”、“外吟”还原为“内唇”与“外唇”的时候,事情就明朗化了。只有女性的生殖器官才用“内唇”、“外唇”这样的用语来陈述。具体地说,“内唇”就是“内阴唇”,而“外唇”就是“外阴唇”,为了避免直露,遂省略了“阴”字,再经过语音的转换,“内阴唇”就成了“内吟”,而“外阴唇”就成为“外吟”。总之,通过这样一番还原工作,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民宅营造禁忌的骨子里乃潜藏着生殖器的健康理念。 笔者这样说绝非是以假设为前提的。稽考中国古代的风水学著作,可知传统的阳宅、阴宅等建筑,都以“穴”为“立基”之本。什么是“穴”呢?在不同的领域,“穴”有不同的含义。古代的风水师将中医学的人体穴位借用以表征一定的地理位置,那些含摄真气的地方就是“地穴”。在风水师的眼中,“地穴”就像女人的子宫或胎位。关于这一点,卜应天的《雪心赋》有一句话可以为证,该篇说:“倘若龙虎护胎不过穴则为漏胎。”众所周知,“胎”本是关于妇女怀孕方面的一个专有术语。按《广雅》等文字学著作的说明,女子始孕叫做“膜”,孕育一个月叫做“胚”,孕育三个月叫做“胎”。《说文解字》谓:“胎,妇孕三月也。从肉,台声。”妇女怀胎生子,即为母亲。如此看来,则“胎”字不仅与生殖相关,而且还含有女性意识。当风水师把这种包含女性意识的概念运用于地形勘察时,自然而然就带有女性的生殖理念。在风水活动之中,所谓“胎”是指什么呢?徐试可在重编((雪心赋))时于“护胎漏胎图”下加了小字的注解:“胎者,穴也。左右包裹过穴为护胎;不过穴为漏胎。”既然,“穴”被当做女子怀孕的胞胎,那么所选择的地也就具有生育功能的女性了。笔者曾经调查过民间风水师,知道在这个行业里的一些特殊用语,如把出丁发财的地叫“生地”,把损丁去财的地叫“死地”。经过这样的稽考之后,我们再回头看看闽南传统民宅营造禁忌所谓“内吟包外吟”,那就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工匠师傅也是以生殖的象征法度来评判营造格局的。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生命意识是如何的强烈,看到了存在于闽南民宅营造中的这一民俗活化石。 (三)闽南民宅营造禁忌所体现的养生理趣 在人类所有的一切需要当中,生存是最根本的需要.从最终的目的来说,老百姓盖房子当然也是为了生存。而人的生命是需要养的,合理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来为人的生存服务,并且在行动中遵循自然的运动规律,这就是“养生”。观察闽南民宅营造禁忌,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中一些养生的道理。无论是盾身的营造还是膺顶的架构,都注意到如何尽可能合乎养生的理趣。笔者在这里拟以盾顶营造中的瓦槽禁忌为例来加以说明。“瓦槽禁忌”是膺顶禁忌的重要项目。“瓦槽”是膺顶的基本构件,它的形状不是直线的,而是弧形的。如何布置瓦槽, 闽南民宅工匠师傅有许多讲究。瓦槽是铺设在“楠仔”之上的,因此,桶仔的数目实际上决定了瓦槽的格局。瓦槽的铺设分为两种形态,弧形朝上者为“笑槽”,弧形向下者为“俯槽”。在铺设瓦槽时的一个基本禁忌是“七俯八笑”。为什么有这样的禁忌,向来有不同的解释,如果沿着上面关于生殖问题的思路,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笔者经过琢磨之后发现,这是从传统房中术延伸而来的。所谓“房中术”乃是古代一种性生活的技巧,它与子孙的繁衍关系密切。故而民宅营造对此是相当重视的。在古代的性学之中,数字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黄帝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及女子的生理变化以“七”为纪,男子的生理变化以“八”为纪。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14岁),天癸至(来月经);至七七(49岁),任脉虚,天癸竭(绝经),地道不通(行房事不能生育)。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16岁),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至八八(64岁),齿发脱落,天癸尽(无法行房事)。。由此可见,古代房事乃以“七”为损,而以“八”为溢。不论是损或者是溢都不是什么好事,故而多有忌讳。这种忌讳意味着先民从实际生活中悟出慎重房事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古人对健康生育的看重。 综上所述,闽南民宅营造禁忌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地区民宅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其中所反映的社会伦理、养生精神与福建闽南文化具有很多相似性.认真发掘其优秀的因素,这对于现代民宅营造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与注释: ①陈宇彤:《澎湖地方传统民宅之营造》,《华中建筑》1997年第1 期。 ②林世超:《传统聚落分析—以澎湖许家村为例》,《华中建筑》1997年第1期。 ③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④卿希泰、詹石窗:《道教文化新典》。 ⑤按,该讲义形成于民国初年,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有收藏。 ⑥所谓“形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相法”,即审度或评判客观存在事物的方法。 ⑦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