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金山派始祖孙玄清生平考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道学网 郭清礼 参加讨论

    孙玄清 (1496- 1569),号紫阳,又号金山子、海岳山人,山东寿光人,明代崂山著名道士,曾受到皇帝敕封,是龙门派分支金山派的创始人。清代梁教无 《玄门必读》 记载:
    崂山祖,姓孙讳玄清,号海岳山人,乃龙门派邱祖第四代徒孙。系山东青州府寿光县孙家巷人。于明宏治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降生。在崂山明霞洞出家……至嘉靖三十七年,到京白云观坐钵堂一载,大著灵异。适京中大旱,求雨有功,蒙圣旨大加恩赏,封护国天师左赞教主紫阳真人,享寿七十三岁,隆庆三年六月二十六日上升。法派曰金山派,因在崂山修真,亦曰崂山派。
    《玄门必读》 最早刊行于清咸丰壬子 (1852)年间,另外记载孙玄清的文献资料如同治 《即墨县志》、黄肇颚 《崂山续志》 等,也都集中于清代中晚期,与孙玄清所处的时代相隔有300 年之久。而早期的地方史料,如明黄宗昌的 《崂山志》、康熙朝 《即墨县志》、乾隆朝 《即墨县志》等,均无道士孙玄清的记载。而且查阅正史如《明史》、 《明实录》 等,也未见孙玄清受封为真人的记录。因此,对于孙玄清其人其事的真实存在性,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
    但是,笔者通过田野考察,发现了金山派祖庭明霞洞和上清宫现存有大量的摩崖石刻,其中有两块记录孙玄清生平及其弟子的碑记,约刻于清初,距离孙玄清去世未远,真实可靠。通过对石刻和文献资料的比对分析,笔者认为孙玄清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是明代崂山地区的著名道士,其所创立的金山派在崂山地区传承不辍,发展兴盛,影响很大。
                                   一、有关金山派始祖孙玄清的资料综述
    (一) 石刻资料整理
    笔者通过对崂山的实地考察,目前发现了两处记载孙玄清事迹的摩崖石刻,基本保存完整。其中一处在崂山明霞洞庙内,另一处在崂山上清宫庙后的上山路30 多米处路旁,该路是去往明霞洞的必经之路。这两处石刻是目前所见记载孙玄清生平的最早最完整的资料。
    第一处石刻在明霞洞左侧,刻于一块长约15 米、高约5 米的巨石之上。内容较多,是研究孙玄清和金山派的重要资料来源。刻有:《孙真人紫阳疏》、诗文数首、孙玄清生平介绍、金山派六代传承、明代给事范士髦手书、明末居士乔己百“牢山道士歌”、陈沂诗刻、碑刻年代等等。其中 《孙真人紫阳疏》 篇幅较长,占据巨石之大半,记载孙玄清事迹甚详,现将碑文整理如下:
    臣居东齐海滨,潜踪崂山上清宫明霞洞,修行五十余年,大悟千百遍,小悟不可以计数。自得道之后,每思皇王浩荡之恩,无由寸报,旦夕实切遑遑,忽闻朝廷差官,诏取天下玄文秘箓,同洽并参,辞别师斗蓬张,遂即下山上京。至景州娘娘庙,天降大雪,七日七夜方晴,感刘知县会见,请留数月,同至千佛顶龚头村,修盖丛林一处。至嘉靖三十七年,功事完毕,赴京白云观,坐钵堂一年,造释门宗卷八部六册。阁老翟公讳鸾、少卿龚公中佩者,二人具本呈进御览,敕封护国天师府左赞教玄清真人。□□岁秋八月望前二日,复将灵宝秘诀,清净真一,玉帝敕命□□,上药三品,自升而降,行坐运筹,水火既济,正请 《金液大还丹集》,为真人府供事、太常寺少卿龚中佩者,具本呈进御览,表臣之忠孝,勤慰圣心,得沐恩光宠褒。至癸亥岁春三月二十六日,复将皇经备述其始末玄奥,集成四帙,并及诸书丹诀,总成二十六册,令徒子孙至鸾,具本呈进御览,于二十七日奉圣旨,达所进法,至秘留览。孙至鸾赏银伍拾两,礼部知道,钦此。窃惟叨冒恩宠优渥,思欲补报,今将各经书,广行刊刻,传布流通。上祝圣寿无疆,永赞皇图悠久。海岳真人传刻。”①
    这篇石刻称为 《孙真人紫阳疏》 (又称 《海岳修真记》),在清光绪年间编 《崂山续志》 中有收录,个别文字有出入。从内容上看,似是孙玄清在刊刻印行其著作时给皇帝所上的一篇疏文,亦类似一篇序言,后来被刻于崖石之上。
    在 《孙真人紫阳疏》 之后,刻有诗文数首。诗文之后,有一段对孙玄清生平的介绍,曰:“世宗□皇帝赐名玄清,道号海岳山人,祖贯山东青州府寿光□,□甲子年八月二十三日降生,隆庆己巳年六月二十六日□□,□十三岁而传其法于弟子胡氏。”
    此外,石刻上还有金山派一至六代共19 人的名录、明末给事范士髦手书、明末居士乔己百刻诗、明末参政陈沂诗刻等。最后是落款年代“顺治拾年秋九月重立”。
    第二处摩崖石刻在上清宫后,高约6 米,长5 米。主要刻有三个内容:一是 《孙真人紫阳疏》,与明霞洞石刻内容大体相同,但部分文字有出入。二是金山派谱,从第三代至第七代,人数较多。三是碑刻的落款年代,与明霞洞不同。因为 《孙真人紫阳疏》 是研究孙玄清的重要资料,此处所刻内容较明霞洞为简短,个别内容有差异,故亦整理如下:
    臣居东齐海滨之处牢山上清宫明霞洞修真□道,大悟千百遍,小悟不可以数计。臣自得道之后,每思皇王浩荡之恩无由寸报,旦夕实切遑遑。忽闻朝庭差官,访取天下玄文秘录,同治并参,臣焚香沐浴,随即下山上京,至白云观坐钵堂一年,造释门卷宗九科十八册。于嘉靖壬戌岁中秋望前二日,阁老翟公、龚公讳中佩者,二人具本进呈圣上御览,勤慰圣心,遂刊板流通,敕封护国天师左赞教,赐名孙玄清,道号海岳山人。至癸亥岁三月二十六日,复□皇经道秘诸书丹诀,总成二十六册,太常寺少卿龚中佩小圣□蓝田三人具本直言进上,表臣之忠孝也。
    嘉靖癸亥三月二十六日刊刻印行,后嗣弟子重修在这篇碑文之后,紧接着是上清宫金山派三至七代的道众名录,共计33 人。最后是落款年月:“康熙庚戌年季秋望日□□”。
    上清宫这篇石刻重立年代稍晚,内容相对简短,应该是明霞洞 《疏文》 的缩减本。但该石刻字迹较清晰,有些文字可以补充明霞洞石刻之漶漫处。如明霞洞疏文中有一句“□□岁秋八月望前二日”,其中有两字漶漫不清,但根据上清宫石刻,可以确定为“壬戌”二字。另外,上清宫石刻上有上清宫三至七代道众共33人名录,与明霞洞相比,不仅人数增多,而且道徒的姓名有部分重复,反映了明霞洞和上清宫作为金山派的两个道场一脉相承、道徒众多的特点。
    总之,明霞洞和上清宫的两处长篇摩崖石刻,具有刻立年代早、内容详细、比较真实可靠等特点,是考察孙玄清生平及早期金山派的重要资料。
    首先,从年代上看,两处石刻都是在清朝初年重刻。明霞洞长篇石刻结尾处题“顺治拾年秋九月重立”,顺治拾年即1653 年。上清宫刻石中间有“嘉靖癸亥三月二十六日刊刻印行,后嗣弟子重修”字样,最后落款为“康熙庚戌年季秋望日□□”,康熙庚戌年即1670年。说明这两处石刻都是清代初年金山派后嗣弟子重立,那么当时是否还存在更早的刻石或者文本资料,现在不得而知。不过,这两块石刻年代距离孙玄清羽化之年 (1569) 并不遥远,一块立于孙玄清化羽后84 年,一块立于孙玄清之后101 年。从明霞洞和上清宫金山派的派谱来看,也刚刚传承了六代到七代,应该说,这个时期保存的资料还是比较真实可信的。
    其次,两篇石刻中记载的孙玄清的生平著述等情况比较详细,相对于后世文献如《玄门必读》、 《即墨县志》 等,内容上更为详尽,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尤其是石刻中所载金山派的几代传承名单,真实地展示了早期金山派在崂山明霞洞和上清宫的传承实况。
    (二) 文献资料简介
    目前所知,有关孙玄清的文献记载最早出现在清代中晚期。清同治十一年 (1872) 修 《即墨县志》②载:
    孙元清,寿光人,号紫阳。幼系瞽僧,嘉靖间至明霞洞,弃释就道,修养廿余年,目复明,赴京都白云观。注 《灵宝袐诀》《玉皇心印经》 《太上清净经》 《皇经始末元奥》,奉敕召见,封护国天师府左赞教,掌管真人府事,金山子海岳真人。隆庆三年飞升。补遗。
    这条资料标明为“补遗”,说明以前有遗漏,就是说乾隆年间编《即墨县志》 和康熙年间编《即墨县志》 中都未曾记载孙玄清的事迹。那么同治年间编 《即墨县志》 中记载的孙玄清条目是根据其他资料增补的。但是,乾隆 《即墨县志》却记载了与孙玄清同时代的崂山全真教鹤山派创始人徐复阳,以及比孙玄清稍晚的万历年间的刘仙姑。此三人都曾受到明代朝廷敕封。但惟独没有记载孙玄清,为何遗漏的原因不得而知。
    此后,光绪八年 (1882) 黄肇颚编 《崂山续志》,书中记载有大量孙玄清及明霞洞的资料,其详细程度超过 《即墨县志》。据介绍,他曾经“参与同治《即墨县志》编纂的采访事宜”。③此资料如果属实,那么 《即墨县志》 孙玄清条目有可能是由黄肇颚主张添加。原因有三:第一,《即墨县志》 孙玄清条目明确说明是“补遗”。第二,黄肇颚的 《崂山续志》 记载孙玄清与 《即墨县志》 记载几乎一样,而且排列在明霞洞条目的最前面。第三, 《即墨县志》 于同治十一年(1872) 修纂, 《崂山续志》 于光绪八年 (1882)辑成,从时间上也相吻合。笔者目前见到记载孙玄清及金山派最完整的文字资料,就是黄肇颚《崂山续志》 之明霞洞条目。包括金山派谱、疏文、诗文等。根据 《续志》 中提到的资料,笔者与明霞洞石刻进行一一比对,可以初步认为,《续志》 中孙玄清部分主要是根据明霞洞石刻来撰写的,同时亦增补有一些石刻中没有的内容。因此, 《崂山续志》 是研究孙玄清的重要文献资料。
    记载孙玄清的教内资料亦有不少,较早者有清代梁教无《玄门必读》、陈教友 《长春道教源流》 等。 《重刊玄门必读》 序曰:“玄门清规自前清咸丰壬子年间,前辈梁师教无提倡付梓,庐师教卓赞助之,始编刊成帙。及后光绪己亥年间,主持黄师明襄重校翻简,唐师永华补辑之,复较录成书。是书也,名曰玄门必读。”④可见,《玄门必读》 最早成书于清咸丰壬子 (1852) 年,光绪己亥年 (1899) 增补重刊。可惜咸丰版 《玄门必读》 “原刊本已难以找到”⑤,但可以肯定咸丰刊本中收有孙玄清金山派之资料。因为陈教友 《长春道教源流》 成书于光绪己卯 (1879)年,其中记载孙玄清的内容与 《玄门必读》 所载基本一致,并明确表示其资料来自于“国朝梁教无 《玄门必读》”⑥。因此说,教内文献 《玄门必读》(1852 年版) 对孙玄清的记载要早于地方志书 《即墨县志》 (成书于1872 年),两者似乎不是同出一源,记载的内容侧重点明显不同。那么其资料来源在哪里?或许来源于金山派后嗣保存的一些其它资料。因此, 《玄门必读》 作为现存下来的最早记载金山派的教内文献,亦是研究孙玄清的重要文献资料。
    此后,一些学术著作或地方史志也对孙玄清与金山派有所记载,但都超不出 《崂山续志》、《玄门必读》 的内容,故不足为据。
    本文将以上述石刻资料和文献资料为主要依据,考述孙玄清生平及金山派的传承情况。
                                 二、孙玄清生平考述
    (一) 关于生卒年月
    关于孙玄清的卒年,史料记载比较一致,普遍认为是明隆庆三年六月二十六日,即1569年。关于孙玄清的生年,有两种记载,一种是明弘治九年 (1496),一种是甲子年,即弘治十七年 (1504)。弘治九年说来源于清梁教无《玄门必读》:“明宏治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降生。……享寿七十三岁,隆庆三年六月二十六日上升。”明确记载孙玄清生于明宏 [弘] 治九年(1496),卒于隆庆三年 (1569),享年七十三岁。认为孙玄清生于弘治十七年的说法,来源于明霞洞石刻,在成篇石刻的中间,有一段文字,曰:“世宗□皇帝赐名玄清,道号海岳山人,祖贯山东青州府寿光□□甲子年八月二十三日降生,隆庆己巳年六月二十六日□□,□十三岁而传其法于弟子胡氏。”这段文字提到的甲子年应是明弘治十七年 (1504),与上述弘治九年 (1496) 相差了八年。但八月二十三日作为出生日期,双方记载却是一致的。
    另外,石刻有“□十三岁而传其法于弟子胡氏”之语,“□十三岁”究竟是六十三岁还是七十三岁,无法断定。这段石刻文字不见于其他文献记载,笔者曾反复辨认,但其关键的时间、年岁等字因位于巨石之上部,风化严重,难以辨识,不能肯定。因此对于这份资料的引用,仍持慎重态度。
    那么,究竟孙玄清生年是哪一年?鉴于明霞洞石刻资料在辨识上的困难与疑虑,笔者倾向于暂以《玄门必读》 的记载为准。即生于明弘治九年 (1496) 八月二十三日,卒于明隆庆三年(1569) 六月二十六日,终年七十三岁。
    (二) 修道与师承
    孙玄清是山东寿光人,幼年双目失明,出家为僧。 《即墨县志》 载:“幼系瞽僧,嘉靖间至明霞洞,弃释就道,修养廿余年,目复明。”孙玄清年幼时因眼睛失明而出家为僧,后来听说崂山道士徐复阳修行二十年后复明,于是来到崂山明霞洞,弃释从道,修炼二十余年后,双目复明。
    关于孙玄清入道后的修道经历和师承情况,《玄门必读》 记载较详。
    在崂山明霞洞出家,初拜李显陀为师,后至铁茶山云光洞,得遇通源子,指点五行前后升降出入天门运筹之法。又至即墨县,得遇太和真人引至黄石宫修行。时方十九岁,蒙传授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在黄石宫苦炼二十余年,后遇斗篷张真人,共谈修真秘传内药诸口诀。一旦豁然贯通,复回明霞洞重修。嘉靖二十一年抽铅添汞悟证身心。至嘉靖三十七年,到京白云观坐钵堂一载,大著灵异。适京中大旱,求雨有功,蒙圣旨大加恩赏,封护国天师左赞教主紫阳真人。享寿七十三岁,隆庆三年六月二十六日上升。
    根据 《玄门必读》 可知,孙玄清19 岁遇“太和真人”,说明他至少在19 岁之前已经在明霞洞出家。如果按19 岁入道,那么之前应当有10 年左右僧人经历。后在鹤山黄石宫苦练20 余年,嘉靖二十一年之前回到明霞洞,应在45 岁左右。此后直至嘉靖三十七年下山进京,这期间约16 年,一直在明霞洞苦修。嘉靖三十七年孙玄清约61 岁,到北京白云观,著 《释门宗卷》八部六册。嘉靖四十一、四十二年 (1562、1563年),继续著书立说,呈进御览。后回崂山上清宫居住,此时孙玄清约67岁。隆庆三年 (1569)羽化,终年73 岁。其墓在上清宫附近。
    孙玄清出家于明霞洞,第一位师父是李显陀,应在明霞洞。第二位是通源子,在铁茶山云光洞。第三位是即墨黄石宫太和真人,第四位是斗篷张真人。这四位师父目前都无法考证其来历及生平,也就无法得知谁是龙门派“通”字辈,即传授孙玄清法脉的恩师。但是在 《疏文》 《玄门必读》 中都提到了“斗篷张”真人。 《玄门必读》 曰:“在黄石宫苦炼二十余年,后遇斗篷张真人,共谈修真秘传内药诸口诀。一旦豁然贯通,复回明霞洞重修。”石刻 《孙真人疏》 载:“忽闻朝廷差官,诏取天下玄文秘箓,同治并参,辞别师斗蓬张,遂即下山上京。”孙玄清与斗篷张第一次见面是在黄石宫,两人“共谈修真秘传内药诸口诀”。后来孙玄清下山进京,“辞别师斗蓬张”,应该是在明霞洞。因此,孙玄清修真内丹之功,最关键时刻应是斗篷张真人所传,所谓“一旦豁然贯通,复回明霞洞重修。嘉靖二十一年抽铅添汞悟证身心”,所以斗篷张作为孙玄清的师父,对其影响很大。
    (三) 著书与呈献
    孙玄清隐居崂山,修道五十余年,大悟千百遍,小悟不可计数,可谓修道有成,声名远播。但其真正声名鹊起,响动朝野,应是在嘉靖三十七年 (1558) 下山进京之后。1558 年,孙玄清辞别师父斗篷张,离开明霞洞,动身赴京。他进京的目的,是因为“朝廷差官,诏取天下玄文秘箓”,可以说是应诏前往,说明当时他已经名声在外了。在去往京城的路上,孙玄清一路弘法。如经过景州娘娘庙时,突然天降大雪,七日七夜方晴,这时当地刘知县会见,请留数月,并在千佛顶龚头村修盖丛林一处。这也许是孙玄清向外弘道盖庙之始。
    “嘉靖三十七年,功事完毕,赴京白云观,坐钵堂一年,造 《释门宗卷》 八部六册。”就是说,孙玄清在北京白云观坐钵堂期间,造作了《释门宗卷》 八部六册,并且通过阁老翟鸾、少卿龚中佩二人呈进御览,从而受到皇帝嘉赏,“敕封护国天师府左赞教玄清真人。”此后,嘉靖壬戌岁 (1562) 他又将灵宝秘诀、金液大还丹集等丹书口诀通过龚中佩进献皇上,获得宠褒。至嘉靖癸亥 (1563) 春三月,孙玄清将《皇经始末玄奥》、诸经丹诀等编成26 册,让徒弟孙至鸾进呈御览,孙至鸾获得赏银五十两。至此,孙玄清已经三次著述,并三次进呈皇上。根据石刻资料,其所造主要著作有 《释门宗卷》、 《灵宝秘诀》、 《金液大还丹集》、 《皇经始末玄奥》等。 《即墨县志》 记载略同,亦曰孙玄清“注《灵宝秘诀》 《玉皇心印经》 《太上清净经》《皇经始末元奥》。”
    从嘉靖三十七年 (1558) 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是孙玄清著述的高峰时期。通过著述,孙玄清与很多朝廷大员建立了联系,并多次获得皇帝的奖赏和封赐,名声大噪。
    孙玄清的著述,据载当时曾广行刊刻,所谓“窃惟叨冒恩宠优渥,思欲补报,今将各经书,广行刊刻,传布流通。上祝圣寿无疆,永赞皇图悠久”。⑦但由于时代久远,这些著作早已不存于世,因此我们无法知道孙玄清著作的具体内容。
    有意思的是,清代梁教无 《玄门必读》 中介绍孙玄清的师承很详细,但却只字不提他的著作,并指出孙玄清因为京中大旱求雨有功,被封为真人,这与石刻和方志资料中介绍的进献经书而受封为真人的情形有所不同。那么,孙玄清的著述情形究竟如何,似乎是一团迷雾。
    不过,结合历史上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好求方术、广搜方书的历史背景,我认为孙玄清进献丹书秘诀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明史》 记载世宗曾下圣旨广搜天下经书,所谓“帝晚年求方术益急,仲文、可学辈皆前死。四十一年冬,命御史姜儆、王大任分行天下,访求方士及符箓秘书。儆,江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大任,畿辅、河南、湖广、四川、山西、陕西、云南、贵州。至四十三年十月还朝,上所得法秘数千册,方士唐秩、刘文彬等数人”⑧。正是嘉靖末年的广求方士与符箓秘书,隐居崂山的孙玄清才应诏出山进京,并编撰了大量的秘诀丹书,进献给世宗皇帝。因此,石刻中所载孙玄清的著述及进呈御览的事情,应是真实可信的。
    但是石刻中所载的帮助呈书的官员却是存有疑问,疑为伪托。因为石刻疏文中提到的一些当朝重要人物,如阁老翟銮、太常寺少卿龚中佩、御史蓝田等人,虽然都是明朝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发现除了龚中佩而外,翟銮和蓝田的在世时间与孙玄清的献书时间相隔多年,说明有明显的伪托嫌疑。不过,道士龚中佩任太常少卿的时间倒是相符,或许存在一定的真实性。
    明霞洞石刻记载,孙玄清自嘉靖三十八年至嘉靖四十二年的五年当中,共向明世宗呈进经书三次。第一次是嘉靖三十八年 (1559),由“阁老翟公鸾、少卿龚公中佩者,二人具本呈进御览,敕封护国天师府左赞教,掌管真人府事”。第二次是嘉靖四十一年 (1562),“为真人府供事、太常寺少卿龚中佩者,具本呈进御览”第三次在嘉靖四十二年 (1563),“令徒子孙至鸾,具本呈进御览”。另外,上清宫石刻所载的献书次数共两次,第一次是嘉靖壬戌岁 (1562) 中秋望前二日,“阁老翟公、龚公讳中佩者,二人具本进呈圣上御览。”第二次是癸亥岁 (1563) 三月二十六日,“复□皇经道秘诸书丹诀,总成二十六册,太常寺少卿龚中佩小圣□蓝田三人具本直言进上”。我们暂且不讨论两处石刻中所载的献书次数和人名的差异,单就帮助呈书的官员来说,两处石刻中都提到有翟鸾、龚中佩,上清宫石刻还提到有蓝田、小圣。那么,这些人物是否存在,他们帮助呈书的真实性如何呢?
    翟鸾可能是翟銮之误写,因为明朝阁老只有翟銮一人。据 《明史》 载:“翟銮,字仲鸣,其先诸城人。曾祖为锦衣卫校尉,因家京师。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 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时已加少保、武英殿大学士,进少傅。”翟銮曾于嘉靖朝三次担任首辅,并曾授以太子太傅,是明朝中期的重要大臣。所以说,翟銮是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但是,据 《明史》记载,翟銮卒于明嘉靖二十六年,即1547 年,享年70岁,而孙玄清进京上书的时间是在嘉靖三十八年 (1559),很明显,两者相差十二年,死去的翟銮是不可能帮助孙玄清上书的,因此,通过阁老翟銮上书这件事显系伪托。
    蓝田 (1477- 1555),即墨人。明嘉靖二年46 岁登进士,官授河南道监察御史。蓝田比孙玄清大二十岁左右,是同时代人。晚年归即墨而常游崂山。蓝田文思敏捷,一生著述颇多。遗有《北泉文集》、 《东归倡和》、 《白斋表话随笔》、《续笔》 等诗文集。笔者在查阅蓝田的著作中,并未发现呈书之记载,也未发现与孙玄清交往之事迹。而且,蓝田去世于1555 年,而孙玄清最早进京是嘉靖三十七年 (1558 年),所以蓝田帮助呈书一事也当属后人伪托。不过,蓝田作为即墨人,晚年归隐即墨并常游崂山,足迹遍及崂山上清宫、明霞洞、太清宫、白云洞各处,并且留下了数十首崂山诗,有些诗还刻于石刻之上,所以蓝田与崂山的关系还是非常密切的。正因如此,蓝田被后人伪托为帮助孙玄清呈书的官员之一。
    不过,石刻中提到的另一个人物龚中佩的在职时间与孙玄清的呈书时间却是比较吻合的。《明史·龚可佩传》 曰:
    龚可佩,嘉定人。出家昆山为道士,通晓道家神名,由 (陶) 仲文进。诸大臣撰青词者,时从可佩问道家故事,俱爱之,得为太常博士。帝命入西宫,教宫人习法事,累迁太常少卿。为中官所恶,诬其嗜酒,使使侦之,报可佩醉员外郎邵畯所。执下诏狱,并逮畯,俱杖六十。可佩杖死,尸暴潞河,为群犬所食,畯亦夺官。畯与可佩故无交,无敢白其枉者。⑨
    《明实录·世宗实录》 卷五百二十五亦载:
    (嘉靖四十二年九月) 庚辰,诏锦衣卫逮讯道士龚中佩及刑部员外郎邵畯,各杖六十,黜为民。中佩供事陶真人府,官至太常少卿。是日,上偶遣官至坛寻检咒帙,而中佩适出,上怒,命锦衣卫捕中佩问状,会有言中佩同畯夜饮者,因并逮畯,杖之。
    上述两材料中, 《明史》 曰“龚可佩”,《明实录》 曰“龚中佩”,两者应为同一人。另据明沈德符 (1578- 1642) 《万历野获编》⑩所载,亦为“龚中佩”,故 《明史》 有误,正确姓名应为“龚中佩”。
    根据上述记载可知,道士龚中佩官至太常少卿,经常出入宫廷,而且在嘉靖四十二年(1563) 九月之前还深受皇帝宠幸。那么,孙玄清所献经书,通过同是道士的龚中佩呈进御览,是合情合理的。另外,孙玄清的献书时间是在嘉靖三十八年、四十一年、四十二年共三次,这期间正好是龚中佩在内廷任职时间,从时间上看也是非常吻合的。而在龚中佩于嘉靖四十二年九月被杖死之后,孙玄清就不再献书,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孙玄清与龚中佩的某种关联。另外,明霞洞和上清宫石刻中所记载的龚中佩的职务 (太常少卿) 和姓名都是正确的,至少说明孙玄清及其后嗣道士对龚中佩的熟悉与了解。
    总之,孙玄清曾经进行过大量的著述,并呈献给嘉靖皇帝,这件事是大体可信的。只是帮助呈书的官员如翟鸾、蓝田等人,疑似伪托。而真正帮助献书的人物应是当时的道士官员太常少卿龚中佩。
    (四) 敕封真人
    孙玄清是否曾被封为真人?这是一直以来争议较大的问题。
    关于孙玄清受到敕封的说法,石刻资料与存世文献都有记载,但记载的内容不完全一样,甚至有较大的出入。列举如下:
    明霞洞石刻载,“造释门宗卷八部六册。阁老翟公讳鸾、少卿龚公中佩者,二人具本呈进御览,敕封护国天师府左赞教玄清真人”,又有“海岳真人传刻”的字样。
    上清宫石刻曰:“于嘉靖壬戌岁中秋望前二日,阁老翟公、龚公讳中佩者,二人具本进呈圣上御览,勤慰圣心,遂刊板流通,敕封护国天师左讃教,赐名孙玄清,道号海岳山人。
    《即墨县志》 曰:“注 《灵宝袐诀》 《玉皇心印经》 《太上清净经》 《皇经始末元奥》 奉敕召见,封护国天师府左赞教,掌管真人府事,金山子海岳真人。”
    《玄门必读》 曰:“适京中大旱,求雨有功,蒙圣旨大加恩赏,封护国天师左赞教主紫阳真人,享寿七十三岁。”
    可以看出,在上述四种资料中,都提到孙玄清曾受过敕封,并一致记载他曾被封为“护国天师府左赞教”。但对于孙玄清的“真人”封号却记载不一,如明霞洞石刻是“玉清真人”, 《即墨县志》 为“海岳真人”, 《玄门必读》 曰“紫阳真人”,上清宫石刻没有提到“真人”二字,而是说“海岳山人”。
    那么,孙玄清到底是否受到敕封呢?查阅《明实录》、 《明史》 等正史资料,未见记载孙玄清受敕封一事,但这并不能证明孙玄清没有受到敕封。因为明朝世宗皇帝爱好方术,广求秘诀丹书,尤其是明世宗自嘉靖二十年遭宫婢变,移居西内,日求长生,郊庙不亲,朝讲尽废,直至嘉靖朝终,这样在嘉靖时期就形成了前朝和后朝之说,史载“世宗朝,奏章有前朝、后朝之说。前朝所奏者,诸司章奏也;他方士杂流有所陈请,则从后朝入,前朝官不与闻,故无人摘发”。11那么,孙玄清进献经书及其受到敕封之事,或许都是在后朝发生的,前朝官没有记载也是可能的。不过,对于他的“真人”封号,却是存有疑问。因为敕封“真人”是个比较大的事情,如果有敕封,当时史书总会留下一些记载。如明朝曾封邵元节、陶仲文为真人,史书都有明确记载。但关于孙玄清的真人封号,却找不到明朝史料佐证。相对较早的清初石刻资料,也是记载不一,如上清宫石刻只说是“海岳山人”,未提“真人“二字。因此,对于孙玄清的“真人”封号,暂且存疑。那么,后世文献多称孙玄清为“真人”,并不一定是基于皇帝的敕封,而是对于高道的一种普遍尊称,所以其称呼也不一致,或曰“海岳真人”,或曰“紫阳真人”等。
    总之,笔者认为孙玄清在嘉靖朝多次献书,并且通过太常少卿龚中佩呈进,深得圣心,应该受到过敕封,敕封的内容应为“护国天师府左赞教”。对于是否封为“真人”,有待更一步的史料佐证。
    另外,后世 《诸真宗派总簿》、 《道教丛林太清宫志》 诸书在介绍金山派孙玄清时,记载为“明嘉靖敕封护国天师”,这是对孙玄清被封为“护国天师府左赞教”一职的断章取义说法,不足为凭。
    注:
    ① 碑文根据明霞洞现存石刻整理,个别辨识不清的文字参考黄肇顎《崂山续志》,即墨市史志办公室编,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8 年。
    ② 林溥修、周翕鐄等纂:《即墨县志》,同治11 年。
    ③ 《崂山续志》之“黄肇顎介绍”。
    ④ 《重刊玄门必读序》,汤一介主编《道书集成》卷二十四,第41页。
    ⑤ 王卡:《诸真宗派源流教读记》,《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7 页。
    ⑥ 陈教友:《长春道教源流》,《藏外道书》31 册,第1 页。
    ⑦ 明霞洞石刻。
    ⑧ 《明史》卷三百七,《列传》一百九十五,第5292 页。
    ⑨ 《明史》卷三百七,第5289 页。
    ⑩ 参见《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七“道士入直内庭”,中华书局,1959 年。
    11 《明史》卷三百七,《列传》一百九十五,第5290 页。
    作者:山东崂山太清宫  郭清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