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崆峒问答丨五十四代张天师告诉你正一派的秘密:玄岳福地龙虎山篇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腾讯道学 芷溪道人 参加讨论

    文/芷溪道人
    
《崆峒问答》中,关于龙虎山部分包括第八至第十五问、第二十七至第三十二问、第七十六至第七十九问。
    第二十九福地:龙虎山
    

    
    丹成而龙虎现,所以后世称之为龙虎山(资料图)
    龙虎山汉朝时叫做“云锦山”。古时有刘根在此现身,常穿一身绿毛衣服,世人都以为他浑身长满绿毛,故称其为毛公。毛公得道后,曾留下“太乙神虎宝章符得须寻西壁鲁”的钤记。祖天师按照这个指引,在鬼谷壁鲁诸洞得到了《太乙神虎宝章》,又见此地山清水秀,于是便在此炼就了黄帝九鼎大丹。丹成而龙虎现,所以后世称之为“龙虎山”。
    龙虎山乃是道教洞天福地中的“第二十九福地”。“洞天”中洞的意思是通,言通天地之灵气;“福地”说的是少染五灾,即龙虎山中几千年来几乎没有五灾(水、旱、刀兵、虫蝗、疫疠),是一个好地方。相传有老祖天师的指甲藏在山石之中,如今则不知其处。
    祖天师飞升之后,第二代天师传位于三代天师张鲁,张鲁在蜀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天师道政权。两千多年后,毛主席曾多次撰文,称赞张鲁政权是古代的“社会主义好”。系师张鲁归附曹操后,天师道在全国范围内得以传播。
    系师张鲁在看惯了处于政治中心的危机后,命其子放弃政治,专心修道。第四代天师张盛便携带太上所传的剑、印、经箓,来到老祖天师当年炼丹之的龙虎山,定居下来。
    龙虎山是风水宝地
    

    

    
    龙虎山正一观(资料图)
    龙虎山景区在今江西省鹰潭市,但整体的山势则起于武夷山,有两条大龙脉随千峰万壑绵延至鄱阳湖,在白山环绕形似莲花之中,正是天师府。离宫府二十余里有当年老祖天师炼丹遗迹,并有“龙虎正一观”,左右两侧山势,形如龙虎之貌。整个中国,大的山川风水龙脉是“巽山乾水”,然而龙虎山却是“乾山巽水”,风水学上称之为“顾祖朝宗”,是顶好的风水。
    说起中国的风水有两处不得不说,而这两处又正好是两个世家的居所。“南张北孔”张即张天师世家,孔即孔圣世家。张家世居龙虎山,背靠龙虎山,前有泸溪曲折环绕;同样的孔府亦是背靠泰山,前有汶水流过。此两处绝佳的风水辅就了两家千年的家运。
    离天师府二十四里有“二十四岩”景观,还有一处“雷打石”景观。据传北宋时释门普庵印肃禅师,拜三十代天师虚靖公学习道法。道法有成后,为试验自己“掌心雷”的功夫,因而劈开山中大石,即是今天此景。
    龙虎山的道教宫观
    

    

    
    龙虎山大上清宫(资料图)
    龙虎山中道教宫观甚多,最著名的是天师府和留侯家庙、大上清宫。大上清宫在上清镇东,左有象山,门对泸溪,是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故有“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之称。
    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原为张道陵修道之所,当时名为天师草堂。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迁还龙虎山,改天师草堂为传录坛。唐会昌年间,真宗赐传录坛额曰:真仙观。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真宗敕改上清观。正和三年,名上清正一宫,大德戊申年复改上清正一万寿宫。自元朝开始成为大上清宫。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御书“大上清宫”匾额。山中原有九宫七十二观三十六院。经历代兴废,今存者不多。
    龙虎山真的有龙虎吗?
    

    
    老百姓又说老虎山中必定有龙虎(资料图)
    过去老百姓崇敬龙虎山,便认为龙虎山上有“登天梯”可以通天。五十四代天师澄清道:龙虎山中确有“朝天峰”,其山势高耸入天,俗名上天梯,但并没有真实的“上天的梯子”。
    老百姓又说老虎山中必定有龙虎,那么此山中真的有龙虎吗?五十四代天师答道:大凡山中有老虎,都会或多或少的伤害百姓。龙虎山中也有老虎,但却从未伤害过山中百姓,犹如有神仙看管一般。龙虎山内有“圣井”,按古代人的说法: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龙虎山中的龙,常现形如蚯蚓、蜥蜴的样貌。所以凡是祈祷雨雪,则从井中迎请至法坛之上,封以符章,就会忽然之间,天雷滚滚、大雨倾盆。而用作“祈祷求雨”的疏文,也通常被投入圣井。如果疏文有错别字,那么文书的错别字则会浮出水面。
    僧道之间互相学习
    

    

    普庵印肃禅师,也被称作“南泉真人”,他从三十代天师学习道法后,传下很多佛道相间的法术。
    在唐宋时,僧人更多的把佛教视为道教的一个支派,那时候僧道之间都会各取所长、互相学习。例如唐一行禅师,曾学习“葛仙翁礼斗法”,并名著一时。一行禅师融摄唐密的“摩利支天法”,后三藏比丘大师传紫清白真人,白真人又传于懒牛和尚,集各家之所长,就是现在江南传承了近千年的“大梵斗法”。关于拜斗会在以后的法术理论篇慢慢说。(编辑:若水)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芷溪道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