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乙未年:传度授箓的目的和意义(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腾讯道学 曾广亮 参加讨论

    第二部分,正一法箓的发展过程。
    正一法箓是从老祖天师就开始的,老祖天师得太上亲授正一盟威之道,其中就包括正一盟威法箓。《赤松子章历》中说,“汉代人鬼交杂”,就是因为巫觋鬼道流风严重,这里的“鬼道”就是巫道。而且是“精邪遍行”,到处出现各种邪伪的现象,如妖精、邪魅等。太上为此亲降于鹤鸣山,授祖天师《正一盟威符箓》,用它来救治人物。《道藏目录详注》中也说,太上亲授祖天师的这个秘箓是用来开教度人的。所以,传授法箓即通过授箓来开教度人。
    
    《赤松子章历》(资料图)
    以什么来开教呢?以太上道祖的精神、义理来开教。度人则自然是要实现道教的开教目的。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在《三元传度普说》中也说,正一法箓是太上亲传与祖天师的,所降的盟威诸箓,一方面“盟誓外邪”,一方面“内正一炁”,对外要驱除邪魔歪道,对内要修行自己。《天师教戒科经》中说:“修行正身,真气来附,邪恶皆去”。我们按照正道去修行,自然就会有真气来附到自己的身上,邪恶也就离你远去,勤持于“内正一气”之功,自然得成真正。
    正一法箓的传授,早的时候,老祖天师及嗣师、系师时期,曾设立二十四治,并在二十四治中取每年的三会日,即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为道民授诸法箓。《赤松子章历》说:此日要上章受度法箓。以正月七日是举迁赏会,七月七日是庆生中会,十月五日是建功大会。旨在消灾散祸,以祈景福,宣教正籍。到了第四代天师回龙虎山,改为三元日授箓,开科范以为常。由此,授受法箓便成为道教的传统。史书记载,北魏寇谦之曾在京城设箓坛为当时的魏世祖授箓。唐玄宗召见15代天师张高,命在京师设“传箓坛”,当时很多文人道士,都受过箓,如李白等。宋朝时编道藏的王若钦曾经向皇帝建议,敕24代天师张正随在京城建授箓院,想通过授箓院来培养道士,相当于今天的道教学院。所以,传度授箓的传统从老祖天师一直传到今天。
    首先道教的箓是有其含义及功用的。在《云笈七签》中记载:“箓者,三天妙炁,十方神仙,灵官名号,与奉道之人修行。”这里说的就是把上天的仙官、神仙的内秘与名号等不公开传的内秘的书文传授给奉道者,以方便奉道人去修行。本次,我们初受太上三五都功经箓,由32卷,分正文与附赠。通过授箓,我们就可以沿着这个升真的航梯,通过修行,最后成为仙宫的神仙灵官之一。因此,“箓”首先可以引导人们修行。
    
    传度授箓(资料图)
    其二,箓可以明证道位。明证道位有两个方面,第一,《三洞修道仪》中说“授正一箓,方可以为人章醮。”就是说受完箓以后才是法师,才可以去主持斋醮活动,因此授箓很重要。为什么受完箓以后才可以去主持斋醮活动?因为受完箓以后,你才有神职神位,才有自己的心印心将。授箓是为了明确自己的位置,也就是有了神职之位,在主持宗教活动中通过变身,通到神仙那里,这样我们上陈表章才能上达到神明。第二,道经说“生无道位,死为下鬼”。也就是说在生的时候就应有一个道位即奉道修行的神职之位,这样死后就有了上升之路而不至于沦为下鬼。从表象上来说,授箓以后,我们就有了一个道位,在仙宫里有了一个名号、位置,通过我们的修行,最后就能成真成仙,归位到那个地方。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积功德的,你要度人济世。反之,如果不做善事,你有那个位置也没用,因为你“不正”,你奉的已经不是正教了。也就是说,这里面是有修行要求的,如果我们不去行善修行,这条路就不通。
    三,箓的种类很多,同时具有神圣性。我们都想受箓,但箓是分为很多阶的,有道士受的,也有信徒受的。据明朝《当代天师府缴箓告示》中记载:“窕其数者,有七十二阶之法箓,究其目者,八三二十四品之灵文”。
    
    龙虎山天师府(资料图)
    三洞进品修行;紫薇延禧集福;盟威则修真悟道;都功乃入道之门;大洞,益发微蕴奥义,聚敛身中之造化,剖明天地之玄机;血湖,解女人产污之衍;妙戒,惩凡人将来之过;五雷虽小,法司宪刚,可以呼风唤雨,召雷役将;文昌,荣登仕路;生天,拔擢沈沦;童子,延生开通关煞;金桥,却害解厄求嗣;更有三官、北斗、玄坛、等箓,皆为度厄、消灾、延生、保命。其余箓轴甚多,就不一一列举。下面主要讲道士所有法箓品阶,如唐朝有七阶,正一、洞神、高玄、升玄、洞玄、三洞、大洞。宋元之后改为五阶,即都功、盟威、三洞、五雷、大洞、上清(三清)三洞。这在一般人看来应该是得受的品阶越高越好,但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因为授受的品阶有规范和要求。经书中早就说,“初门不可顿受”,初入门的时候不能马上就去受箓,按照现行规定,必须要参加皈依传度仪式,成为一名学徒道士。三年之后持戒惟谨,品学兼优者才能参加初授箓,受太上三五都功经箓。“若修奉有功”,才可以升授,升到“太上正一盟威经箓”,然后是“上清三洞五雷经箓”。但是必须有功,有功才可以升箓。“上古真人寻按经箓,唯受一二阶,修行便登上真”。所以授箓不在进升的高,也不在进升的快。有的人一入道门就要授箓,有的人没有功就要授到三洞五雷经箓, 虽然名得到了,但是没有功行,是会适得其反的。所以经中说“不明修行之由,于身未能有益”。而其要“道在用心真”,我们修道,心要真,即真一不二,如果再加上“而又正修行”,以正的道路去修行,这样才能“契合于道”,与道合真,“其应如神也”,这样才会有神来感应。所以授箓不在快、高,而是要按规定来循序渐进,有功有行才能“更升”。
    
    《度人经》(资料图)
    四,受箓是要促使人“戒律情性,检束身心,止塞衍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怎样才能做到?很多经典里面都有这样的内容,比如说,《度人经》里面有“十不”: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这些都是这样的要求。《道德经》里面讲:“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些都是很重要,是很高的要求。另外,道经里面说,受箓也要受戒,先受三戒、五戒,再受八戒、二十七戒,我们现在是受五戒、九戒,就是让大家通过戒律捡束自己,止塞邪伪是非,制断诱发恶的根源,使我们向善的方面、契合道的方面发展。
    最后,授箓还是一个促进我们学习的过程。在授箓过程中,我们要诵《道德经》、《度人经》、《三官经》,还要讲经说法。传统上授箓则还有规定,除了要有功德之外,与积学也有联系。受正一盟威箓的箓生,必须通正一部的经典。升上清五雷经箓,就要通上清部即洞真部的经典。其所授的箓与对你的要求是成正比的,就像我们现在读书一样,中学大学、硕士博士都是有要相应的学识水平要求的。因此,这也是促进我们学习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学习经典,提高宗教素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