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弘道读经会】能称之为“问题”的,只有行道中的疑惑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腾讯道学 陈景展 参加讨论

    文/陈景展
    道人无情又最有情
    宇宙间最真挚的东西,恰恰就是那个被我们忽略的东西,离我们最近的东西。在这个地方去找。祖师说合道伴,要“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择什么样的人?与你心志相投的人。“立身之本在丛林”,在丛林里面生死问题上不顺人情、不取相貌,越是高明之士越是平平淡淡、庸庸碌碌,没有任何华丽,没有任何喧闹,三言两语相问,耳也聋了,嘴也笨了,眼也浊,装糊涂。但是心志相投的人,你看他,他也看你,人群之中两个人就能找到。归根到底,还是在自己。
    问(林景培):出家人合道伴,在家人夫妇道和朋友道,感觉两者有很多共同点和借鉴处。
    
    无情是指的无俗情,有情是指的有道情(资料图:图源网络)
    答: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道人无情又最有情,说他无情是指的无俗情,说他有情是指有道情,道情就是真情,对于万物的平等,世间无论是夫妇道还是你所说的朋友道,那是因缘之中的,讨债的、还债的,做买卖一般,你欠了他的,他欠了你的,还是在俗尘之中,发的并不是道心,这个要区别开来,这是本质的区别。
    真正去合道伴,是夫妇,也无夫妇之情。是亲人,也无亲人之情,只有道友,绝无俗情、私情。你要合真的道伴,先得舍了这个俗情,至于他是不是夫妇,是不是朋友,那都是外相上的东西,只问他的道心如何。而不是说取决于他是否是你的夫妇,你的朋友。有志我们就走,无志我们就是世间的有缘人,来了缘的、还债、讨债的,不是道友。这个要分清楚。
    没有绝对的褒义和贬义
    问(小笨猪):庸庸碌碌不是一个贬义词吗,人生可以平淡,但不能庸碌吧?
    答:所有的词都是褒义词,也都是贬义词。看给谁用?看在什么地方用?用在修行上,是返还先天的,要跳出五行的,表面上是一个柔弱的状态,很多的贬义词在这里都是褒义词。前面我们强调过很多,比如修道要“鼠目寸光”,“个人自扫门前雪,修管他人瓦上霜”,包括庸庸碌碌,包括拙、愚、寡、讷、柔、弱,这些词在合适的地方就是褒义词。没有绝对的褒义和贬义。我们一直在强调语言是个工具,我心知你肚明,言语一传递,达到它的作用就放下了。如果在文字上去执着于是贬义,是褒义,没有意义。倘若一定认为它是贬义,就让它贬吧,愿意做一个笨人,做一个呆人,做一个痴人。
    
    若一定认为是贬义就让它贬吧,愿意做一个痴人(资料图:图源网络)
    忏悔的一个基本的标准是“不二过”
    问(游客):有无轮回之说?
    答:当然有啊,没有轮回修什么呢?正是因为有轮回,才要求解脱,正是因为求解脱,才仰赖祖师的三乘法,才有了道教,没有道教大众如何去出离呢?正是因为想出离,祖师才用三洞真经来接引众生,才给众生一个慈航。
    问(游客):忏悔只是口念行善改不掉,还是忏悔吗?
    答:那怎么能叫忏悔呢?哪怕你哭的眼泪稀里哗啦的呢,只要不改,所有的业是消不掉的。忏悔的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不二过”,以“不二过”作为忏悔的标志。
    (游客继续打字提问)而自己做不到又发下重誓,怎么解脱呢?
    答:你要看你发的那个重誓是自己可为还是不可为的?可为那属于你自己的问题了,没志气。自己没志气,别人也救不了。如果是不可为的,你又何必勉强发一个重誓来折自己的寿呢?量力而行,适度而为就可以了。
    
    量力而行,适度而为(资料图:图源网络)
    我们读经会就到这里吧。感谢大家的参与。
    我们再啰嗦一点。
    一切的外在的教化只是辅助你成长的工具
    大家在提问的时候,好像总是在打团团,在徘徊。归根到底的问题在哪儿,还是心性两个字,没把自己的心性搞明白了。倘若把这个心性搞明白了,一切的外在的教化都是辅助你成长的工具。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遇山辟山,遇海可以有好的船,好的灯,好的罗盘。不会有什么阻碍的,更不会迷惑的,更不会走弯路的,更不会说遇到大的魔障,跌倒了,起不来的,更不会掉到悬崖里面死都不知悔改的。这个时代现在,整个没落的一个原因,王常月祖师在《龙门心法》其实早就已经说过了,“一把戒刀只杀他人不杀自己”,总在外物上下功夫,总在教相上下功夫,总在别人的错误上下功夫,就是不知道改自己、看自己。倘若有一天你能看自己,你就有救了,这个就是根。
    
    没落的原因祖师其实早就已经说过(资料图:图源网络)
    没有依仗“三乘法”修行所以产生种种问题
    真正行道的过程中,非常微妙,一人一法,只能心悟不能言传,没有说一定怎么样不一定怎么样,你怎么样我怎么样,他怎么样,没有那么多事情,也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也没有那么多所谓的要搞研究的那些东西,平淡的就像呼吸一样,平淡的就像空气一样,就像吃饭、喝水、走路一样。甚至于可以认为,一个人一个法,全凭你自己去找,只是我们自己不完满,我们有罪,我们不知忏悔,祖师才给了一个接引的桥梁——“三乘法”,我们依仗这个“三乘法”走,不会跌跤,不会掉悬崖,不会掉火坑,一定能出离。离了“三乘法”,任你有多聪明,任你的权贵有多高,任你的能耐有多大,一定出离不了。所以才叫“不二法门”,离了它不行,只有这个。
    人有贤愚,所以祖师把“一法”分成“三法”,上乘接引上乘的人,中乘接引普罗大众,下乘给那些根基差、福报浅、闻道晚的人。众生又在这个“三乘法”中有差别,所以,祖师每法里面又设万万千千细法。你在这里面找,找一个最接近的、最适合自己的。这个法找出来之后,跟你的工作、年龄、入道的时间长短,你的身份,社会地位,根基,闲余,没有任何关系,祖师给所有的众生都给了相应的东西了,只差你没找。在哪儿找?就在“三乘法”里找,找到之后,按照它去走就行了。我们现在的问题,所有人的问题,看似五花八门,归结起来就是:没有依仗“三乘法”,没有在心性上下功夫,没有仰仗祖师留的这样一个度世津梁去走,才会产生种种问题。
    
    在法中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修行(资料图:图源网络)
    只有一种问题是真实的,那就是行道的中的疑惑
    问道的过程中,只有一种问题是真实的,能称之为“问题”,就是在行道的过程中有了疑惑。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很多问题是源于没有行道产生的世间烦恼,对于这些问题林林总总,千千万万,只有一条答案,就是仰赖“三乘法”,去行道。只有这样的一个甘露才能解决你的问题,才能了脱你的烦恼,否则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这边消了那边又起来,永无止境,而且最终还是在泥潭里面。
    在真正行道的过程中,自然问题就消除了,困惑就解决了,疑难就消除了,自己就明白了。偶尔遇到一两个问题,心机相投,道人之间互相以交流,就解决了,自己再留点心眼,多请教请教,一个坎就过去了,这一路平坦,走的顺顺当当的。除此之外,各自用功,互不交流,互不妨碍,只是把心思用在实实在在的行路、行道上。这就是祖师千千万万叮咛的东西,让人去行它,不是让人去研究它,让人去讨论它,让人把它变成一个累赘,变成一个烦恼。本来够烦恼的,还加了一个烦恼,那就离道远了。应该越修越简单,越轻松,越自然,越快乐,越清静。这是要叮咛的。
    感谢大家的参与,慈悲。(编辑:妙眼)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文根据弘道读经活动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