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晓立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以儒家伦理为精神核心的亲缘社会,伦理观念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传统社会的组织和运行均是在传统伦理关系的范畴中得以开展。传统的中国人其生活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做一名有德性的人,其次才会进一步考虑去从事何种行业,建立何种功业。伦理关系是传统社会人际关系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显著的纽带。那么做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其思想教义中必然也带有中国传统社会重视伦理的色彩。道教中伦理思想非常的丰富而多元,比之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伦理思想,更具有自发性和深刻性,值得当代诸位好道之士去体会和把握。 道教中人和神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强调得道成仙的本土性宗教(资料图:图源网络) 首先,道教的伦理思想其最重要的理论作用,在于道教伦理构建出道教徒在宗教生活中处理人神关系的基本尺度。我们知道,任何宗教都是通过对神的尊奉和崇拜而获得超越的,那么人神之间的基本关系是每个宗教都要向教众清楚说明的,人神关系的伦理价值是整个宗教伦理的基础。道教是一门以强调得道成仙的本土性宗教,虽然也强调神仙在人的修炼和生活过程中的影响,但是更强调人自我主观努力的结果,人通过学道而得以成仙,人和仙的区别于鸿沟并不像西方宗教那么巨大。但是如何处理人神关系,成为了比之西方宗教更加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西方宗教中,尤其是基督教中,人与神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人无法触碰和接近神,那么人神关系就很简单,人只需要默默地作为神的子民,无限的信仰和尊奉神就可以了,但是在道教的教义中,人神差距并没有那么大,每一个道教徒都是一位潜在的神,道经常有这样的说法:“神仙可学,长生可得”。那么道教中人神之间的关系就要比西方宗教更加的微妙。 神仙一方面是道教徒修炼过程需要崇拜和祭祀的宗教偶像,一个方面又是道教徒追求得道成仙的方法和经书又是神仙传授,可以说众位仙真在一定意义上又是道教徒修炼活动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还有一个方面,神仙是道教徒努力修行获得的最终结果,是修炼过程中的目标。既然在道教思想中神人关系有以上三层含义,那么构建神人关系的伦理思想就要比其他宗教更加丰富的多。所以我们在学习和阅读道教经典中就会发现,做为道教伦理的基础——人神伦理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而在体现道教伦理的道教戒律和具体的宗教实践中,道教徒不仅要尊奉仙真,还要从内心中发愿努力修炼自身而得飞升上界,更是还有崇奉神真传承下来的道教经典而不违背其教诲。可见,道教的人神关系依旧是依靠伦理价值的规范而得以确认的。道教的伦理规范成为了教众处理自我和所崇奉仙真之间关系的直接参照物。 每一个道教徒都是一位潜在的神(资料图:图源网络) 道教要入世就必须把道教伦理融入社会中 其次,道教伦理是保证道教徒在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生活,是道教徒处理与他人,与师长,与家人的关系的基本规则。通过学习道教史我们了解到,伴随着道教的不断发展,最迟到六朝时代,道教从秘密传授的小圈子中走出来,演变成为了入世的社会化宗教。道教的社会化最主要的体现是更加强调道教徒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家庭义务。从而使得道教徒真正能够融入到社会家庭生活中,而不是被社会家庭生活所排斥。一直以来围绕宗教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都存在着一个问题,即一个真正的信仰者应当是出世的还是入世的。在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下,佛道教都强调信仰应当既是出世的又是入世的。而我们前面已经说明,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那么道教想要获得社会化,道教徒想要入世,那么就必须在道教伦理方面也融入到社会伦理之中,承认社会已经存在的社会伦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更为严格和高尚的宗教伦理。可以说道教也是这样做的。在六朝时代,道教经典中有关戒律的内容越来越多。大量新的戒律出现来保障道教徒在社会生活中过上有德性的生活。比如在新出的《灵宝智慧十戒》中,强调“一者不杀,当念众生。二者不淫,犯人妇女。三者不盗,取非义财。四者不欺,善恶反论。五者不醉,常思净行。六者宗亲和睦,无有非亲。七者见人善事,心助欢喜。八者见人有忧,助为作福。九者彼来加我,志在不报。十者一切未得道,我不有望”。从以上的十戒中我们看到,道教戒律将世俗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要求纳入其中,“杀、淫、盗、欺”等犯罪行为被明确禁止。而帮助他人,和睦宗亲等社会伦理要求也被道教戒律所提倡。 用戒律来保障道教徒过有德性的生活(资料图:图源网络) 道教徒不可以没有一个独立坚定的修道心性 再次,道教伦理是保证道教徒修炼得道的心性基础。 一直以来,中国流传下来的修炼术法均是强调对个人智慧、个人心性的培养。在道教传统修炼思想中,一个道教徒可以没有丰厚的家财,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丰富的人脉,但是不可以没有一个独立坚定的修道心性。没有坚定的修道志向,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勤奋的修道,人是不可能得道成仙的。这样的心性不是人天生所具有,需要修道者在具体的事事物物上去磨练。“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求道者潜藏于山林之间,而不为外物所累,这样安静无忧的环境并不会对人的心性有什么样的磨砺。只有修道者投入在具体的纷乱的社会关系中,在复杂的生活际遇中,保持自己的本心与志向,才能够使得自己的心性有所提升。因为道教的修炼并不是一种个人的秘密隐修,而是更强调修道者对整个家国天下也承有责任。道教做为一个强调自度度人的入世宗教,强调道众在修度自身的过程中兼顾修度他人。想要修度他人,推己及人,那么没有良好崇高的品行是不可能达成的。而历史上著名的高道也均是凭借着自身的道德魅力,才能够感召民众,教化他人。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外来价值观进入,传统的道教伦理思想面临着教内教外多方面的挑战。如何重提道教伦理,坚守道教价值底线,是每位向道者在新的时代大潮之下应该思考的问题。(编辑:妙眼)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张晓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