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高乙 通过人身中水火来超度幽魂 “水火炼度”,是指一种通过人身中的水火交炼来超度幽魂的道法。道教的“水火炼度”思想产生较早,一般认为此法为太极仙翁葛玄所传。南宋郑所南在《太极祭炼内法》中说:“自晋太极葛仙翁,修此道于会稽上虞山中,功成道备,上升云天。由是以来,灵宝之妙,师师相传,祭炼之法,从兹衍矣。”葛仙翁乃灵宝派的祖师,“水火炼度”思想的衍生,应出自灵宝派。 在南北朝时期,道教就已经存在“水火炼度”的概念了。(资料图) 约于东晋南北时期出世的《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中就提到了“水火炼度”:“昔弃贤世界有道士姓浩,字敷明。少好山水,弃家远游。功德未满,死于地镜山下。其子少信,就北郭先生受此文,镇敷明尸形七百年,被水火炼度,而得还人中。”这部经文出自敦煌抄本(P。2865号),疑为唐代所抄。经文中说有道士离家远游访道,客死异地,他的儿子通过修持《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使该道士的尸体保持了七百年没有腐坏,又经过水火炼度之后,生还人世。通过此经可知,在南北朝时期,道教就已经存在“水火炼度”的概念了。 使亡魂体悟大道、与道合真 到了宋代以后,由于道教斋醮科仪在社会上的盛行,斋法中的“水火炼度”思想更趋完备,增加了焚符、存神、诵咒等诸多仪式,形成了完整的科仪体系,同时对“水火炼度”思想的认识也更加深刻,《灵宝玉鉴》中说到:“炼度者,以我身中之阴阳造化,混合天地阴阳之造化,为沦于幽冥者,复其一初之阴阳造化也。夫谓我身之阴阳造化者,神与气也。神为气之母,神动则气随也。所设有形之水火者,假天之象,地之形,日精月华之真气。又假诸符箓,以神其变化,使死魂复得真精合凝之妙,而仙化成人也。然后以我之知,觉彼之知,以我之觉,觉彼之觉。则死魂自然一真澄湛,与道合真,天上人间,无往不可,炼之而后度之,故总谓之炼度也。” 文中认为,人之生全,乃在于身中有阴阳造化之作用,那些沉沦幽冥的亡魂,是偏离阴阳造化的,所谓阴阳造化就是“神”与“气”,而炼度就是通过高功法师自身的阴阳造化,与天地自然的阴阳造化相结合,以恢复亡魂的阴阳造化,使亡魂复得神气相合之妙,从而仙化成人。然后高功法师再“以我之知,觉彼之知,以我之觉,觉彼之觉”,使亡魂体悟大道,与道合真,从而“天上人间,无往不可”。 治炼成婴,使幽魂“复归于婴儿”(资料图) 而水火,则是人身中本有之物。五脏中肾为水,心为火,水对应月,火对应日,人体内真气正是日月真气的对照。“真水”是阴中之一气,太阴之真精;“真火”是阳中之火,能辟除阴滓,冶炼成婴。郑所南说:“水炼之曰水者,非水也,吾精之泽也,炼吾之精,而生彼之精,故化之为水,而炼之焉。火炼之曰火者,非火也,吾神之光也,炼吾之神,而生彼之神也,故化之为火,而炼之焉。”水火炼度就是要求高功法师用自身纯阳之道气,而点化纯阴之鬼魂。即以我之阳而炼彼之阴,阴阳交感。经水火炼度之后,众幽魂脱胎换质,变成纯真圣洁的婴儿状态,无暇无疵、无挂无碍,然后升天而去,这也契合了《道德经》“复归于婴儿”的思想。 水火炼度具体的方法 关于水火炼度具体的方法,疑于六朝时出世的《灵宝大炼内旨行持机要》就有详细说明:“存华池森罗净泓,次存宝珠中万圣千真,齐诵丹阳大咒。次存元始天尊敕命,降赤龙,奋鼓雾池之浪,下灌东井,如瀑布。急存舌为赤龙,拨动华池,候口中神水满溢,左顾咽之入水府前,即天河也。急存水府前,大海汪洋,无边无际,一切罪魂入浴祥风和云,暖然如春,熏蒸表裹,无不欣庆。顿省贪嗔,皈心正道。次存脊骨为升天大法桥,接至朱陵绛宫,下通水府,金童玉女,手执幡幢,飞香散花,引诸亡魂,升桥。至朱陵火府中,有长生大君、帝者服。司马大神、星冠服。韩君丈人、白玉冠,青服皂绿。司命、司禄、延寿、益算、度厄尊神星冠服,监度诸魂,入火冶中,炎火炼度。诸魂一从火炼,并衣天衣,有百千火龙,自火冶中垂光焰跃,出载诸亡魂,历十二重楼,飞空而上,直至玉清境。面拜元始,致身宝光中。兆即冥心湛然,物我兼忘,寂然勿问,亡者去住何地,稍挂一丝,不成究竟,无缘超度。切在秘密,闭口行持。” 冥心湛然,物我兼忘(资料图) 与内丹学思想是一脉相承 上文详细说明了水火炼度的方法,运用了存神、咽津、诵咒等诸多方式,这些方式也是道教很早就存在的内炼方式。高功法师将自身体内变成一个独立的宇宙,体内有“水府”,有“火治”,法师先存神变化出汪洋大海,众孤魂入浴其中,洗去自身业障罪孽。又存神将众魂引入火府,由诸神监护,在火中炼度,火炼后的众魂脱形换质,由百千万条火龙送出,经十二重楼,到达玉清圣境。根据道教的内丹理论,“水府”就是两肾,“火治”就是心,“十二重楼”乃是人咽喉部的层层喉节,整个水火炼度的过程就是一次人体大小周天的运转过程,最终达到精、气、神密切结合不离,人体与宇宙交互合一。郑所南说:“外法天地之象,内运造化之机,大而天地,小而一身,其象一也。”也就是说要使天地与自身融合为一,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冥心湛然、物我兼亡”,否则便“无缘超度”。元代丹经《抱一函三秘诀》中讲到打坐的方法时说到:“凡坐趺足升身,垂帘塞兑,神凝息定,下提上吸,二气交合,熏蒸四大,上十二重楼,真津满口,以气送下,意归元宫。”这种静功打坐的方法,与上文中“水火炼度”的方法是一致的,也都提到了“十二重楼”的概念。这说明“水火炼度”与内丹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存神图(资料图) 水火炼度可以说包含了道教内丹学的深刻义理,是内丹学与斋醮科仪相结合的一个体现。南宋宁全真在《上清灵宝大法》中说到:“斋法莫难于炼度,乃超凡入圣,脱胎换质之道。得其理则水火交济,阴尸秽质一时生神。不得其法,则依科读诵,徒负幽冥,此高功第一事也”,宁全真将炼度作为斋醮科仪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高功行法中的第一等大事。 然而纵观当今道教所盛行的幽醮法事中,“施食”则变成了重点强调的一点,又引进外教“焰口”的概念,还要给亡魂“开咽喉”,“炼度”则附带而过甚至不提,真是如古人所说的“拾人瓦砾,而弃自家珠玉”,自家有珠宝有眼不识,实在可叹。据考证,“焰口”仪式在唐代随密教传入中国,后来失传,到元代又随藏密的兴盛而复苏,到清朝才行成完整的体系,即所谓“天机”、“华山”者。而道教的“水火炼度”,则在南北朝的道经中便有大量记载,到宋代就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水火炼度”蕴含了深刻的道教义理,是道教斋醮科仪的精华,但万事万物似乎都一个产生、兴盛、衰亡的过程,“水火炼度”经历了宋代的兴盛之后,到如今没而不显。希望有识之士能够挖掘其中的精华,将之发扬光大,以壮大教门,利益群生。(编辑:孟淅)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文/赵高乙,中国道教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