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为什么也要“出家” “出家”这个词,顾名思义,出就是出去、离开,家就是家庭。离开家庭,进入道门,不论这个家是有妻儿的家,或者是只有父母兄弟姐妹的家,也不论这个家是富裕的家,或者是贫穷的家。道教的出家制度,似乎并不是早期道教一开始就已经有的。有人说,道教的出家制度是受到佛教出家制度的影响,这个影响可能是有的,但是,道教的出家制度恐怕主要是道教修道生活的必然结果。 道教的修炼生活又要求淡泊人生,清静无为。(资料图:图源网络) 郭璞有《游仙诗》,其中有句称,“青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诗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六朝时期道士的修炼生活。这样清苦的修道生活,道士自己在吃松果,饮泉水,如果还要养家活口,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修道生活的实践决定了山居道士必然要出家。另外,道教的修炼生活又要求淡泊人生,清静无为,这也要求道士辞亲遣爱,脱落红尘。 “出家”道士与“火居”道士 当今的道教,人们总是认为,全真派道士是出家的道士,而正一派道士是在家的道士,又称火居道士。其实,正一派道士原来也有出家的。中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瞎子阿炳)的父亲就是无锡雷尊殿的出家正一派道士。阿炳以父为师,在道门打下了扎实的民族音乐演奏技巧的基础,后来离开了道门,编创新曲,成为名垂千古的音乐大师。而他的父亲却因为无法摆脱道门制度的羁绊,不敢面对和承认自己的骨肉。这里并不是来说这个儿女情长的故事,而是说明天师道及其后来的正一派原来同样也有出家的道士,当然,也有在家的道士。 音乐大师——阿炳(资料图:图源网络) 《道藏》中收有北宋道士贾善翔的《太上出家传度仪》。贾善翔同苏东坡是朋友,还在毫州太清宫宣讲过《度人经》。贾善翔的时代显然前于全真道派创立的时代,因此,《太上出家传度仪》就说明天师道原来有过出家道士,而且有正式的出家礼仪。《太上出家传度仪》称,“夫出家者,义趣甚深,利益洪远。出家有两种,一者恩爱,二者诸有始学之人,既值明师,志能勤苦,执事奉承,餐受妙训。若在居家,父母妻子,爱累相缠,如处囹圄,不得自在,适意从容,远近随师,询请玄业。故告父母,请别妻子,舍离居室,远游山林,依凭道舍,弃俗服玩,黄褐玄巾,舍世荣华,随缘告乞,广建福田,惟道是务。”这段话明确地说明了道士出家的原因和目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