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讲讲道教礼仪:道士出家,要经历哪些步骤?(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道教礼仪 陈耀庭 参加讨论

    出家礼仪节次
    《太上出家传度仪》的节次,主要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三礼,其内容为,“引弟子于大道前,礼三拜,上香。度师祝香”,“度师于三师前设案,坐,《华夏引》,弟子礼度师,三拜,面北长跪,听说出家因缘”,“引弟子于庭下,北向礼”(皇帝四拜)。
    第二部分三辞,其内容为,“谢先祖”,“辞父母”,“辞亲知朋友”。
    第三部分皈依和成服,其内容为,“《华夏引》,弟子至三师前立,知磬请三师法事”,“三归依”,“弟子长跪具白刺,自陈如念,不得以木简写。如不用简,纸亦得”,“度师读白文”,“保举师与脱俗衣,先著履。度师赞,”“系裙,度师赞”,“著云袖,度师赞”,“披道服,度师赞”,“知磐举仙衣赞”,“顶簪冠,度师持于手中,赞”,“令弟子就坐侧长跪,度师与戴冠,知磬吟星冠赞”,“执简,度师赞”,“知磬举《三启颂》”。
    第四部分说戒,其内容为,“度师说十戒,弟子长跪”,“举《智慧颂》”,“听度师教戒,弟子长跪”,“引新戒,礼三师”。
    第五部分谢师,“十二愿”,“学仙颂”,“回向念善”,“引新戒,礼大道功德”,“礼度师”。
    这样五个部分的出家礼仪,应该说是十分完备地对出家的道士进行了一场人道动机的思想教育,以及人道须知的规戒教育。
    
    全真道派的道士必须出家。(资料图:图源网络)
    全真道派的道士必须出家,因此,全真派文献中对于出家的礼仪有许多规定。《重阳立教十五论》中的第一论就论“出家”,称“凡出家者,先须投庵。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气神和畅,入真道矣。”对于一个世俗之人而言,放弃世俗的家舍,投身到道观中来,无疑是准备放弃世俗生活,将自己的今天和未来奉献于道教事业的体现。但是,住进道观,并不表示此人已经是个道士。文献上说,此人只能称“童子”。一个童子要成为一名正式的道士,还要经过三个步骤,即拜师、改服和受戒。《全真清规》中有“指蒙规式”和“簪披次序”。其中“指蒙规式”就是说的拜师,而“簪披次序”说的就是改服。“指蒙规式”在后面的拜师礼仪中还要说到,这里先说“簪披次序”。
    “簪披次序”说到,“弃俗簪披,先将簪冠道具等安于祖师案上。大众圆坐,拜辞俗亲,更换衣服、鞋袜等事。跪在祖师之前,引度之师,梳头簪披。道众上殿,开启诵经,引领祝圣,立于香案前,表白读词,三拜上香,复退六拜。祝念已毕,入真官堂,诵经行礼祖师之前,亦复如是。诵经已毕,大众复坐,香烛如法本师之前。引度领进,跪在师前三拜,迎香再拜,向前亲手递词,跪在师前表白。接而读之,听从本师授道,又再三拜。稽首已毕,抬香烛案,去就尊长逐一之前,各各拈香,并同如前。行礼已毕,次入斋堂,受供祖师之前,炷香三拜,大众两边,炷香六拜,劝斋。斋毕,起座送客,回来,再向厨中并行谢之。”从这段文字来看,全真派道士和正一派出家道士的出家礼仪,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节次安排上略有不同而已。
    现代出家节次的趋势
    这一出家礼仪,随着时代发展和变化,事实上已经大大简化。据日本学者吉冈义丰的记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京白云观“出家当道士没有什么年龄限制。大多数道士在十二至二十岁出家,”“要出家当到道士一定要有一个合格的度师。一般来说首先要到一个普通的小庙,求里面的道士当度师。找到了度师,就成了童道。当童道的仪式是先到法堂朝拜神位。然后到祠堂参拜本道派的列祖神位,最后叩拜师父。
    
    找到了度师,就成了童道。(资料图:图源网络)
    从此童道开始留头发,学习打扫殿堂、煮饭、接待香客等道庙的规矩;另外要念孔夫子的《四书》,学诵早晚功课经、三官经、焰口经和斗科经,”“童道到了适当的年龄,师父定下吉日举行‘冠巾礼’,把童道的头发精心梳理盘成顶髻,戴上冠子。这以后童道就可以和师父以及其他道友一起做经忏了”,“举行了‘冠巾礼’后不久,童道在十方丛林里报名登录,等待开坛传戒时受戒。受完戒就成了正式道士,这时他可以留在十方丛林里,可以云游访道,也可以回到师父那里。中年人出家除了不用长期当童道之外,其它情况相同。他们一出家几乎马上择吉日举行‘冠巾礼’。道姑的情况和道士一样。”(编辑:云真)
    
    (本文由腾讯道学整理发布,作者:陈耀庭,选自《道教礼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