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种方 为什么说都是汉武帝闹的呢?因为西汉在汉武帝之前,特别是文、景两位皇帝在位的时候,执政思想乃是以道家为核心的“黄老思想”,而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就一直以儒家思想治国了。假如没有汉武帝,黄老思想延续下去,中国又会怎样发展呢? 黄老思想治国论:道生法 法作为而人无为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所谓的黄老思想。黄老思想是以道家经典以及思想为基础,产生于战国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的特殊之处是在治国方面有很多论述,如《黄帝四经》认为,首先“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法律规范是由大道中产生的,所以其正确性毋庸置疑,而执法者呢,“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唯公无私。见知不惑,乃知奋起。”也就是说,一切要以法律为准,清静无为,大公无私,在处理政务的时候,绝不掺杂个人思想和意见。所以黄老思想其实是以道家为主,稍微融合了法家的治国思想,正符合“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真谛。 道法自然(资料图) 以上是从黄老思想出发的所谓“道法”,而根据《老子》对道法关系的最初记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首先“道”之前还有一重“自然”,其次,这里的“法”成了动词,是遵循、效法的意思。总结说来,道出于自然,而人类的法律法规,则产生于道。所以“道法自然”和“道生法”,看似顺序相反,其实上并不矛盾。在这里我们不谈天道微妙,主要聊一聊由道而生的法律法规是怎么回事。 汉初靠黄老思想稳定天下 汉代成立之初,执行黄老学派道法思想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萧规曹随。萧何是随着刘邦建立汉朝的第一位丞相。建国之初,他就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功劳很大。建国之后又主持废除了秦国严苛的法令,建立了新的汉律《九章律》,以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为主,具体条文已经失传了。汉惠帝二年,萧何去世,曹参继任相国。 萧规曹随(资料图) 曹参一切制度都遵循萧何的旧制,选择那些木讷稳重的人做官员,而不要那些追名求利的人。他自己呢,每天从早到晚只是喝酒。汉惠帝对曹参消极怠工的做法非常不满,因此当面责备他,曹参回答说:“陛下您认为自己的文治武功,比起汉高祖如何?”汉惠帝回答说:“那自然是大大不如。”“那么我和萧何相比,谁更贤明呢?”惠帝回答:“你大概比不上萧何。”于是曹参说到:“既然咱们两个都不如前任,那么前任制定好的法令,我们有什么必要去修改呢,只要什么都不做,好好守住成法就好。”虽然曹参只任汉相三年,但典范一立,不仅养成汉朝的宽厚之风,更养足了两汉气脉。 萧规曹随养足两汉气脉 到了后来的汉文帝,更进一步减轻赋税,废除刑罚,鼓励农桑,而他在位的二十三年中,皇家的宫殿、苑囿、车骑、服御,一切用度都没有增加。据班固《后汉书》记载,汉文帝又一次想要建造一座露台,于是招工匠进宫计算费用,结果要花费百金,相当于当时十户中等人家的全部财产,于是汉文帝说:“我继承了先皇的宫殿,尚且觉得不好意思,哪里还能费这么多钱建造露台呢”,于是干脆放弃了想法。 文景之治(资料图)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他的继任者汉景帝也是如此。实际上,只有一个谨守道生法,不以天下为己物的皇帝,才能有如此恭敬谦虚的想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发生了什么 然后,就是汉武帝即位了。他完全废除了黄老思想的治国理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他之后,中国历代政治都在用了“外儒内法”治国理念,这里的“法”,可就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生法”了,而是纯粹的严刑峻法。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资料图) 因此所谓的“黄老思想”,严格说来指的是从战国到西汉初期的一个道家流派,以及它们“道生法”、“虚静谨听,以法为符”的治国理念。而由于黄老所指代的黄帝、老子都是道家思想的先驱,因此也有人用“黄老”来指代道家思想、道家人物等等。 如陆游这一首《秋思》:“存神止虑自长年,黄老遗书汉尚传。妙语虽传人不省,却从丹灶觅神仙。”意思比较简单直白,就不详细解释了。(编辑:行云) 专栏简介: 《左传》有“数典忘祖”之责,后人以史为鉴,可无慎乎?小典故中藏着大天地,“数典问祖”,让祖先开口说话。 作者简介: 种方,北京大学哲学系《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以经学研究为主。主要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存元人著作(汉文部分)总目提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儒藏》工程;国学网、首师大电子文献研究所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易学文化研究院共同开发的《中华易学全书》。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文:种方,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