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燕 南宗道教广传以后,则出现修道场所、戒律问题,而戒律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便是家室问题。这也是现在道教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南宗修习者可否有家室的问题。 道教南宗宗坛——文笔峰(摄影:张杰) 有人修道不离开家 这样一来,关于南宗修习者是否可以有家室的问题就比较明了了。从修道场所看,有不少人不离家,是有家室的。从具体的弟子来看,也是如此。比如白玉蟾谈及多次的得意弟子彭耜,他似乎属于专门道士,但他是有家室的。他的妻子叫潘常吉,即蕊珠侍经,是修道的居士。《仙鉴》说:“彭耜字季益,世为三山人,奕世显宦。自其少时,早有文声。自中铨后,恬不问仕。事海琼先生白玉蟾……其所居立鹤林靖,日以孔老娱其心。以符治疾,多所全济。乡邦得之,一时富贵多勉其仕,牢不可破……其内子潘蕊珠,厥志一也,晨曦惟薰修而已。” 白玉蟾与彭耜的信中也多次提及蕊珠侍经,可见二人并未因修道而分开。且鹤林靖就立于其所居之处,可见与早期道教所说的“民家曰靖”,属于一类。 白玉蟾祖师有不少弟子并不是专门的道士 白玉蟾祖师门下弟子众多,从现存的《白真人文集》来看,他的弟子中知名的如:留元长、詹继瑞、陈守默、赵収夫、叶古熙、洪知常、陈知白、王景玄、方碧虚、诸葛琰、潘公筠、彭觉非、杨长孺等等……这其中有许多也都不是专门的道士,而是官宦人员或者知识分子。如留元长、彭觉非、王居安等,都是当时的官宦。 从白玉蟾当时门下弟子的身份来看,专门道士似乎并不是很多。这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南宗从创派时其实对弟子是否道士身份并不是很严格,而是更倾向他是不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这种传道模式,客观上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家室问题上,南宗的态度实际上可能是比较宽松的。 从道法渊源来看,南宗传法本有清修、双修两派 白玉蟾一系主要继承的是清修派,但又与双修派颇有渊源,他除了师事清修派但陈楠外,还应该同时师事双修派的龙眉子。龙眉子有《金液还丹印证图》,收入《道藏》洞真部灵图类,题名“龙眉子撰”。在龙眉子所作的“叙”后,附有白玉蟾弟子王景玄的一句话:“此图系先师玉蟾亲受,得祖师龙眉子亲笔图述……”文后又有元阳子吴兴林静所作的后叙,详细追溯了该印证图的来源: 今考诸序事本末,今考诸序事本末,则知为紫阳宗脉。其后识曰:余师若一子,师无名子翁先生,翁之师顺理子刘真人,盖真人即白龙洞道人,紫阳入室之徒也,顺理子迨其别号云……其题图首者王君启道,即金蟾子,玉蟾仙嗣也。既称龙眉子为祖师,龙眉之迹,固隐而弗彰,要其造道之极,不待言而知也。 这段话首先肯定了此图为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宗脉。图的来源为若一子,是无名子翁的学生,而无名子翁指的正是紫阳一系的翁葆光,而翁葆光的老师就是顺理子刘真人,也就是刘永年,刘永年是张伯端的入室弟子。题图的王景玄,是白玉蟾的弟子,而又称龙眉子为祖师。 白玉蟾一系与双修派颇有渊源 可见,这个图是从张伯端传给刘永年,再传于翁葆光,再传到若一子、龙眉子,龙眉子传给了白玉蟾,白玉蟾又传给王景玄。可见,白玉蟾在师事陈楠的同时,也曾跟随龙眉子学习。而龙眉子是属于由翁葆光传下来的南宗双修派一系。因此,从传道法脉来讲,白玉蟾一系与双修派也颇有渊源。 2015年12月30日,广州仁威祖庙举行首例道教婚礼 总结以上的一些考证,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认识,即历史上的南宗也好,白玉蟾所传下的南宗清修一系也好,实际上在家室问题上态度是比较灵活宽松的。历史发展到现在,南宗作为道教的一部分,在修道人的家室问题上,似亦可以采取比较灵活的态度。在修道者的修道场所等问题上,也同样可以有更加宽松、灵活的主张。(编辑:陶然) (本文由腾讯道学整理发布,作者杨燕,选自《首届玉蟾宫南宗道教论坛暨南宗道教的历史传承与思想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原文题目为《南宗教理教义及修道场所、家室诸问题考论》。论坛召开时间为2015年11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