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屈原《远游》开启游仙诗歌先河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腾讯道学 知乐斋主 参加讨论

    文/知乐斋主
    道教诗歌的最早形式大概要数源于先秦的游仙诗。游仙诗乃是漫游仙境之诗,这种诗歌体裁起自道家神仙思想,可远溯至屈原的《远游》。早在先秦诸子时代,随着神仙观念的出现,人们已大胆幻想“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漫游仙境(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从“列仙之趣”到“坎壈咏怀”:世俗化趋势
    庄子中的神仙观念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摆脱现实压迫、追求逍遥自由的宗教幻想,而神仙观念的流行又极大地促进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游仙诗歌的出现便是典型。
    游仙诗从屈原的《远游》到唐代的曹唐的“大小游仙诗”,其表现的主题在“列仙之趣”与“坎壈咏怀”之间游离,在总的数量和发展趋势上,“坎壈咏怀”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成为最主要的表现主题;在游仙诗的创作主体中,道士是很少的,文学水平也不高。许多优秀的游仙诗都出自世俗诗人之手,他们在一定意义上引领了游仙诗的发展方向。清人何焯说“游仙正体,弘农(郭璞)其变”, 以“列仙之趣”为正体,以“坎壈咏怀”为变体。从“列仙之趣”到“坎壈咏怀”,游仙诗的世俗化趋势十分明显。
    《庄子》与神仙思想
    成书于先秦的《庄子》不仅是一部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集粹,更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文学著作,其中有关神仙的描述十分著名:“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庄子》中的神仙描述激发了早期的神仙观念的产生,对后世神仙思想的形成和游仙诗的产生具有深远的影响。
    许地山曾说:“在神仙说初行的时候,也有一派只以神仙、仙山或帝乡来寄托自己底情怀,不必信其为必有,或可求底。这派可以称为骚人派。骚人思想实际说来也从神仙思想流出,而与道家底遐想更相近。” 他所说的“骚人派”,就是指屈原、宋玉等楚辞诗人,而“骚人思想”就是指《楚辞》中所表现的寄托之情。
    许地山先生认为《楚辞》表现了很浓郁的道家思想,其骚人思想来源于神仙思想,“《楚辞》里如‘漠虚静以恬榆兮,澹无为而自得’;‘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都含着很深沉底道家思想。在《离骚》里充分表现道家化底骚人思想。” 屈原所生活的南方楚国,是道家思想影响很广泛的地区。老子、庄周虽系宋人,但宋国后为楚国所灭,道家思想随之在楚国传播。楚国广大,山川灵秀,不乏神山仙境、世外桃源,正适合神仙思想的漫生,楚国乃儒家学说未行之地,道家思想和神仙观念却在这里找到了适宜的生长土壤。
    
    屈原《离骚》(资料图 图源网络)
    屈原开启游仙之作
    以上种种来看,最早的游仙诗歌出现在楚国便不足为奇了。《楚辞》之前有没有游仙之作,已经不得而知,但见诸于文献的游仙题材的诗歌,楚辞《远游》当为最早的作品。历史上有的文论家有人认为《远游》是汉代人所作,但证据不够充分。据《楚辞·王逸序》考证 “远游者,屈原之所作也。”
    《远游》是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是楚辞中独具一格的诗歌艺术典范。东汉王逸论屈原写作《远游》的缘由:“屈原履方直之行,不容于世。上为谗佞所谮毁,下为俗人所困极,章皇山泽,无所告诉。乃深惟元一,修执恬漠。思欲济世,则意中愤然,文采铺发,遂叙妙思,托配仙人,与惧游戏,周历天地,无所不到。然犹怀念楚国,思慕旧故,忠信之笃,仁义之厚也。是以君子珍重其志,而玮其辞焉。”
    屈原在《离骚》里愤慨高远的理想不能实现,求诉无门,就幻想上升仙界,遨游四极,于是借《远游》以排遣忧愤,寓其言于王子之词,表达其清洁高远之志向。故屈原虽无出世之举,但在被见弃放逐、忧愤难遣之时,而作此篇诗歌以遣怀,明高举之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等都具有浓郁的神仙意趣,以此可见屈原之作《远游》,实乃顺理成章之事。
    《远游》:游仙诗之祖
    《远游》全篇178行,是《楚辞》中较长的一篇,其词开篇曰:“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开篇点明了游仙的缘由,乃是由于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又不愿被尘俗所沾染,因此希望以远游为辞,表达高远清洁的志向。诗中充满了浓郁的道家色彩,经常使用“虚静”、“无为”、“真人”、“登仙”等道家用语,特别是道家尊崇的“赤松子”、“王子乔”等仙人更是作者羡慕歌颂的对象。接着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游仙的恢宏经历:“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诗人饮汤泉、啖华英,乘云气,御飞龙,与风伯、雨师、雷公等众神仙携游,展开浪漫主义的夸张想象,极尽神仙世界的逍遥、自由、美好。游仙之中,还有祝融、宓妃相伴,湘君鼓瑟,海若舞蹈,又有娥皇、女英演唱《咸池》、《承云》、《九韶》等古歌。其中,北海若、冯夷都是道家作品《庄子》中的神仙人物,娥皇、女英是舜之二妃子,传说死后化为湘水之神——湘夫人。经历了一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游仙之后,在作品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无闻、无见的无为至清的神仙生活的向往,是一篇完整而典型的游仙诗歌。
    
    诗人游仙(资料图 图源网络)
    清人朱乾认为,“屈子《远游》为游仙诗之祖。君子重其志而玮其词,谓其才可辅世,而忠不见谅于君,无所控诉,托配仙人,东南西北入于无何有之乡,千古悲之。”屈原的《远游》开创了后世游仙诗歌的先河,作为游仙诗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远游》一诗作为游仙诗之源,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虽然诗人本人未必信仰道家,但是深受道家思想的熏染,在作品中表露了浓厚的道家神仙色彩;其次,诗人游仙但又不完全是信仰道家神仙思想,而是托词游仙,以求正气。 《远游》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游仙诗歌的发展,在魏晋时期成熟的游仙作品中,依然不离《远游》一诗所表现的屈原精神。
    屈原的《远游》和秦代的《仙真人诗》
    刘勰认为“秦灭六典,始造仙诗”,所指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21年)曾“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 鲁迅认为“其诗盖后世游仙诗之祖,然不传。” 虽然这些《仙真人诗》已经佚失,无从研究其文本,推测其所记内容不过始皇慕仙之作,或神仙真人劝世的诗歌,不过求仙访药、追求长生之类,亦可看作游仙之作,但不是最早的游仙诗。
    《乐府正义》将早期的游仙诗分为两类:“游仙诸诗嫌九州之局促,思假道于天衢,大抵骚人才士不得志于时,藉此以写胸中之牢落,故君子有取焉。若始皇使博士为《仙真人诗》,游行天下,令乐人歌之,乃其惑也,后人尤而效之,惑之惑也。诗虽工,何取哉?”
    屈原的《远游》和秦代的《仙真人诗》分别开创了游仙体诗歌创作的“坎壈咏怀”和“列仙之趣”两种传统。汉代道门乐府中的游仙诗大部分继承了“列仙之趣”的传统,而魏晋南北朝的游仙诗则远承屈原“坎壈咏怀”之旨,并成为后世游仙诗的主流精神。(腾讯道学独家稿件,编辑/怀霜)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知乐斋主,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